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分类古建筑
时代清至民国
编号7-0922
认定时间2013年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是一座清真寺[1][2]

历史

清朝康熙年间,天山北麓的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势力很强,征服了吐鲁番哈密以及天山南麓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回族聚居的城镇。新疆的回族遂全在噶尔丹统治之下。当时清朝规定以呼和浩特、张家口作为对厄鲁特蒙古的互市地点,噶尔丹派往呼和浩特的商队中有许多回族人。从那时起,其中有的回族人便留居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便是由他们逐渐建成。[2]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北门外,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初建之时建筑较简陋,仅有土屋数间。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扩建。同治八年(1869年)该寺重修南北讲堂。光绪十八年(1892年)建寺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门前的照壁。1923年至1925年,穆斯林捐资再度重修寺内建筑,形成了如今的建筑规模。1939年,新建约36米高的望月楼。[1]

建筑

礼拜大殿,1942年摄

如今,该寺占地面积6亩。该寺坐东朝西,共有两重院落。由寺门、礼拜大殿、南讲堂、北讲堂、望月楼、沐浴室组成。[1]

  • 寺门:寺门朝西,面阔3间,歇山顶,前有廊檐。寺门中央的正门上方悬“清真大寺”横匾,正门两边开间为墙面,两侧有便门。
  • 礼拜大殿:该寺主体建筑。进入正门,面对的是礼拜大殿后壁,中上方刻有“认主独一”4个大字。稍下自右向左为“见性、正心、诚意、修身、明心”十个字楷书。礼拜大殿南北面阔5间,朝东。殿内由5个勾连搭构成。殿前檐下由6个砖柱分成5楹,中间为殿门,两侧4楹都装有雕棂方窗,殿上有5个攒尖式的顶阁。殿前有过厅。
  • 南讲堂、北讲堂:寺院南、北均设有讲堂。
  • 沐浴室:位于该寺后院,坐北朝南。
  • 望月楼:位于该寺西南角,高33米,下部为六角形的3层砖楼,上部为六角形的飞檐攒顶亭。望月楼内有环形旋梯,可以登上亭中。望月楼是一般清真寺中都有的建筑,每当斋月,人们在此望候新月,以决定封斋、开斋日期,故称“望月楼”。望月楼第二层由悬臂梁挑出走廊,教长(伊玛目)站在这里唤醒教徒(称为“会邦克”)做礼拜,故望月楼一般也可称“唤醒楼”或“邦克楼”。[1][2]

该寺建筑主要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兼收伊斯兰教装饰艺术。寺内有匾额多块,还收藏有阿拉伯文手抄《古兰经》30卷。寺内存有康熙三十三年勒石《重到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碑》(碑文和《天方典礼》等书所录的百字赞有出入)、《康熙圣谕碑》、《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等石碑7通。[1][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