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郑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綮
出生9世纪
唐朝
逝世899年
唐朝
职业唐朝官员

郑綮(9世纪—899年),蕴武中国唐朝官员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短暂拜为宰相。他以作歇后语诗讽刺政局打动唐昭宗闻名,这导致他即使忧虑不安仍被短期拜为宰相。

家世

郑綮家世不详,未被列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1]进士后,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仓部员外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六月改为户部员外郎,[2]又历任金部郎中、刑部郎中、右司郎中。[3][4]

虽然这些朝廷官职都能带来声望,却没有足够的薪水。郑綮因家贫,请求离开京城长安去做地方官,于是被出为庐州刺史。乾符年间,他捕获为盗的杨行愍,认为其相貌异于常人,说:“你将要富贵,为何做贼?”松绑放了他,[5][6]后又用为本州步奏官,也曾因其有过失而笞责他。[7]广明元年(880年),大规模农民变军黄巢北进,[8][9]郑綮给黄巢写文牒,请求不犯自己地界。黄巢笑而从之,于是唯独没有冒犯庐州。唐僖宗嘉奖他,赐他绯鱼袋。离任时,他积蓄了钱一千缗,寄放在庐州库内。后来庐州数次失陷,乱军也不劫掠这笔钱。杨行愍任刺史后,将这笔钱送到京师还给了郑綮。[3][4]

郑綮善于写诗,多讽刺时事,不着格调,被时人号为“郑五歇后体”。[4]刚从庐州离任时,他和庐州人告别,说:“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他的滑稽大概如此。[3]

王徽御史大夫时,[10]奏郑綮为兵部郎中、知御史台杂事,迁给事中,赐金紫。僖宗任宰相杜让能杜弘徽中书舍人。郑綮封还诏书,称兄弟互相监督是不妥的。僖宗无视其反对,于是郑綮称病辞职。[3]

不久,郑綮被召还为右散骑常侍。[11]他每看到朝政有问题,就上表章理论。他的建议虽然多不被受理,但流传京城。执政官员厌恶他,改任他为国子祭酒。时人以为他因进谏而被迁散官,执政官员害怕议论,又复任他为右散骑常侍。[3][4]

拜相及之后

唐昭宗大顺后,皇权不振。当时郑綮作诗讽刺朝政,有宦官在昭宗面前背诵,昭宗因而注意到郑綮的诗,读到诗中攻击朝政的内容,认为有未尽的内涵。当时杨行愍已改名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也盛称郑綮之德。昭宗就于乾宁元年二月趁有司献上朝官名册时,在名册之侧写下任当时为朝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上柱国荥阳县男的郑綮为礼部侍郎,加宰相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2][13]中书省胥吏去郑綮家参谒,郑綮不以为然,笑着说:“诸君大误,就算天下人都不识字,宰相也轮不到郑五来做。”胥吏说:“出自圣旨特恩,明天诏书就下达了。”郑綮抵住胥吏的手说:“万一如此,会笑死人的。”次日诏书果然下达,亲朋宾客来道贺,郑綮搔着头说:“写歇后语的郑五做宰相,可知时事如何了。”屡次上表辞让,不获准,于是不得不上任宰相。[3][4][14]内外都震惊了。[15]

郑綮拜相后,刚直履职,不再作诙谐语。但他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大众所期望的宰相,仍然请求引退。曾有人问他是否有新的诗作,他答:“诗思在灞桥风雪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7]拜相三月有余,称病请求致仕,于是在七月获诏以太子少保致仕。[4][12][14][16]光化二年(899年)卒。[3]

侄孙郑珏[17]

评价

当时的议论认为昭宗任命的宰相中,对张濬朱朴、郑綮的任命是尤其错误的。

  • 《旧唐书》史臣曰:逐徐(徐彦若)、薛(薛王李知柔)于瘴海,置、朴于岩廊。[3]
  • 《新唐书》赞曰:观、朴辈不次而用,捭豚臑,拒䝙牙(都指拒绝贤能的辅臣),趣亡而已。[4]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 《新唐书》卷七十五
  2. ^ 《旧唐书》卷一十九下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三
  5. ^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八
  6. ^ 《十国春秋·吴太祖世家》
  7. ^ 7.0 7.1 北梦琐言
  8.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
  9.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
  10. ^ 王徽显然仅在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从凤翔重返长安期间短暂担任御史大夫,因《旧唐书·王徽传》称他在凤翔受任但在僖宗回京后辞职。故此事发生在888年。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八《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11. ^ 《旧唐书》作左散骑常侍。
  12. ^ 12.0 12.1 《新唐书》卷一十
  13. ^ 《旧唐书·昭宗纪》作乾宁四年(897年)二月事。
  14. ^ 14.0 14.1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
  15. ^ 《十国春秋·备考》
  16. ^ 《旧唐书·昭宗纪》作乾宁四年(897年)四月事。
  17. ^ 《旧五代史》卷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