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字符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偏旁,又称偏旁冠脚,是汉字要素作为汉字一部分的称呼。合体字的各偏旁中多半有一个是其部首。为口头沟通文字方便,偏旁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名称。
同一个部首可能有多个变体,在不同位置名称也不尽相同,如部首“心部”,作为左偏时为竖心旁“忄”,在下面时,可能为心字旁(如“志”)和恭字底“⺗”(如“慕”),这些变化都不妨碍其归入“心部”。这是由于最早将汉字以部首加以分类的《说文解字》是以小篆为标准字样的,“心”、“忄”与“⺗”在小篆中相同形状,它们的字型差异都在小篆转变为隶书的隶变过程中出现的。多数字典还是承袭原来的部首分类,如部首目录中“心部”通常为“心 忄⺗同”或“心(忄⺗)”。
又,有些部首原先外观不同,后来却变得酷似甚至相同,如“阜部”、“邑部”作为偏旁时都写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邑部固定在右,通称“左阜右邑”;又如“胴”“胸”“胃”的“⺼”字旁酷似四划的“月部”,但归在六划的“肉部”[注 1]。
根据日本汉学家古时雄所发表的《从汉字形要素构成率看汉字概念》一文中,汉字字形的结构为:[1]
- 除一画数的汉字之外,所有汉字字形都由“偏旁冠脚构垂绕”的组合所构成。
- 除一画数的汉字之外,所有汉字字形都由二个文字要素所构成。
- 除一画数的汉字之外,所有文字要素都由二个文字要素所构成。
偏旁的俗称
许多偏旁,在生活上沟通的需要有约定成俗的称呼。一般来说,中文使用者并没有对所有偏旁定义称呼,日本则对偏旁名称有较完整的体系(但罕见部首的名称亦不普及)。这些俗称通常只是表达偏旁的外观,并不一定符合造字原理。
- 在左边、右边者称为旁或边
- 部首外型为常用字者,直接称呼“~字旁”(粤称“~字边”),如:王字旁、月字旁、鱼字旁、羊字旁、豸字旁、车字旁、贝字旁、马字旁。
- 单人旁(粤称单企人、企人边)“亻”
- 单人旁又称单立人
- 提手旁(粤称剔手边)“扌”
- 竖心旁(粤称竖心边)“忄”
- 斜玉旁(粤称王字边、玉字边)“𤣩”
- 斜玉旁又称提王旁
- 立刀旁(粤称刀字边)“刂”
- 双人旁(粤称双企人)“彳”
- 双人旁又称双立人
- 绞丝旁(粤称繑丝边)“糹”或“纟”
- 金字旁“釒”或“钅”
- 言字旁“訁”或“讠”
- 食字旁“飠”、“𩙿”或“饣”
- 左耳旁(粤称斧头边、戽斗边、耳仔边)“⻖(阜)”
- 右耳旁(粤称耳仔边)“⻏(邑)”
- 左耳旁和右耳旁也可统称为双耳刀
- 节字旁“卩”
- 节字旁又称单耳刀
- 反犬旁(粤称狗爪边)“犭”
- 衣字旁(粤称礼衣边)“衤”
- 示字旁(粤称神字边)“礻”或“⺬”
- 足字旁“⻊”
- 反文旁“攵”或“攴”
- 在上面者、或外包文字上面与左边者,称为头
- 同时夹着文字上下者称为框
- 在下面的称为底
- 例外
也有人将框、底都称为“旁”,如走之旁。无论如何,偏旁的名称只为口头沟通文字方便,并没有一定正确的名称。
影响
使用姓名笔划算命时,许多流派坚持必须将偏旁以部首原字的笔划数计算,就是受到了部首的影响。例如“陽”字不算12笔,而须计算“阜”字笔划,算17笔。
注释
参考文献
- ^ 214部首“木”部常用字部件及其教学法研究,第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