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政大世界民族志学习作业/达雅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达雅族
穿着传统服饰的达雅族男孩和女孩
总人口
630万以上
分布地区
婆罗洲:
 印度尼西亚3,219,626[1]
          西加里曼丹1,531,989
          中加里曼丹1,029,182
          东加里曼丹351,437
          南加里曼丹80,708
          雅加达45,385
          西爪哇45,233
          南苏拉威西29,254
          万丹20,028
          东爪哇14,741
          南苏门答腊11,329
 马来西亚3,138,788
          砂拉越1,835,900
          沙巴1,302,888
 汶莱30,000[2]
语言
婆罗洲语英语Bornean languages沙巴语英语Sabahan language达雅语英语Dayak languages)、马来语印尼语英语
宗教信仰
主要是 Kaharingan英语Kaharingan
少数 伊斯兰教基督宗教
相关族群
其他 南岛民族

达雅族印尼语Dayak,也称为达雅克族),达雅 (Dayak) 原意为上游或内陆,是沿岸 200 多个部族的伊斯兰居民所使用的广义词汇。达雅克一词是欧洲人创造的,指婆罗洲中部和南部的非马来人和非穆斯林居民。达雅族在古代有猎人头,食人的习俗,但现代已经淡化。他们有一种特殊习俗保留至今,即达雅族妇女会佩戴约手镯般大小的耳环,把耳垂拉到肩膀上。使用达雅语英语Dayak languages,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大多数达雅克人仍然遵循其古老的泛灵论传统,但经常声称自己属于六种公认的印尼宗教之一。[3]

民族分布,人口,语言

民族分布

印尼婆罗洲的各种马来的原住民和达雅族人的家园,与主要由马来人居住的婆罗洲沿海地区相反,达雅族群位于加里曼丹省内陆。除了加里曼丹,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和汶莱州都可以找到达雅族。达雅族人根据其各自的母语有七个主要的种族划分[4]

根据主要分类,婆罗洲岛上居住着数十个种族和数百个亚种族。有超过50个种族的达雅族人说不同的语言。这种文化和语言多样性与婆罗洲的高生物多样性和相关传统知识相提并论。

人口

婆罗洲岛上的土生民族,现有约200-400万人左右。

语言

即使仅考虑婆罗洲上的那些语言,达雅族也不会说一种语言。当今大多数Dayaks都是双语的,除了其母语以外,他们还精通马来语印尼文,视其原籍国而定。婆罗洲的许多语言都是地方性的(这意味着在其他地方都不会说)。据估计,岛上大约讲170种语言和方言,有些只有数百人讲,因此对这些语言和相关遗产的未来构成了严重的风险。

地理环境

详细可参见:婆罗洲

婆罗洲位于东南亚,是亚洲第一大岛,世界第三大岛。位于赤道上,属于热带多雨气候。岛上有多座岛屿河流,最高海拔4095.2米。

历史沿革

达雅人拥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主要以口头文学传颂[5],部分以书写方式记录在木板上, [6]在传统文化习俗中也有一部分。 [7]婆罗洲中部的恩加尤·达亚(Ngaju Dayak)的口述史诗《泰达克·塔图姆》(Tetek Tahtum)是达雅人起源的著名记载。 它叙述了达雅人的祖先从天堂降下来,然后从内陆迁至婆罗洲的下游海岸。

在12世纪前,由马安延·达亚人建立的南萨鲁奈(Nansarunai),是一个独立政权,并在婆罗洲南部有蓬勃的发展。[8]后遭受马贾帕希特军队的两次重大袭击,导致该王国于1389年陷落,促使马安延人迁移到中婆罗洲和南婆罗洲地区。

近代殖民时期,官方的记载和报告,详细说明了达雅人与其他社区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以及有关达雅移民历史的大量研究。[9]据记载,在南海伊班族或海洋达雅人(Sea Dayak)的开拓活动是激烈的,并且在18、19世纪对邻近的海上族群和新兴的西方贸易者有频繁的战争掠夺。

1838年,英国冒险家詹姆斯·布鲁克抵达婆罗洲,协助汶莱苏丹抵御内陆部落的叛乱。布鲁克平息了叛乱,并于1841年被任命为砂拉越州长,名为拉贾(Rajah)。他安抚了包括达雅人在内的土著,以以番治番的方式打压猎头和海盗行为。他的名言是“只有达雅人可以杀死达雅人。”[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占领了婆罗洲,屠杀当地的土著。[11]作为报复,达亚人组成一支特种部队协助盟军。 美国军方训练了1000名达雅士兵。这支土著军队杀害或俘虏了约1500名日本士兵,并向同盟国提供了有关日本占领油田的重要情报。 [12]

马来亚紧急状态期间,英国军方雇用达雅人暗杀马来亚人民解放军的反殖民战士。[13] 1952年,《每日工人》刊登了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与达亚暗杀者合影的照片,这些人手持被斩首的共产党员头颅。[14]最初,英国政府否认教唆猎头行动,直到殖民大臣奥利弗·利特尔顿(Oliver Lyttleton)向议会证实这些照片属实。 [15]

