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施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等靖海侯 施琅
施琅
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内大臣、靖海将军
尊侯
琢公
封爵三等靖海侯
出生天启元年二月十五日(1621年3月7日)
逝世康熙三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1696年4月22日(1696岁—04—22)(75岁))
谥号襄庄
亲属
父亲施大宣
王氏、黄氏
兄弟施显
施世骔施世纶施世骝施世骥施世騋施世骠施世骅施世范
靖海记事
施琅
汉语施琅

施琅闽南语Si Lông,英语:SegoSecoe[1];1621年3月7日—1696年4月22日),本名施郎,降后改名“施琅”,尊侯琢公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2],祖籍河南固始初军事家,武术家,明郑降清将领,封三等靖海侯,谥襄庄,赠太子太傅,清代闽南台湾施琅部下尊称为施将军、施侯爷。其次子施世纶曾任漕运总督,六子施世骠统领兵到台湾平定朱一贵

生平

家世

施琅先祖施炳,南宋高宗朝评事官,于隆兴元年(1163年)自光州固始县施大庄(今郭陆滩镇青峰村)南渡入闽,为浔海施氏始祖。[3]

施琅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十五日。

降清与反清

早年武艺超群,是郑芝龙的头号猛将,顺治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然其反清之志尚在。永历元年(1647年)与弟施显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同期投靠郑成功者有甘辉等人。[4]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永历四年(1650年)八月,郑成功夺取厦门。还曾经奉献策略帮助郑成功杀族叔郑联(一说族兄)夺取厦门,也积极参与海上起兵反清。

永历五年(1651年)四月,郑成功南下勤王。清军将领马得功趁机袭击厦门,当时度假闲员的施琅率部下数十人反扑马得功,抢救厦门。为此郑成功曾因施琅卓著功勋,赏银二百两。

再降清

施琅富有韬略,然而也恃才而骄,在郑军内部先是与陈斌不睦,与黄廷产生冲突。[5]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全家,施琅逃走,父亲与弟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族灭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先后担任清朝副将总兵水师提督,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6]

施琅甫投清营二次领军征台遇风不顺,后调北京任内大臣期间,甚为贫苦,依靠妻子在北京当女红裁缝贴补家用所需。期间郑成功在台湾病逝、郑经继为延平郡王;郑经主政期间,明郑内部派系斗争日趋激烈,群臣分以支持郑经二子克臧克塽为名,结党争权,国事日非。

攻取台湾

1681年,郑经薨逝,明郑权臣冯锡范宗室郑聪等,发动“东宁之变”,杀郑克臧,改立先王幼子郑克塽。七月,清廷大学士李光地上书认为攻条件成熟,光地为福建省泉州府安溪人,并推荐泉州同乡施琅。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命其 “相机进取”;施琅遂得积极进行攻讨明郑的部署准备,时年六十一岁。

1682年,康熙排除朝廷中反对意见,决定攻台,命福建总督姚启圣“统辖福建全省兵马,同提督施琅,进取澎湖、台湾”,授万正色为步兵提督领军12万进驻福建,接应水师提督大将军施琅,俱受姚启圣节制。

1683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在澎湖海战中大胜明郑水师,迫使郑克塽率臣民降清,其在大战中曾被火铳灼伤右眼,但没有失明。战后他还反驳当时清廷内部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意见,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澎湖因此设置施琅生祠,即“施将军庙”。

台湾归还荷兰之议

三藩之乱”期间,福建主政者耿精忠,与广东主政者尚之信均鼓励手下商人,前往日本与东南亚贸易,以支应财政开销。台湾主政者郑经也占领福建海澄、广东南头(珠江口东北面)水域,以经营对大陆的贸易。

1680年代起,在清廷逐步掌握两省后,开始整肃耿、尚两藩下的外贸商。以沈上达为首的广东外贸商,遭受到全面压制;而福建外贸商,则在总督姚启圣“筹备征台军需”的借口下,得以苟延残喘。

郑氏势力在撤出中国沿岸后,因清廷对闽、广外贸商之整肃,以及台湾天灾、暹罗洋米涨价等因素之影响,发生了军饷与军粮周转不灵的现象。

1683年夏季,清军水师在施琅率领下,于澎湖击败郑军。明郑政权决定投降清廷“举国归命”[7],以免因洋米被截,导致饥荒。

施琅在与英、荷两国滞台人员接触后,计划以“台湾归还荷兰”等方式,诱引英、荷两国人前往福建或台湾贸易,并以“外国贪涎”为由,力促清廷维持海禁,以达成让福建外贸商垄断清朝外贸的目标。然施琅此一企图,并未获得荷兰当局支持。

