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苏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芎苏饮为一中医方剂名,同名之方剂约有六首,药方组成大同小异,大体上皆主治伤寒所引发之感冒,伴有怕冷、发热、头痛之症兆。亦有治疗产后头痛者(《女科切要》)。

出处与方剂组成

  1. 类证治裁[1]卷二:人参、紫苏、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桔梗、川芎、柴胡、木香、葛根、生姜、大枣。
  2. 证治准绳.伤寒》[2] 卷二:川芎七钱,紫苏叶、葛根、柴胡、茯苓各半两,半夏六钱,陈皮三钱半,炒枳壳三钱,桔梗二钱半,甘草二钱。[注 1]
  3. 《医略六书》卷十八:小川芎一钱,紫苏叶一钱五分,江枳壳(炒)一钱五分,甜桔梗一钱,嫩前胡一钱五分,法半夏一钱半,白云苓一钱五分,广木香一钱,广陈皮一钱五分。[3][注 2]
  4. 《女科切要》[4] 卷七:川芎、苏叶、枳壳、前胡、葛根、木香、桔梗、甘草、陈皮、半夏。
  5. 《伤寒全生集》[5]卷二:川芎、枳壳、桔梗、陈皮、半夏、苏叶、柴胡、干葛、茯苓、甘草、苍术、生姜、葱白。[注 3]
  6. 《张氏医通》[6]:半夏、茯苓、陈皮、葛根、柴胡、紫苏、川芎、枳壳、桔梗各等份,甘草减半。[注 4]

由上述可知,

  • 各方之共同药材为:紫苏、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川芎等六味药。除此六味药之外,
  • 甘草、葛根、茯苓、柴胡、木香等五味亦广泛应用于此方之中;
  • 生姜、前胡、苍术、葱白、大枣则随症加减之。

方义

  1. 袪风止痛:川芎、紫苏叶袪风,其中前者专疏血分之风,后者兼散气分之风;此外,前胡亦有疏风、降气、化痰的作用
  2. 前胡疏邪清咽
  3. 木香行气止痛,枳壳理气消胀,陈皮亦能消胀
  4. 茯苓利湿,半夏燥湿化痰

注释

  1. ^ 此方又名“十味芎苏散”,虽以“散”为名,但却作汤剂用。
  2. ^ 云苓即茯苓。
  3. ^ 此方以“芎苏散”为名。
  4. ^ 此方以“芎苏散”为名。

参考资料

  1. ^ 《类证治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见中医笈成网。
  2. ^ 《证治准绳.伤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医笈成网。
  3. ^ 醫學百科.芎蘇飲條。.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4. ^ 《女科切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医笈成网。
  5. ^ 明.陶节庵,中原农民出版社,ISBN13:9787807399445,2012年 。
  6. ^ 《张氏医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医笈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