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
李愬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773年 临潭 |
逝世 | 821年 洛阳 |
国籍 | 唐朝 |
职业 | 军人 |
活跃时期 | 9世纪 |
知名于 | 平定吴元济之乱 |
配偶 | 韦氏 |
亲属 | 父 李晟 兄弟15人 |
李愬(773年—821年)。唐临潭人。字元直。凤翔节度使李晟之子,有谋略,善骑射,曾经平定淮西留后吴元济之乱,史称“雪夜下蔡州”。封凉国公、凤翔节度使。
早年
因家族背景当协律郎、累迁卫尉少卿。从小慈孝过人,父亲李晟死后,在兄弟十五人中,唯他与兄长李宪坚持为父居庐守墓三年,被皇帝劝回,隔天又跑回去守墓。后被授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詹事。
雪夜下蔡州
唐代中期,藩镇割据,在各个藩镇中,以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势力最大。元和九年(814年)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拥兵自立,唐宪宗曾屡次发兵攻打都无功而回。众大臣中只有裴度坚持要击败吴元济,结果,宪宗拜他为宰相,负责赴前线督战。元和十二年(817年),朝廷封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李愬为唐随邓三州节度使、左散骑中常侍,令他到唐州为平乱作准备。同时,裴度又上表说宦官监军影响将士发挥,宪宗准其所奏,下令撤除监军中使。
由于长年用兵,唐州(今河南泌阳)将士士气低沉,李愬上任后,亲自慰问将士,安抚伤兵,以稳军心。同时又故意向淮西示弱,在蔡州的敌军吴元济误信李愬无能,对他不加防范。同时又大胆优待降将,先后任用俘获骁将丁士良、吴秀琳等人。李愬问计于吴秀琳。吴秀琳以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愬设计生擒李祐,免其一死,委任为六院兵马使。李祐被李愬所感动,尽心设法为袭取蔡州出谋划策。李愬训练了三千敢死队,为突袭做准备。李愬废除了过去唐军“抓住间谍则处死间谍全家”的法令,优待抓住的间谍,得到了更多敌人内部的情报,确认了淮西主力不在蔡州,而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
同年九月,李愬见时机成熟,把奇袭守卫空虚的蔡州的计划密呈宰相裴度。裴度十分赞赏,同意出兵。十月初十,风雪交加,李愬以三千人为前驱,三千为中军,三千人为后军,秘密进兵蔡州。为了保护机密,李愬只下令向东行六十里,攻占了据蔡州70里的张柴村。稍事休整,他下令冒雪奇袭蔡州。手下众将都变了脸色,监军胆小,大哭说:“我们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了。”此时天寒,“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碍于军令,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的蔡州急进,唐军强行军35公里,终于抵达蔡州。近城处有鸡鸭池,李愬命令士卒击鸡鸭以掩盖行军声。自从吴少阳抗拒朝命,朝廷的军队已有三十年没来过蔡州,又因为风雪大作,蔡州守军毫无戒备。
来到蔡州城外,李愬等将身先士卒,掘土为炊(“炊”当为“坎”之误。《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六》:䦆其城为坎以先登。)登上外城,杀死正在熟睡的守卫,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如常打更,免得惊动在内城的守军。吴元济开始根本不信唐军已经入城,以为只是囚徒和士兵闹事,后来才发现大事不好,率左右登牙城抵抗,同时又派人前住洄曲求救。李愬入城后厚抚洄曲守将董重质的家属,并遣其子前去招降。并加强攻打牙城。吴元济在当地不得人心,百姓都帮唐军运送柴火烧城门。十月十二日城破,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二万余人亦同时归降。淮西平定了,各藩镇亦相继上表归顺,唐朝恢复统一,出现过短暂的元和中兴局面。李祐以功授神武将军。董重质虽降,宪宗欲诛之。李愬之前承诺重质不死,于是竭力疏救,最后董重质被贬为春州司户。
唐宪宗特命韩愈撰写一篇《平淮西奉敕撰》,歌颂这次大捷,首推裴度之功;并在蔡州汝南城北门外刻石立碑。由于碑文甚少提到李愬的事迹,仅以“西师跃入,道无留者”二句言之,李愬的部下石孝忠不平,“作力推去其碑,仅倾移者再三”,将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砸毁[1],官兵来抓人时,石孝忠还把人打死,事情闹到了宪宗那里。皇帝为了息事宁人,又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写平淮西战争的经历[2]。李愬也因功被封凉国公。[3]
后来,李愬又被命为凤翔节度使,代其兄李愿率领武宁兵平叛臣李师道。可惜于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因患重病死于洛邑,享年四十九岁。[4]赠太尉,谥曰武。
家庭
妻
- 韦氏,唐安公主女,贞元十四年(798年)春夏之际成婚,约长庆元年(821年)封魏国夫人
子孙
李愬有一子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一月诏授五品正员,未知是否李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