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寿曾(1838年—1882年),恭甫,一字芝云清代学者经学大师。

生平

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生于扬州祖居青溪。祖父刘文淇与父亲刘毓崧皆清代经学家,三代研治经学。同治甲子、光绪丙子两中副榜,为东台知县某公掌书记,以游幕校书为生。其父刘毓崧殁后继主金陵书局

刘寿曾承祖、父之业撰述《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至“襄公四年”而卒。[1]另著有《春秋五十凡例表》、《临川答问》、《昏礼重别论对驳义》、《传雅堂诗集》等。

注释

  1. ^ 孙诒让在《刘恭甫墓表》慨叹到:“草创四十年,《长编》裒然,《疏证》则仅写定一卷,而先生遽 卒。其子伯山先生继其业,亦未究而卒。伯山先生长子恭甫知县,绍明家学,志尚闳远。念三世治学,未有成书,创立程限,锐志研纂。属稿至襄公四年,而恭甫又卒。千秋大业,亏于一篑,斯尤学人所为累唏而不释者也。”据《清史列传·儒林传》及《清史稿·儒林传》,皆谓《左传旧注疏证》是由刘寿曾写至襄公四年。彭作祯《周礼古注集疏序》说:“止于襄公五年”,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