跳转到内容

中和戏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和戏院,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粮食店街5号的一座戏院。[1]

简介

中和戏院,旧称“中和园”,创建于清朝。中和园是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其中戏台坐西朝东,高15米,宽13米,深9米,台口高1米,宽6米,台唇为半圆形。上场门、下场门分别悬挂着“出将”、“入相”匾额。中和园内有1000余个座位。该戏院与长安大戏院吉祥戏院广和楼等都是京城知名的戏院。当年,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艺术家都曾在中和戏院演出。[1]

据说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首先在中和园、正乙祠戏楼广德楼戏园演出。[1]另有说法称,中和园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2]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名家谭鑫培王瑶卿王长林曾在中和园合演《打渔杀家》,时人称为“珠联璧合之绝唱”。中华民国初年,坤伶刘喜奎金钢钻小香水在这里演出河北梆子梅兰芳新排演的《凤还巢》于1928年在中和园首演。中和园曾经是程砚秋俞振飞王少楼哈宝山等人的固定演出场所。1938年尚小云创建“荣春社”以后,也长期在此演出。[1]

据传说,1931年9月18日晚,梅兰芳在此演出《宇宙锋》,张学良出席观看,戏演到半截,副官来到张学良耳边低语,张学良神色紧张,随即匆忙退席。当时梅兰芳察觉到台下观众忽然走掉一片,不明其原因,次日看报纸才得知是因为9月18日夜里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发生九一八事变[1]

1940年代,中和园除了演出,曾放映过电影。[2]1949年,中和园更名为“中和戏院”。戏曲团体大多以中和戏院作为演出场所。1951年,新戏曲研究会成立,会址也设在中和戏院。京剧演员谭富英杨宝森李万春河北梆子演员李桂云评剧演员小白玉霜等人都定期在中和戏院演出。[1]李万春的首都实验京剧团长期在此演出。当时除了演戏,附近街道还常借该戏院搞各种活动,从戏院中经常传出革命歌曲。[2]1951年,中和戏院改为国营,1961年因故停业。[3]后来,该戏院变成了剧团仓库。[2]

1979年中和戏院重修改建之后,改归北京京剧院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人曾在这里演出《群英会》、《十老安刘》、《赵氏孤儿》等京剧剧目。中和戏院原来隶属于北京京剧院,后来归北京市文化局直接领导,但人事、劳资等关系仍然均在北京京剧院。[1]

中和戏院恢复演出后,经营每况愈下。后来,中和戏院改放录像,开办电子游戏及台球厅。[2]

2009年,中和戏院启动前期修缮设计工作,计划2010年左右可对外开放演出。修缮后的中和戏院初步规划有两个小剧场,将演出京剧、曲艺等传统艺术。 [4]但是,修缮工程迟迟未能启动。2012年时,中和戏院外已搭起了脚手架,准备重修。[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