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尼亚卢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尼亚卢卡
Бања Лука / Banja Luka
城市
全景图
全景图
巴尼亚卢卡旗帜
旗帜
巴尼亚卢卡徽章
徽章
巴尼亚卢卡在波黑的位置
巴尼亚卢卡在波黑的位置
坐标:44°46′21″N 17°11′33″E / 44.7725°N 17.1925°E / 44.7725; 17.1925
国家 波黑
实体 塞族共和国
面积
 • 总计1,238.91 平方公里(478.35 平方英里)
人口(2013年)[1]
 • 总计185,042人
 • 密度149人/平方公里(387人/平方英里)
时区CETUTC+1
 • 夏时制CESTUTC+2
邮政编码78000
电话区号+387 51
网站www.banjaluka.rs.ba

巴尼亚卢卡[2](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Бања Лука,塞尔维亚语拉丁字母:Banja Luka发音:[bǎɲa lǔːka] ),又译班雅卢卡,是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实体之一塞族共和国城市市镇,位于该国西北部弗尔巴斯河畔。为该国第二大城市,塞族共和国第一大城市及其事实上的首府。巴尼亚卢卡是波士尼亚地区西北部森林茂密的波什尼亚克拉伊纳地区的传统中心城市。城市面积为1,238.91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数量为185,042人,其中138,963人居住在中心城区。

该市有巴尼亚卢卡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Banja Luka塞族共和国大学临床中心英语University Clinical Center of the Republika Srpska,以及诸多波黑国家层次上和塞族共和国实体层次上的机构。该市在前南斯拉夫国家中以其林荫大道、花园及公园而著称。巴尼亚卢卡为2018年欧洲体育城市。

历史

中世纪之前

虽然巴尼亚卢卡最早在文献中被提及是在1494年2月6日,但是其城市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巴尼亚卢卡仍然保存有罗马帝国时代的城堡。巴尼亚卢卡附近都属于伊利里亚王国。在罗马征服之后,划入伊利里库姆的一部分。在此之后,伊利里库姆被分为潘诺尼亚达尔马提亚。虽然斯拉夫人是怎样迁居来到这里仍有不得而知的部分,斯拉夫人在7世纪开始在巴尼亚卢卡附近定居。

巴尼亚卢卡首次被提及是在1494年乌拉斯洛二世的文书当中,巴尼亚卢卡这个名字的来源仍然不明,有说法认为是意为总督(ban)的草地或峡谷(luka),但仍不能确定,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于banja(入浴)、bajna(值得惊讶的)和luka(港)组合而成。另外,也有人认为是来自于匈牙利语斯洛伐克语中的煤矿一词等说法。

奥斯曼帝国时代

菲尔哈特帕夏清真寺

奥斯曼帝国统治波士尼亚时期,巴尼亚卢卡是波士尼亚的的中心都市,今日城市的主要街道就是在这个时期修筑。巴尼亚卢卡最有名的帕夏是在1566年至1574年期间的统治者波士尼亚人菲尔哈特·帕夏·索科罗维奇(Ferhat-paša Sokolović)[3]。菲尔哈特·帕夏是奥斯曼时期建设巴尼亚卢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人,他实施了手工业、小麦仓库、浴场、清真寺等超过200个建设计划。清真寺建设期间,附近的住宅地区铺设了下水道设施,并且修建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巴尼亚卢卡的经济和都市化得到了进步,成为波士尼亚政治、经济的中心之一。

奥地利时代

1688年,巴尼亚卢卡在哈布斯堡军队的侵略下被破坏,然而城市很快就得到了开发。在此之后,奥地利军队多次入侵这里,巴尼亚卢卡因军事上的作用尔得到开发,成为了军事战略中心。19世纪,巴尼亚卢卡近郊建设了正教的教会和修道院。早期工业化也得到了进展,修建了面粉工厂、啤酒厂、砖厂、纺织工厂等重要建筑物。巴尼亚卢卡虽然在地区内是各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的城市,但直到奥匈帝国统治为止,都和波士尼亚的其他地区一样,并未实现现代化。直到19世纪后期才开始出现铁路、学校、工厂等基础设施,日益西欧化。逐渐现代化的巴尼亚卢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南斯拉夫王国弗尔巴斯河省的省府。