社会,家庭与婚姻

社会

传统上,达雅族人大多生活在长屋[16]社区中,并通过转变农业和在城市地区作为体力劳动者来谋生,尽管近年来这种模式已经开始被改变,部分原因是政府努力使达雅族人现代化。现在大多数达雅族村庄的经济都以水稻的种植为生(而不是出售)。钓鱼和打猎是附属活动。传统的铁制工具,例如大砍刀和长矛,仍然很重要,尽管在21世纪,吹管[17]作为文化文物最为重要。

家庭与婚姻

家庭是基本单位,孩子一直陪伴父母直到结婚。尽管在语言习俗和婚姻方面密切相关的群体之间缺乏团结,但在过去,达雅族男孩经常在自己的村庄外寻找他的新娘,然后到城市生活。然而,在当代社会中,许多达雅族年轻人在结婚前就离开家,常常在城市学习或工作;许多人还寻求农村就业,通常在木材营地油棕种植园。

产业与生活

传统上,达雅族的农业基于实际的综合土著农业系统。 伊班达雅族过去每年进行27个山地稻田耕作一次,其轮换的耕作方式使森林得以自我更新而不是破坏森林,从而确保了森林的连续性可持续性伊班社区本身的生存。

达雅族人热爱原始森林,因为他们对森林有依赖性,但那是为了移民领土扩张和逃离敌人。达雅族人根据传统的土地控股集团来组织其劳动,该集团确定谁拥有土地权以及如何使用土地。达雅族人进行轮流和对等的劳动力交换,以完成每个长屋中所有家庭在自己农场上的工作。

1950年代的“绿色革命”促使在达雅部落之间种植新品种的湿地水稻。为了获得现金,达雅族人收集了农林产品以在市场上出售。随着经济作物的到来,达雅族人开始种植橡胶、胡椒、可可等。如今,一些达雅族人在其土地上种植油棕,而另一些人则寻求就业或从事贸易。达雅族人对生存和中等规模农业的主要依赖使这一群体活跃于这一行业。如今,大规模的单作种植园(如棕榈油香蕉)的兴起,是为印度尼西亚习惯法权利所有权和主张所持有的达雅族土地的提议,对婆罗洲各个地区的当地政治格局构成了威胁。

信仰与习俗

信仰

达雅族所信仰之宗教曾被命名为Kaharingan。该名称由Tjilik Riwut于1944年在荷兰东印度群岛中以 Dutch Colonial Resident的名字创造。 1945年,在荷兰东印度人的日本占领期间,日本人将Kaharingan称为达雅族人的宗教。在1980年期间,Kaharingan被注册为Indindism in Indonesia的形式,因为印度尼西亚仅承认宗教印度尼西亚国家所公认的6种宗教形式,分别是伊斯兰教新教罗马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儒教。 Kaharingan与印度教的融合不是由于神学系统的相似之处,而是由于Kaharingan是加里曼丹最古老的信仰这一事实。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的发展不同,在印度婆罗洲和汶莱加哈林甘人都不被认为是一种宗教,因此传统的达雅族信仰体系被认为是印度尼西亚边界另一侧的民间万物有灵论异教徒信仰。

达雅人的生活行动和决策过程取决于占卜,预言和预兆。他们有几种接收预兆的方法,可以通过有意的寻找或偶然的机会获得预兆。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梦想从任何神灵,班高里保和格隆人民以及任何灵魂或幽灵那里获得护身符药物诅咒。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具有长效作用的动物预兆,例如来自鹿的吠叫,这在自然界中是相当随机的。第三种方法是通过鸟类预兆,它们具有短期影响,通常只限于某个耕种年或某些活动。第四种方法是在节日庆典后通过猪肝占卜法。

习俗

过去,达雅族人曾因其猎头习俗的古老传统而受到恐惧(该仪式也被达雅族人称为“ Ngayau”)。在伊班达雅族人中,猎头的起源被认为符合以下精神赋予的哀悼规则之一:

  • 除非有设法获得头部的勇士或在战斗中获得人头的男人,否则不得打开神圣的罐子。

通常,一名战争领袖至少有三名中尉,而这些中尉又有一些追随者。以下列出了伊班达雅族之间的战争(Ngayau)规则:

  • 如果军方领导一个队伍进行远征,他一定不能让他的战士与无罪的部落战斗。
  • 如果敌人投降了,他可能不会丧生,以免他的军队在未来的战争中失败,并冒着空手作战的袭击的危险。
  • 战士第一次头部或俘虏囚犯时,必须向领导者展示头部或俘虏,以确认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 如果战士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头或俘虏,则必须将其中之一交给领导,其余的属于杀手或俘虏。
  • 战首必须与他的追随者保持诚实,以免在以后的战争中被打败。

达雅族人以前被欧洲人誉为猎头者。实际上,并非所有的达雅族都是猎头者,在19世纪,大多数的达雅族实际上都是农民,还收集了农林产品和所狩猎之动物。

下面列出了各种原因进行猎头:

