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骁果,是隋朝隋文帝成立的御林军骁卫军果毅军的合称。骁果军隶属朝廷的左右备身府,有着宿卫与出征两项重要功能。人数在高峰期时曾达到逾十万人。骁果两军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见于与隋末兵变将领合力夜闯江都杀死隋炀帝[1]

历史

开皇三年,隋文帝集壮士充任骁卫军与果毅军,并为骁果卫,军士全部在左臂刺上血鹰作为标记。在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为扩充军队,除了征发府兵之外,又招募新军扩大骁果的规模。新募集的将士多为身强力壮和骁勇善战的关中人。[2]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杨广下江都时以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一万余骁果为禁卫军随行,并屯驻于江都东城。后因李密的瓦岗军直迫东都雒邑,骁果将士思乡情切,但炀帝有意兴建丹阳宫无意西归。为使他们留在江都,炀帝把江都寡妇和未出嫁的女子强行许配给骁果军军士,迫使他们在江都成家立室。[3]不过他们均表示不愿留在江都,便各自逃亡。炀帝不悦,并将逃走的骁果一律处死。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骁果有意谋反,遂与司马德戡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策划兵变。骁果军成为发动叛乱的主谋之一。[注 1]叛军引领骁果军夜半闯入宫内缢杀隋炀帝。自此,骁果变成隋末群雄招揽的势力。十万名骁果将首先与宇文化及瓦岗军统帅李密淇水两岸战斗。当骁果军到洛阳东边的滑台(今河南省滑县)驻扎时,因军粮已尽,就向瓦岗军占领的黎阳粮仓发动攻击。双方之后在童山大战。骁果又再次缺乏军粮,无法再与瓦岗军相持。在童山之战结束后,陈智略以及张童儿岭南及江东的骁果将士加入成为瓦岗军军力一部分。[注 2]

相关条目

注释

  1. ^ 见唐李延寿北史》第七十九卷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七〉原文记载:“从驾骁果多关中人,久客羁旅,见帝无西还意,谋欲叛归。时武贲郎将司马德戡总领骁果,屯于东城,风闻兵士欲叛,未审,遣校尉元武达阴问知情,因谋构逆。”。
  2. ^ 见唐魏徵隋书》第八十五卷列传第五十〈宇文化及传〉原文记载:“文都推越王侗为主,拜李密为太尉,令击化及。密遣徐𪟝据黎阳仓。化及渡河,保黎阳县,分兵围𪟝。密壁清淇,与𪟝以烽火相应。化及每攻仓,密辄引兵救之。化及数战不利,其将军于弘达为密所擒,送于侗所,镬烹之。化及粮尽,渡永济渠,与密决战于童山,遂入汲郡求军粮,又遣使拷掠东郡吏民以责米粟。王轨怨之,以城归于李密。化及大惧,自汲郡将率众图以北诸州。其将陈智略率岭南骁果万余人,张童儿率江东骁果数千人,皆叛归李密。”。

参考来源

  1. ^ 张岂之、张国刚、杨树森. 隋唐宋史. 五南图书出版. 2002: 66. 
  2. ^ 美亞娛樂資訊 中華萬年網〈驍果〉.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范炯. 歷史的迷惘:尋覓治世之門. 知书房. 2009: 18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