战间期

巴尼亚卢卡作为维尔巴斯河省的省府,在首任总督斯维蒂斯拉夫·米罗萨夫列维奇(Svetislav Milosavljević)执政期间急速发展。在此期间,修建了总督官邸和行政大楼、塞尔维亚正教会的圣三一教堂、剧场、博物馆等建筑,还翻修了文法学校,扩建了师范学校,修筑了桥梁和公园。1930年时,巴尼亚卢卡有125座小学校。在这个时期,还产生了具有革命色彩的社团和学生俱乐部组织,巴尼亚卢卡自然成为这一地区的反法西斯运动组织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巴尼亚卢卡被克罗地亚乌斯塔沙的统治。巴尼亚卢卡几乎所有地位较高的塞尔维亚人和塞法迪犹太人都被驱逐,被安置到附近乌斯塔沙设置的亚塞诺瓦茨集中营斯塔拉格拉迪什卡集中营等集中营。1942年2月7日,克罗地亚的方济各会修道士米罗斯拉夫·菲利波维奇(Miroslav Filipović)率领的乌斯塔沙势力在巴尼亚卢卡近郊的杜拉库利奇(Drakulići)和莫提克(Motike)、萨尔戈瓦奇(Šargovac)等地对塞尔维亚人展开了屠杀,其中有不少是孩子。市内的所有的正教教会都被乌斯塔沙破坏。巴尼亚卢卡在1945年4月22日解放。

地震

1969年10月26日和10月27日,巴尼亚卢卡遭到了两次里氏震级达6.0级和6.4级的两次地震的袭击,众多建筑物受损。15人死亡,数千人负伤[4]。市中心泰坦尼克(Titanik)地区的一座大型建筑被夷为平地,之后这里修建了中央广场。在南斯拉夫全国的帮助之下,巴尼亚卢卡得到了重建。这一时期,有不少来自附近村庄和黑塞哥维纳地区的塞尔维亚人迁居来到巴尼亚卢卡。

波士尼亚战争和战后

重建中的费尔哈迪亚清真寺

1990年代前期,随着波黑战争的爆发,巴尼亚卢卡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宣布独立之后,塞族共和国也宣告独立,巴尼亚卢卡是塞尔维亚人地区的争执中心。在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的1991年至1995年期间,巴尼亚卢卡近郊的曼尼察山麓曾建有曼尼察集中营[5]曼尼察集中营在国际压力之下曾在1993年后期关闭,在1995年10月又重新启用。当时有约4,500人至6,000人被关押在集中营,主要是来自桑斯基莫斯特和巴尼亚卢卡地区的非塞尔维亚人。1995年,波士尼亚系政府攻占集中营时,在集中营发现了被杀害的85具遗体。曼尼察集中营是由南斯拉夫人民军和塞族共和国党局设置,用于收容监禁克罗地亚人波士尼亚人男性民族主义者

在战争中有大约4万名塞尔维亚人逃离克罗地亚[6]。同时,巴尼亚卢卡几乎所有的克罗地亚人和波士尼亚人都离开了这里,有16座清真寺被破坏[7]。法院要求巴尼亚卢卡当局对破坏清真寺的行为支付4,200万美元[7]。然而巴尼亚卢卡地方法院在后来以3年时效为由推翻了判决[8]。波士尼亚人社区不服判决,发誓要提出上诉[9]。2001年,数千名塞尔维亚人民族主义者在波士尼亚人举行的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的费尔哈迪亚清真寺(Ferhadija)的重建仪式上发起了袭击[10][11][12][13]。有迹象表明警方和袭击有关[14]。发起暴动的40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被逮捕[15]

地理

位于海抜163米处,城市南方90公里有弗尔巴斯河流过。巴尼亚卢卡位于被山丘包围的洼地,市内有众多泉水。巴尼亚卢卡附近是广阔的森林地帯,稍远处则是山地。巴尼亚卢卡位于巴尼亚卢卡低地,也是山地标高的过渡区。附近较为知名的山峰有曼尼察山(1,214m)、切门尼察山(1,338m)等,这些山峰都属于迪纳拉阿尔卑斯山脉

气候

巴尼亚卢卡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酷而夏季温暖。全年最温暖月份是七月,平均气温在21.3°C。全年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平均气温是0.8°C。

