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威老
卡拉威老 Claireville | |
---|---|
社区 | |
西汉伯河(West Humber River)附近的BAPS Shri Swaminarayan Mandir印度教寺庙 | |
坐标:43°45′00″N 79°38′20″W / 43.75000°N 79.63889°W | |
国家 | 加拿大 |
省份 | 安大略省 |
城市 | 多伦多 |
市辖区 | 怡陶碧谷 |
设立 | 1849年(分拆) |
市籍变化 | 1998年由怡陶碧谷转为多伦多 |
政府 | |
• 国会议员 | Kirsty Duncan (怡陶碧谷北) |
• 省议员 | Shafiq Qaadri (怡陶碧谷北) |
• 市议员 | Vincent Crisanti (第1选举区 怡陶碧谷北) |
卡拉威老(英语:Claireville)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的一个社区,前为小村庄。它位于多伦多的西北角,在怡陶碧谷区内。现今卡拉威老社区的主要产业为工业及商业。
历史
最初的小村庄建于1850年,位于亚比安道(Albion Road)、Indian Line(后并入50号公路及427号公路)和士刁士路的五个路口。它建在上加拿大书院(Upper Canada College)的法文教师Jean du Petit Pont de la Haye(1799-1872)拥有的土地上。他以其女儿卡拉·伊利沙伯(Claire Elizabeth,后为Berthon,1831-1903)的名字命名他的庄园社区。[1]在怡陶碧谷北部对角上建造了一条私人街道,作为通过Toronto Gore Township(现为卡利登和宾顿的一部分)通往亚比安镇(Albion Township)的捷径,在卡拉威老收费。这条道路最初被命名为卡拉威老(Claireville),但后被称为亚比安道(Albion Road,为街道的当前名称)。[2]
发展
1957年,在村庄以南的汉伯河(Humber River)西支流修建了一座防洪坝,由此建造了卡拉威老水库(Claireville reservoir)和卡拉威老保护区(Claireville Conservation Area)。随着郊区工业发展的侵蚀,卡拉威老开始失去它的乡村特色。1980年中期,亚比安道(Albion Road)和士刁士路重新排列,绕过社区。在1970年代,427号公路沿社区西南边缘的Indian Line沿线建造,并在1990年代延伸至407号公路,当时这条收费公路就建在北边。这与现有的铁路线和靠近皮尔逊机场的距离相结合,使该地区成为主要的工业用地。如今,卡拉威老在多伦多的部分的一些原有住宅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货仓和开放式货仓及卡车运输用途,其余大部分房屋不再用作住宅。
卡拉威老今天非正式地扩展到宾顿,前Indian Line和427号公路的废弃部分以西的部分位于宾顿。与多伦多一样,卡拉威老在宾顿的部分主要由皇后街以北的住宅区组成。Indian Line Campground位于靠近南端的密西沙加Malton社区。
该地区靠近有较多南亚裔居民的力士杜社区,以及城外的宾顿和密西沙加Malton社区。这个拥有大量廉价地段的交通便利的地区已成为数座印度教寺庙的所在地,其中最著名的是BAPS Shri Swaminarayan Mandir Toronto。
教育
多伦多公校教育局在社区内运营一所小学——卡拉威老初级学校(Claireville Junior School)。该公立小学为大约375名学生提供教育空间。[3]这所小学隶属于多伦多公校教育局,提供由幼稚园至5年级的课程,还通过许多合作伙伴关系与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以及社区进行互动,例如Holiday Food Drive with the Daily Bread、来自当地高中的Co-op学生安置,以及来自约克大学、多伦多大学及其他教育院校的教师实习生。
设施
参考文献
43°44′31″N 79°37′01″W / 43.742°N 79.617°W
- ^ "Dwellers on City's edge pull up roots." Peter Kuitenbrouwer. National Post. Jul 5, 2006. pg. A.6
- ^ Villages of Etobicoke, 'Claireville' by Mae Snider Hames; Argyle Print. Co., Weston Ont., Pgs 9 - 13
- ^ Claireville Junior School. www.tdsb.on.ca. [202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