遂于1684年,在康熙帝坚持“开海”,以及福建、两广总督不予配合的多重因素下破灭。[8]

管理台湾

施琅攻占台湾后,虽郑成功杀施琅父弟,施琅仍亲至当时葬于台南延平郡王墓前,跪拜磕头痛哭,喃喃自语,大意为“忠孝不能两全,初芝龙公提携施氏父子有恩,并且佩服郑国姓忠于明朝鞠躬尽瘁,惟施琅也背负父弟大仇;今之如此,各为其主,天意使然,四十年国仇家恨,纠葛至此,感伤不已”云云,左右闻之动容。[9]

清军克台后,清廷对于是否加以经营,朝议未决;施琅上《恭陈台湾弃留疏》,力陈保有台湾之重要性。由于李光地说服康熙皇帝,终使康熙皇帝决定继续经营台湾。[10]

施琅治下,对于汉人,颁布渡台禁令规定“赴台者不许携眷。琅以惠、潮之民多通海,特禁往来。”(连雅堂台湾通史》)首先严禁粤东人渡台,表面上的理由是许多海盗出自此地,但实际原因是“惠潮之民多与郑氏相通”,也因使得客家人大幅落后同时迁往台湾的泉州人漳州人,而在日后分类械斗中失利并退出平原。对其他地区的平民渡台也严加限制,并规定渡台人员不得携带家眷,也就是说不许老百姓在台湾扎根,这一政策后来导致台湾妇女奇缺。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引《理台末议》的记载说:“终将军施琅之世,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琅殁,渐弛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因此施琅对台湾的管理构成当时两岸往来的最大障碍,此政策在雍正时放宽海禁后才得以缓解。此外施琅还霸占了郑氏在台湾的经营,侵吞台湾贡银,作为其后勤与举荐的姚启圣也有贪污的记载,但康熙帝以“念其功劳,免之”。此外,亦有文献提及施琅在台设立机构,以巩固本家在台湾势力。[11]

后事

施琅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享寿75岁,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

遗迹

泉州城内释雅山南麓有施琅故宅,在衙口有靖海侯府施氏大宗祠,泉州市丰泽区华大街道法华美村有施琅神道碑施琅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西北500米的坡地,均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安东郊有施世骠为施琅所立的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评价

清朝

1860年到1880年之间拍摄的施琅牌坊,上书“南纪尽安流”(康熙皇帝赐施烺诗》)。

康熙帝:“粗鲁武夫,未尝学问,度量偏浅,恃功骄纵”;“将军施琅,谙熟海岛,凡事必与之共议!” “如施琅者,立如此奇勋,必令永秉节钺,荣华以终其身!” “施琅之功甚大。”。在其死后,“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

基于当时儒学围绕一家一姓的“”“奸”价值观,施琅因为与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反复于明清两朝,以及攻打郑氏公报私仇,为清人所不齿,在镇压台湾抗清势力的二十功臣像没有位置。[11][12][13]由满清遗老在民国年间编纂的《清史稿》则评价:“台湾平,琅专其功。然启圣兴祚经营规划,戡定诸郡县。及金、厦既下,郑氏仅有台澎,遂聚而歼。先事之劳,何可泯也?” 并不承认其平台首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往往宣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功绩,称其为民族英雄,大陆民间也往往赞许其“反清复明”的“民族气节”[13],但对其偏安一方的割据行为罕有提及。施琅作为传统上侍奉两朝的“贰臣”,被历代史家贬低,官方对施琅也鲜有着墨,只在提及郑成功时才略带说明。

19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宣扬“中国统一”官方大规模宣传施琅收服台湾的事迹,施琅的负面形象也开始逆转[14],与郑成功的“台独”相对成为维护“中国统一”的英雄[15]。2006年,电视剧《施琅大将军》在大陆上映,由于其对于施琅反传统的完全正面设定,施琅的“民族英雄”和“汉奸”定位大受争议[16][17]独立中文笔会的黄大川则评价电视剧篡改历史,对施琅的评论争议则是“相对较为模糊的民族主义者和新儒家之间展开的”争论[11]