巴尼亚卢卡的年均降水量约有988 mm,平均每年有143田是雨天。由于纬度的关系,巴尼亚卢卡几乎每年都下雪。常有来自北部和东北部的强风吹拂巴尼亚卢卡。有时自南部吹来的风会带来温暖的天气。

巴尼亚卢卡 (1991-2020, 极端值:1973-202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2.3
(72.1)
25.2
(77.4)
29.0
(84.2)
31.8
(89.2)
35.2
(95.4)
37.9
(100.2)
41.6
(106.9)
41.8
(107.2)
40.2
(104.4)
30.9
(87.6)
29.1
(84.4)
23.2
(73.8)
41.8
(107.2)
平均高温 °C(°F) 6.1
(43.0)
8.9
(48.0)
14.0
(57.2)
19.0
(66.2)
23.4
(74.1)
27.3
(81.1)
29.5
(85.1)
29.8
(85.6)
24.0
(75.2)
18.6
(65.5)
12.4
(54.3)
6.7
(44.1)
18.3
(65.0)
日均气温 °C(°F) 1.3
(34.3)
3.0
(37.4)
7.4
(45.3)
12.1
(53.8)
16.7
(62.1)
20.8
(69.4)
22.5
(72.5)
22.1
(71.8)
16.7
(62.1)
11.9
(53.4)
7.1
(44.8)
2.3
(36.1)
12.0
(53.6)
平均低温 °C(°F) −2.5
(27.5)
−1.7
(28.9)
1.8
(35.2)
5.9
(42.6)
10.3
(50.5)
14.2
(57.6)
15.8
(60.4)
15.6
(60.1)
11.3
(52.3)
7.0
(44.6)
3.1
(37.6)
−1.2
(29.8)
6.6
(43.9)
历史最低温 °C(°F) −23.5
(−10.3)
−21.5
(−6.7)
−18.2
(−0.8)
−5.9
(21.4)
−0.4
(31.3)
3.0
(37.4)
6.2
(43.2)
5.6
(42.1)
0.0
(32.0)
−6.0
(21.2)
−11.0
(12.2)
−18.8
(−1.8)
−23.5
(−10.3)
平均降水量 mm(吋) 73.3
(2.89)
68.4
(2.69)
80.0
(3.15)
88.9
(3.50)
104.0
(4.09)
101.8
(4.01)
81.0
(3.19)
75.4
(2.97)
107.9
(4.25)
84.8
(3.34)
90.3
(3.56)
91.7
(3.61)
1,047.5
(41.25)
平均降水天数(≥ 1.0 mm) 9 9 9.5 10.4 10.5 9.2 8.2 6.5 9 8.3 9.4 10.2 109.2
平均相对湿度(%) 82 80 73 69 71 71 70 73 78 82 84 83 76
月均日照时数 67.2 90 140.9 175 222.7 253.7 285.9 264.6 181.6 136.3 75.1 55.3 1,948.3
数据来源1:NOAA NCEI[16]
数据来源2:Deutscher Wetterdienst (extremes 1973–2016, humidity, 1973–1991)[17]

人口

2013年人口普查时巴尼亚卢卡有185,042名居民,其中塞尔维亚族占据了压倒性多数[18]。一些来自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族难民也被包含在内。波黑战争时期的1992年至1995年期间,有6万人波什尼亚克族克罗地亚族人离开或被驱逐出城市[19]。虽然一些波什尼亚克族人和克罗地亚族人回到了巴尼亚卢卡,但人口仍未回到战前的水准。1991年人口普查时,巴尼亚卢卡的人口有195,692人。