  •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达雅族人在稻谷收获季节之前就猎取了新的头,之后将举行头节以纪念新头。
  • 增加超自然的力量,达雅族人认为这些力量集中在人类的灵魂和头部。新鲜的脑袋可以赋予神奇的力量,以提供公共保护,丰收的水稻收成和治愈疾病。
  • 根据“被攻击不如先攻击”的原则保护族人。
  • 作为权力社会地位等级的象征,一个人的头越多,应归功于他的尊重荣耀

放弃猎头的原因有:

在今天的加里曼丹殖民统治期间最显著的遗产之一是1874年在加里曼丹中部(大马士革的所在地)的达曼巴图举行的“通邦Anoi协定” 。这是一次正式会议,聚集了加里曼丹所有达雅族部落以寻求和平。在几个月的会议中,整个加里曼丹的达雅族人同意终止猎头传统,因为它相信这种传统在达雅各族之间造成了冲突和紧张。

文学与艺术

达雅人的艺术展现在生活器物上,如吹箭管上的精美雕刻,如今常被作为文创产品。[18]

刺青

在达雅族中,男女都习惯使用传统的纹身。他们使用蛇,鸟和植物的主题设计,有时结合起来,象征着勇敢,耐心和美丽等含义。图案象征着社会阶层,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人的象征,这些个人可以被绣上特定的图案。

舞蹈

传统的达雅克犀鸟舞蹈以鸟的名字命名,具有大的身段,长长的向下弯曲的喙和黑白羽毛。犀鸟既是达雅族人的重要物种,又是其文化象征。

犀鸟舞是最著名的传统达雅克舞,以手臂的程式化动作进行表演,类似于飞行的犀鸟。男性和女性都戴着装饰的头饰,女舞者将犀鸟的羽毛绑在手上,当手移动时,它们会张开,而男舞者将拿着盾牌礼刀,舞蹈通常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最初,舞蹈是作为战后仪式的一部分进行的,目的是向与敌人作战或从成功的猎头探险中回来的回国战士致意。如今,在稻米收获季节,新年和其他庆祝活动中,人们通常会跳舞,或者向社区中的重要游客致意。

音乐

sape'(也称为sampe或sapeh)是婆罗洲心脏地带的许多达雅族社区在庆祝活动(如丰收节(gawai)和仪式)中演奏的传统琵琶。 一根弦带有旋律,随后的两根弦有节奏地敲击。

现况

21世纪后,由于国家体制的介入,达雅人传统的部落体制与生产模式,面临巨大的改变,如今的达雅人多从事观光与艺术产业。[18] 某些达雅人有感于部落传统领域的生态被破坏,亦积极投入环境保育的工作。[19]

注释

  1. ^ Kewarganegaraan, Suku Bangsa, Agama dan Bahasa Sehari-hari Penduduk Indonesia Hasil Sensus Penduduk 2010 [Citizenship, Ethnicity, Religion and Language Everyday, Indonesian Population Census 2010]. Indones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1. ISBN 978-979-064-417-5 (印度尼西亚语). 
  2. ^ East & Southeast Asia: Brunei.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3 December 2016]. 
  3. ^ Belford, Aubrey. Borneo Tribe Practices Its Own Kind of Hinduism.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9-25 [2019-04-18]. ISSN 0362-4331 (英语). 
  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Template:种族的划分
  5. ^ Osup, Chemaline Anak. Puisi Rakyat Iban – Satu Analisis: Bentuk Dan Fungsi [Iban Folk Poetry – An Analysis: Form and Function] (PDF). University of Science, Malaysia. 2006 (印度尼西亚语). 
  6. ^ Use of Papan Turai by Iban. Ibanology. 29 May 2013 [3 December 2016] (印度尼西亚语). 
  7. ^ Mawar, Gregory Nyanggau. Gawai. Iban Cultural Heritage. 21 June 2006 [3 December 2016]. 
  8. ^ Kerajaan Nan Sarunai. Melayu Online. [28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 May 2018) (印度尼西亚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9. ^ Iban Migration – Peturun Iban. Iban Cultural Heritage. 26 March 2007 [3 December 2016]. 
  10. ^ Iban Heroes. Iban Customs & Traditions. 8 June 2009 [3 December 2016]. 
  11. ^ http://pariwisata.kalbar.go.id/index.php?op=deskripsi&u1=1&u2=1&idkt=4 [失效链接]
  12. ^ Heimannov, Judith M. 'Guests' can succeed where occupiers fail. The New York Times. 9 November 2007 [3 December 2016]. 
  13. ^ Wen-Qing, Ngoei. Arc of Containment: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ticommunism in Southeast Asi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9: 89. ISBN 978-1501716409. 
  14. ^ This is the War in Malaya. The Daily Worker. 28 April 1952. 
  15. ^ Peng, Chin; Ward, Ian; Miraflor, Norma. Alias Chin Peng: My Side of History. Singapore: Media Masters. 2003: 302–303. ISBN 981-04-8693-6. 
  16.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nghouse
  17. ^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吹管
  18. ^ 18.0 18.1 [1]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dayak
  19. ^ [2]Forbidden Forest of the Dayak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