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山地
北上山地 | |
---|---|
最高点 | |
山峰 | 早池峰山 |
海拔 | 1,917米(6,289英尺) |
坐标 | 39°33′31″N 141°29′19″E / 39.55861°N 141.48861°E |
规模 | |
长度 | 260千米(160英里) |
宽度 | 75千米(47英里) |
地理 | |
国家 | 日本 |
州或邦 | 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 |
北上山地(日语:北上高地/きたかみさんち Kitakami Sanchi */?)是位在日本东北地方的山地[1],山地东侧临太平洋,属溺湾式海岸。最高峰是早池峰山(1917m)[2],为日本百名山之一。国土地理院地图与学校教育也称之为北上高地[3]。
地理
北上山地东临太平洋,西接北上川、马渊川河川低地。以北上山地为界,西侧是北上盆地,东侧为三陆海岸。山地北至青森县东南部阶上岳附近,南至宫城县牡鹿半岛,大半位于岩手县。
地势
形成史
地质上主要属古生代与中生代地层[4]。从构造带来看,以最高峰所在的早池峰构造带为界,南部北上山地为南部北上带,北部北上山地则是葛卷-釜石带与安家-田野原带[5]。各构造带大致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分布。
其中,最古老的是志留纪的南部北上带。如奥州市前泽生母北部[6]与奥州市水泽黑石町的母体变质岩、陆前高田市冰上山的冰上花岗岩类等[7],可说是日本最古老的地层。南部北上带在志留纪至泥盆纪是珊瑚生长的大陆边缘温暖浅海,之后北上与北部北上山地碰撞[8]。北部的葛卷-釜石带与安家-田野原带则是古生代加上侏罗纪。早池峰构造带是奥陶纪至志留纪的海洋性地壳,在南部北上带与北部地块碰撞后抬升。之后,白垩纪前期开始大岛造山运动,整体多处被花岗岩贯穿。北上山脉的原型大致在此时形成。
第三纪以前,北上山地位于大陆边缘,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州连为一体,邻接阿武隈山地。进入古第三纪后,双叶断层东侧的北上山地往北,西侧的阿武隈山地往南分离[9]。接着,大约3000万年前至1500万年前,日本列岛与大陆分离,移动至现在位置。此时的北上山地是座大岛,西侧为浅海,还没有奥羽山脉。中新世后期,奥羽山脉隆起,与北上山地之间形成北上盆地。新生代,北上山地长期受到侵蚀作用。之后经历末次冰期的冰缘作用,形成现在的平缓地形[10]。
地震与火山
东边太平洋板块沉入隐没于日本海沟,是本州东部地震频繁的原因。然而地震主要来自于东方从海底至地壳深部的隐没带,西方则多发生于奥羽山脉以西,北上山地较少[11]。
奥羽山脉东边、青森县恐山至宫城县青麻山属于青麻-恐火山列,但该火山列在岩手县是通过七时雨山。未进入北上山地[12]。
气候
由于西方的奥羽山脉阻挡了日本海季风,北上山地降雪量较少,气候凉爽。
主要山岳
钟乳洞
主要河川
溪谷
产业
- 工业
- 林业
- 观光
交通
铁道
主要道路
- 纵断道路
- 横断道路
参考资料
- ^ 北上高地. kotobank (日语).
- ^ 早池峰山. kotobank (日语).
- ^ 「北上山地」の呼称に関するターミノロジイ : 地理教育における自然地理用語と自然地域名の問題(2) 米地 文夫.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 ^ ‘日本の地质’第2巻7页。‘日本の地形’第3巻46页、47页。
- ^ ‘日本の地形’第3巻48页。
- ^ 生母是母体村与赤生津村合并而成的合成地名。
- ^ ‘日本の地质’第2巻8页。村田正文他“北上山地における先シルル基盘の追认”。
- ^ ‘日本の地形’第3巻8-9页、49页。
- ^ ‘日本の地形’第3巻7-8页。
- ^ ‘日本の地形’第3巻51-55页。
- ^ ‘日本の地形’第3巻19-20页。
- ^ ‘日本の地质’第2巻193页。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 北上高地. kotobank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