民族结构 – 巴尼亚卢卡中心城区[20]
2013 1991 1981 1971 1953 1948 1921 1910
共计 138,963 (100%) 143,079 (100%) 123,937 (100%) 90,831 (100%) 38,135 (100%) 31,223 (100%) 18,001 (100%) 14,800 (100%)
塞族 121,185 (87,2%) 70,155 (49,0%) 51,839 (41,8%) 41,297 (45,5%) 15,299 (40,1%) 10,861 (34,8%) 5,324 (29,6%) 3,694 (25,0%)
波族 7,573 (5,5%) 27,689 (19,4%) 20,916 (16,9%) 23,411 (25,8%) 9,800 (25,7%) 9,951 (31,9%) 7,201 (40,0%) 6,588 (44,5%)
克族 4,205 (3,0%) 15,700 (11,0%) 16,314 (13,2%) 17,897 (19,7%) 10,810 (28,3%) 8,662 (24,6%) 4,718 (26,2%) 3,930 (26,6%)
未标识 2,520 (1,8%) 2,226 (5,8%) 1,749 (5,6%) 672 (3,5%) 366 (2,5%)
犹太人 222 (1,5%)
其他 1,418 (1,0%) 6,890 (4,8%) 2,570 (2,1%) 2,014 (2,2%)
南斯拉夫人 615 (0,4%) 22,645 (15,8%) 30,318 (24,5%) 4,606 (5,1%)
乌克兰族 396 (0,3%)
黑山族 321 (0,2%) 695 (0,6%) 600 (0,7%)
未知 232 (0,2%)
斯洛文尼亚族 215 (0,2%) 456 (0,4%) 636 (0,7%)
罗姆人 129 (0,09%) 499 (0,4%) 59 (0,07%)
马其顿族 126 (0,09%) 172 (0,14%) 177 (0,2%)
阿尔巴尼亚族 28 (0,02%) 158 (0,13%) 134 (0,15%)
民族结构 – 巴尼亚卢卡市镇
2013 1991 1981 1971
共计 185,042 (100%) 195,692 (100%) 183,618 (100%) 158,736 (100%)
塞族 165,750 (89,6%) 106,826 (54,6%) 93,389 (50,9%) 92,465 (58,3%)
波族 7,681 (4,2%) 28,558 (14,6%) 21,726 (11,8%) 24,268 (15,3%)
克族 5,104 (2,8%) 29,026 (14,8%) 30,442 (16,6%) 33,371 (21,0%)
未标识 2,733 (1,5%)
其他 1,521 (0,8%) 7,626 (3,9%) 3,370 (1,8%) 2,275 (1,4%)
南斯拉夫人 648 (0,4%) 23,656 (12,1%) 32,624 (17,8%) 4,684 (3,0%)
乌克兰族 413 (0,2%)
未知 337 (0,2%)
黑山族 335 (0,2%) 715 (0,4%) 612 (0,4%)
斯洛文尼亚族 230 (0,1%) 495 (0,3%) 685 (0,4%)
罗姆人 132 (0,07%) 503 (0,3%) 59 (0,04%)
马其顿族 130 (0,07%) 189 (0,1%) 178 (0,1%)
阿尔巴尼亚族 28 (0,02%) 165 (0,09%) 139 (0,09%)

[21]

政治

巴尼亚卢卡是波黑实体之一塞族共和国的首府,担当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政府机构的总部都设置于此。塞族共和国政府和塞族共和国国民议会位于巴尼亚卢卡。波黑中央政府的增值税(VAT)管理局和储蓄保险机构,波黑中央银行的支行(前塞族共和国国立银行)也设在这里。奥地利、克罗地亚、法国、德国、塞尔维亚、英国、美国在巴尼亚卢卡设有领事馆。

经济

Gospodska大街

虽然1990年代早期的波黑战争并未给巴尼亚卢卡的经济带来直接影响,但工业技术等重要领域陷入低迷,在此之后的四年经济停滞。然而在近年,金融部门取得了重要的地位。2002年,新设立了巴尼亚卢卡证券交易所(Бањалучка берза, Banjalučka berza),并开始了交易。随着巴尼亚卢卡经济活动的活跃、投资家和上市公司正在增加。塞族共和国电信和莫德莱卡精油所(Rafinerija ulja Modriča)、饮料企业巴尼亚卢卡皮瓦拉(Banjalučka Pivara)、Vitaminka等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进行交易,除了来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地的投资者之外,现在还有来自欧盟诸国的投资基金和挪威美国日本中国的投资者。塞族共和国证券委员会(Комисија за хартије од вриједности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пске, Komisija za hartije od vrijednosti Republike Srpske)等金融部门的总部也设在巴尼亚卢卡,巴尼亚卢卡正在成为金融中心。在1981年,巴尼亚卢卡的GDP是南斯拉夫平均水准的97%[22]

