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福建/优良条目/存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6年12月14日

白话字(Pe̍h-oē-jī,POJ)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书写的闽南语正字法。白话字原本是19世纪时由基督教长老教会福建厦门所创造并推行的,因此后来被外界称为教会罗马字。但是白话字经过发展,使用者不仅包括了福建和台湾的闽南语人士,也有人用之来书写客语四县话,因此,白话字已经不限于教会和闽南语。由于是历史最悠久、最普遍被使用的台语罗马拼音系统,近年来亦被称作台语罗马字1970年代国民政府在台湾全面禁止白话字,而同时代,闽南民间的白话字也因为推普运动而渐渐式微。但在此之前,白话字就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实际使用历史,亦曾经在闽南和台湾的教会中相当普遍地被使用过。

2007年3月2日

郑成功1624年1662年),祖籍福建省南安人。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父为郑芝龙,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小名福松。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并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闽语的“国姓爷(Kok-Seng-Ya)”。

2007年11月16日

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年1649年6月10日),字思及,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是他的汉文名字。1582年生于意大利布雷西亚,自1613年起在中国传教36年,直至1649年在福建延平去世。同利玛窦一样,艾儒略不仅是个神学家,也是个精通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的学者,是利玛窦之后最精通中国文化的耶稣会士,也是最重要的天主教来华传教士之一,被教友尊称为“西来孔子”,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艾儒略来华36年,被认为是自利玛窦以来耶稣会传教士中最精通汉语的一位。在中国传教期间,他出版了二十二种著作,涉及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神学、哲学、医学等诸多方面。

2008年4月18日

黄乃裳1849年-1924年),原名久美(也有写作玖美、九美),绂丞,慕华,晚号退庵居士。福建福州闽清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人。是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基督徒。黄乃裳在基督教美以美会服务多年,又曾参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运动以及后来的辛亥革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革命家。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侨领,曾率领福州移民开垦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新福州),诗巫的福州族群繁衍至今。1949年5月18日,闽清各界公葬黄乃裳于六都湖峰。1979年12月,中国福建闽清县坂东湖头黄乃裳纪念馆落成,翌年,黄乃裳铜像完工。1958年,马来西亚诗巫市命名一条新街为乃裳路。

2009年8月14日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八姓入闽晚唐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明代的福州是重要海港,也曾成为南明首都。洋务运动后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2009年10月3日

柔远驿明代时官方全称为“进贡厂柔远驿”,民间又称“琉球馆”,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馆驿建筑,位于台江区琯后街40号,始建于成化八年,重建于康熙六年,明代至清末用于接待琉球国赴华朝贡的宾客和商人等,琉球贡使在福州登陆后一般先住在柔远驿,再到京城觐见中国皇帝,古代自费到中国学习的琉球学生也多在柔远驿延师受业,当时柔远驿的建筑规模较大,还有天妃宫、进贡厂等附属建筑。1876年中琉断交后,它作为贡使馆驿的功能消失,其建筑面积渐被蚕食缩小。现今,柔远驿被辟为福州对外友好关系史博物馆,馆内陈列有福州与海外之间外交、文化、贸易等各种往来的文物和其他展品,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0月7日

白多禄是18世纪到中国福建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他生于西班牙塔拉戈纳,为罗马天主教多明我会会士,1732年1747年间担任天主教福建教区主教,政府认为白多禄所代表的天主教会居心叵测、扰乱中国的礼教、威胁政府统治,1747年因传播天主教而在中国福州被杀。但福建的天主教徒对白多禄评价甚高,在闽东有很多关于白多禄为善的轶事和白主教的圣迹,白多禄匿居的山洞也成为天主教徒的朝圣地。教宗本笃十四世1752年1月24日的枢机公开会议中,高度表扬了包括白多禄在内的五位殉教的多明我会传教士。1893年5月14日,白多禄获教宗良十三世晋封为真福2000年10月1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册封白多禄为圣人,白多禄成为中华殉道圣人之一。

2009年11月15日

亦思巴奚兵乱元朝末年的1357年1366年间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长达近十年的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称为“波斯戍兵之乱”。在兵乱期间,亦思巴奚军割据泉州并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占领了福州,还参与了兴化的乡族内战,引发了福建沿海的多个派别参加的大规模混战,后来又与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对抗,最后被元朝将领陈友定平定。这场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兴化等地,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亡,兵乱期间和过后还发生了宗教和民族仇杀,它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泉州的伊斯兰教也渐渐衰退。

2010年1月19日

福州市,是中国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现辖52县级市6,市区人口271万,全市总人口683万,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当地居民以汉族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从宋代起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它位列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中,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