2011年,在给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命名的一次网上投票中,“施琅号”在投票中位列第一[18]

台湾

由于民间同情郑家,遂将施琅视为与吴三桂相同的国贼叛将。(因背叛郑成功,还攻下台湾)

台湾独立运动里有些人把郑成功的东宁王国作为“台湾第一王国”[19],对施琅视之“卖台贼”,并视中国大陆方面宣传施琅的行为为统战[20]

个人评价

连雅堂在《台湾通史·施琅列传》中评论称:“施琅为郑氏部将,得罪归清,遂藉满人以覆明社,忍矣!琅有伍员之怨,而为灭楚之谋,吾又何诛?独惜台无申胥,不能为复楚之举也。悲夫!”[21]连横并未坚持他一贯的明郑立场对施琅加以谴责,反而将他比喻为伍子胥,从人子复仇之议寄予同情。

赵尔巽:台湾平,琅专其功。然启圣、兴祚经营规划,戡定诸郡县。及金、厦既下,郑氏仅有台澎,遂聚而歼。先事之劳,何可泯也?及琅出师,启圣、兴祚欲与同进,琅遽疏言未奉督抚同进之命。上命启圣同琅进取,止兴祚毋行。既克,启圣告捷疏后琅至,赏不及,郁郁发病卒。功名之际,有难言之矣。大敌在前,将帅内相竞,审择坚任,一战而克。非圣祖善驭群材,曷能有此哉?[22]

中国大陆历史研究员吴伯娅:施琅力主留台守台,巩固边防,维护统一,防止外来侵略,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他的远见卓识造福后人,流芳百世。[22]

中国哲学家李泽厚依据其一贯坚持的伦理绝对主义信念,认为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等保乡卫国,重视气节,才是值得推崇的对象。相反,若认为任何人有助于“疆土扩大”而无原则地改换效忠对象,则可能导致同意汪精卫吴三桂的危险,即未来有人支持美国征服中国也可能受到正面评价。李泽厚进一步认为,满清政权比之明代更为闭锁,对文化之压制更甚,如若李自成击败清廷,中国之发展有可能较好。所以如此观之,施琅投效清廷,也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从历史、道德两面来看,施琅都是负面人物。

香港著作武侠小说家金庸在《鹿鼎记》中通过韦小宝对施琅说的语言透露了金庸对施琅的不满[23]

施琅与妈祖

施琅底定全台,上奏清廷建议奉台湾民间信仰的妈祖“天妃”赐晋“天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准奏,且进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敕号,改台南宁靖王府大天后宫,派满族大臣礼部侍郎(三品)雅虎致祭。雍正四年,皇帝又御书“神昭海表”匾,由台湾镇总兵林亮迎至天后宫敬悬,乾隆时期清廷又颁旨改官祀,天后宫之名称逐渐普及至今。

当时施琅从湄洲岛湄洲妈祖祖庙带来的古妈祖“黑面二妈”,目前安置奉祀在鹿港天后宫,供众信徒膜拜,此尊神像已有一千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仅存一尊,中国大陆本有两尊开基妈,但都毁于“文化大革命”。

相关作品

200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频道于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康熙王朝》,由侯永生饰演。剧中即大篇幅改编描述施琅谋画攻打明郑郑经兵败自刎的段落。但根据《明史》、《清史稿》和《台湾通史》、《府城县志》等记载,郑经和其父郑森郑成功)一样都是病逝,并未有郑经自刎之记载,因此引得郑成功的后人对此段落深表愤怒[来源请求]

三十七集电视剧《施琅大将军》,由吴京安饰演。是国家广电总局重大历史题材。该剧筹备拍摄历时两年,投资两千多万元,由福建电影制片厂摄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 2007年,台湾公共电视纪录片《打拼——台湾人民的历史》;演员:乾德门

相关研究书目

(按照作者与出版年份顺序排列)