文化

塞族共和国现代美术馆

巴尼亚卢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市内有多座博物馆,如波士尼亚克拉伊纳博物馆和在1930年代设立的民俗志博物馆、塞族共和国现代美术馆。此外,还有国立剧场和国立图书馆,以及众多建于20世纪前期的剧场。巴尼亚卢卡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Banski Dvor建于1930年代,当时是维尔巴斯河省总督的官邸。市中心的象征性建筑物有国会和音乐厅、画廊、国营电视台、餐厅等。也是现代塞族共和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市中心可看到要塞建筑Kastel,虽然保存状况并不是很好,这座建筑仍是巴尼亚卢卡的主要景点之一。要塞位于维尔巴斯河左岸,给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在夏季,还在要塞进行演唱会。

巴尼亚卢卡有众多文化艺术团体,其中最古老的是“Pelagić”,设立于1927年,是波黑同类团体中历史最长的[23]。此外,在夏季巴尼亚卢卡还举办有各种文化活动,其中大多都和音乐及艺术有关。

体育

巴尼亚卢卡有著名的足球场和数个户外体育场。当地的手球俱乐部和足球俱乐部的名称是博拉奇(Borac),意为战士。篮球俱乐部的名称则是来自于巴尼亚卢卡酿酒厂,名为巴尼亚卢卡皮瓦拉。巴尼亚卢卡有参加波黑超级足球联赛赛事的球队巴尼亚卢卡战士足球俱乐部和参加塞族共和国甲级足球联赛的FK BSK巴尼亚卢卡足球俱乐部FK奥姆拉迪纳茨巴尼亚卢卡足球俱乐部两支球队及FK Naprijed巴尼亚卢卡四家足球俱乐部。手球俱乐部也有着悠久的传统,RK巴尼亚卢卡战士是1976年的欧洲冠军,1975年的欧洲亚军,1991年的IHF杯获得者。网球和在维尔巴斯河举行了漂流等其他体育运动也十分盛行。

观光

巴尼亚卢卡附近有着美丽的自然,适宜观光,市内也有很多住宿设施[24]。市内和附近的温泉及水疗吸引了众多观光客。巴尼亚卢卡是多树木的城市,有着“绿城”的爱称。市中心有众多历史建筑物,也有很多餐馆等饮食场所。巴尼亚卢卡的其他景点还有巴尼山和克鲁帕附近维尔巴斯河的瀑布。维尔巴斯河漂流现在在当地的观光客中也十分流行。钓鱼和攀岩,从巴尼亚卢卡至亚伊采之间的维尔巴斯河峡谷远足等观光项目。

交通

巴尼亚卢卡的道路
前往苏黎世正准备起飞的B&H航空的ATR 72

巴尼亚卢卡国际机场英语Banja Luka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BNX,ICAO:LQBK)位于距巴尼亚卢卡23公里处,目前有B&H航空运营的前往苏黎世国际机场的航班,每周三班。此外还有包机,也有萨拉热窝国际机场的后备机场功能。在冬季其气候条件往往比萨拉热窝国际机场要好。

巴尼亚卢卡是构成波黑铁路网的塞族共和国铁路路线网的拠点,有前往波黑北部的城市和萨格勒布(毎日两班往返)、贝尔格莱德等地的列车。由于波黑战争导致路线网兴建较慢,加之车辆不足,铁路服务并不发达。巴尼亚卢卡有通往波黑各地和欧洲各国的长距离巴士。欧洲高速公路661号线(M-16号线)途径巴尼亚卢卡至拉克塔希,拉克塔希至克罗地亚国境的路段为两车道,目前这一路段正在进行升级为高速公路的施工。

