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骚(1875年—1953年),字叔潜,号醒我,晚号半村老人,福建省晋江县执节铺(今属泉州市鲤城区开元街道)人,由附生中式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第154名贡士[1],未殿试。

生平[2][3]

甲辰科会试因北京贡院受八国联军的破坏还没有修理好,会试地点借河南开封贡院举行。福建举人吴增、林骚、林翀鹤、陈砥修四人同行,由海路走上海,改江船上武昌,再搭新建成的京汉铁路开封。一路上行旅插上一面“公车赴试”的旗子,车船可以优待免费。他们在开封落足一所下等的客栈,半夜被小偷从土墙上挖洞进屋,衣物被盗一空。于是到祥符知县衙门去击鼓报案,知县立即坐堂。查明是赴试的福建举人被盗,怕声扬出去,说明会试期间知府防卫保安不力,可能丢纱帽。就一面答应派役查究,一面当场先予赔偿后待追赃。他们得到的赔款比失去的东西还多,就结案不再交涉。考后大家都感到成绩不佳,无录取希望,多逗留又要多费用,就即日束装返泉。抵家后才知吴增、林骚、林翀鹤三人均中,已不及殿试了。他中式时年30岁,本来可以等候下一科再考,不料科举一废,从此末科未殿试的贡士永远失去补试的机会。

其与兄林翀鹤同科中式,其家竖有:“同怀同榜登第”一匾。其父林霁,是一位著名的衙门师爷,写得一手好颜体字,现存洛阳桥蔡襄祠的四块石刻诗碑,就是他的作品。

林骚曾于光绪戊戌进泉州府学第一名秀才(称为“案首”)。诗文极佳,书法很差。他未殿试之因,亦是准备练字三年,殿试的名次书法好坏关系很大。以后专卖文为生,不问外事。民国间曾担任一次泉州的公路局长,书生不懂办事,成绩欠佳,自行辞掉。他历主泉州诗坛“温陵弢社”多年,为闽南诗坛祭酒之一,所著《半村诗集》,1986年曾重印。1949年后历任人民代表,泉州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3年去世,终年79岁。

1951年土改,他住在梅石街,属土改街。他没有田地,也不经商,又没担任教员或有经常的工资收入,而生活尚称不错。当时基层土改队工作人员对此十分不解,特向他查问经济情况,以便确定他的成分。他坦白对土改队说:“我替人家写祭文、墓志、寿序等,人家送我的笔资。有时人家请我去点主、主祭、祀后土,也有大笔红包。我就靠这些收入维持生活。”工作人员社会历史知识贫乏,把他的写祭文、点主等收入与和尚、道士、神棍的收入等同起来,要把他定为“迷信职业者”的坏成分。他大急,找上级领导反映,才定为知识分子的“自由职业者”。

相关条目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贡士进士列表

参考资料

  1. ^ 《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题名录》
  2. ^ “林骚及其诗歌”,薛俊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泉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泉州文史资料 第18辑》,1985年12月第1版.第133页
  3. ^ “清代末科泉州的举人进士遗闻录”,陈泗东著.《幸园笔耕录》(下册).鹭江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466-4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