  • 周雪玉,1978年,施琅之研究。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施伟青著,1987年,施琅评传。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陈芳明,1996年,郑成功与施琅:台湾历史人物评价的反思,见张炎宪李筱峰戴宝村编,台湾史论文精选(上),台北 :玉山社。
  • 施伟青著,1998年7月,施琅年谱考略,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版。
  • 贺幼玲,1998年,《台湾外记》之人物与思想研究。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 施伟青主编,2000年,施琅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李祖基,2000年,施琅与清初的大陆移民渡台政策。历史月刊。
  • 许在全、吴幼雄编,2001年,施琅研究。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石万寿,2002年,台湾弃留议新探。台湾文献。
  • 施伟青主编,2003年,《施琅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 谢碧莲,2004年,施琅攻台湾。台南市:台南县文化局。
  • 谢英从,2005年,施琅租业新发现:大潭底庄、椰树脚庄、史椰脚庄位置考。台湾文献。
  • 李世伟,2005年,“妈祖加封天后”新探。海洋文化学刊。
  • 施伟青著,2006年1月《施琅将军传》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版。
  • 施性山主编,2006年,8月《施琅研究》(第一卷);香港人民出版社。
  • 施性山主编,2007年,5月《施琅研究》(第二卷);香港人民出版社。
  • 施性山主编,2008年,5月《施琅研究》(第三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 施性山主编,2009年,5月《施琅研究》(第四卷);中华诗词出版社。

参考文献

引用

  1. ^ 赖永祥. 台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 (PDF). 《台湾文献》第十六卷第二期. 1965年.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4-02). 
  2. ^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一章 人物传. 泉州市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2009-02-03]. ISBN 7-5004-2700-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5). 
  3. ^ 固始历史名人. 固始县政府网站.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4. ^ 《台湾郑氏始末》
  5. ^ 金成前,〈施琅黄梧降清对明郑之影响〉。《台湾文献》第十七卷第三期,1966年9月。
  6. ^ 顾诚. 南明史. 第十四章 郑成功在闽粤沿海地区的军事活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东宁王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大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文化部
  8. ^ 〈施琅「臺灣歸還荷蘭」密議〉 (PDF). [2021-03-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8) (中文(台湾)). 郑维中,〈施琅“台湾归还荷兰”密议〉。《台湾文献》第六十一卷第三期。
  9. ^ 周雪玉著,《施琅攻台的功与过》,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年2月
  10. ^ 骆芬美.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台北市: 时报. 2013: 191. ISBN 9789571357287. 
  11. ^ 11.0 11.1 11.2 黄大川:笔削、编造、篡改历史何时休?——观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独立中文笔会. 2016-10-17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中文(中国大陆)). 
  12. ^ 施琅帮助康熙平定台湾,为何乾隆却鄙视他?. www.sohu.com. 2017-08-23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13. ^ 13.0 13.1 发自日本, 威克 Bbc中文网记者. 台湾讲古:多个政权眼中的“ 民族英雄 ”. BBC 中文网.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中文(简体)). 
  14. ^ 江澤民棄施琅就鄭成功. 苹果日报.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中文(台湾)). 
  15. ^ 郑成功与施琅:台独与统一之争?. 德国之声. 2006-03-31 [2018-03-31] (中文). 
  16. ^ 胡文辉,《古典今情中的施琅》,人民網,2006年04月20日. [2012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1日). 
  17. ^ 从对施琅评价的争议看中国的历史观--理论--人民网. theory.people.com.cn.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1). 
  18. ^ 衝著台灣來…中國航母擬命名「施琅號」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19. ^ 台灣意識的探索(上). 台湾独立建国联盟.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美国英语). 
  20. ^ 搞統戰 中國再炒施琅熱 | 蘋果日報. 苹果日报.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中文(台湾)). 
  21. ^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 列传四十七,姚启圣子仪 吴兴祚 施琅朱天贵. [2015-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22. ^ 22.0 22.1 吴伯娅,《施琅对清朝统一台湾的贡献》,中华文史网,2005-03-29[永久失效链接]
  23. ^ 古典今情中的施琅. 腾讯网. [2006年4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1日) (中文(中国大陆)). “施大人本来是台湾国姓爷部下的大将,回过头来打死台湾的兵将,死了的冤鬼自然心中不服……”,“施琅默语,心下甚是恚怒。他是福建晋江人,台湾郑王的部属十之八九也都是福建人,尤以闽南人为多。他打平台湾后,曾听到不少风言风语,骂他是汉奸、闽奸,更有人匿名写了文章做了诗来斥骂他讽刺他的。他本就内心有愧,只是如此当面公然讥刺,韦小宝却是第一人” 

来源

书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