市内的主要公共交通是公共汽车,有30条以上的公共汽车路线链接市中心和郊区。出租车也是常用的交通方式。

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1. ^ Naseljena Mjesta 1991/2013. Statistical Office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021-12-19] (波士尼亚语). 
  2. ^ 周定国 (编). Banja Luka 巴尼亚卢卡 (波黑).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 (简体中文)
  3. ^ Mitja Velikonja, Religious separation and political intolerance in Bosnia-Herzegovina[失效链接] , translated from Slovenian by Rang’ichi Ng’inja, Eastern European Studies vol.  20 , College Station, Tx.,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1-58544-226-3 p.  88 (Google books)
  4. ^ NOAA National Geographical Data Center, Significant Earthquake Databa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ates that the 15:36 26 October 1969 earthquake was 6.0 magnitude (intensity 8 Mercalli scale) and killed 14 people and causing $50 million damage, whilst the 08:10 27 October 1969 earthquake was 6.4 magnitude (intensity 9 Mercalli scale) and killed 9 people. The earthquake location was 44.9 Lat 17.3 Long on 26 October, and 44.9 Lat 17.2 Long on 27 October. Both had a focal depth of 33.
    Observing our environment from space: new solutions for a new millennium,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EARSeL Symposium, Paris, France, 14–16 May 2001, edited by Gérard Bégni, pub Taylor & Francis, 2002, p267 claims that the earthquake in the vicinity of Banja Luka in 1969 had a magnitude of 6.4. (Comparison of other earthquakes mentioned shows that this is 6.4 on the Richter scale.)
    Chronology of Extreme Weather, by Ken Polsson, claims: "magnitude 6.4 earthquake occurs. 20 killed, 150 seriously injured, and 65,000 left homeless."
    Sarajevo Rocked by Two Earthquakes BalkanInsight.com 31 March 20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hich claims that: "The biggest earthquake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s history took place in 26 and 27 of October 1969... That tremor measured 5.4 on the Richter scale and between 7 and 8 on the Mercalli scale.
    Gymnasium Banja Luka Histor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7-06. claims that the 26 October 1969 earthquake had an intensity of 7.5 on the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whilst the 27 October 1969 earthquake had an intensity of 8.5 on the Mercalli scale.
  5. ^ The bridge betrayed: religion and genocide in Bosnia By Michael Anthony Sells, pg.16
  6. ^ Perlez, Jane. CONFLICT IN THE BALKANS: THE SERBIAN REFUGEES; Serbs Become Latest Victims In Changing Fortunes of War.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7, 1995 [March 30,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5). 
  7. ^ 7.0 7.1 Serbs ordered to pay for mosques. BBC News. February 20, 2009 [March 30,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8. ^ Mackic, Erna. Historic Decisions by Banja Luka Court. Balkan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Network. 13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2月20日). 
  9. ^ Saric, Velma. Bosnian Muslims Appeal Mosque Ruling. Institute for War & Peace Reporting. 13 November 2009 [201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0). 
  10. ^ 存档副本. [201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8). 
  11. ^ Strauss, Julius. Serb mob attacks Muslims.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May 8, 2001 [March 30,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8). 
  12. ^ UN condemns Serb 'sickness'. BBC. May 8, 2001 [201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3). 
  13. ^ Bosnian Serb Crowd Beats Muslims at Mosque Rebuilding. The New York Times. May 8, 2001 [March 30,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5). 
  14. ^ HELSINKI COMMISSION RELEASES U.S. STATEMENT ON TOLERANCE AND NON-DISCRIMINATION AT OSCE HUMAN DIMENSION IMPLEMENTATION MEETING. Helsinki Commission. September 20, 2001: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1日). 
  15. ^ Bosnians jailed over mosque riots. BBC News. October 21, 2002 [March 30,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9). 
  16. ^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Climate Normals for 1991-2020: Banja Luka-14542 (XLSX). ncei.noaa.gov (Excel Workbook).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oheric Administration: 1. [2024-03-14]. 
  17. ^ Klimatafel von Banja Luka/Bosnien und Herzegowina (PDF). Baseline climate means (1961-1990) from st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Deutscher Wetterdienst. [2016-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09) (德语). 
  18. ^ Popis 2013. (PDF). [2016-07-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06) (波士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及塞尔维亚语). 
  19. ^ OSCE Regional Centre Banja Luka: Fact Sheet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0-14.
  20. ^ Popis 2013 u BiH. www.statistika.ba.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February 2022). 
  21. ^ nacion po mjesnim.xls (PDF). [2013-03-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05). 
  22. ^ Radovinović, Radovan; Bertić, Ivan (编). Atlas svijeta: Novi pogled na Zemlju 3rd. Zagreb: Sveučilišna naklada Liber. 1984 (克罗地亚语). 
  23. ^ 存档副本.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24. ^ Banja Luka Hotels.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