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肚基督长老教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肚基督长老教会隶属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台中中会,至今已经有115年的历史。位于台中市大肚区

历史

教会开始的波折

大肚基督长老教会刚开始时有许多人参与在其中,最开始的时候是1879年甘为霖牧师在大肚隔壁的茄投,就是现在的龙井区,开始作传福音的工作,之后设立了福音堂。1903年彰化长老教会在大肚设立分会。之后有一位女性叫做赵林过,当时患了“臭脚”,于是去到兰大卫医生所在的彰化医馆,也是现在的彰化基督教医院,赵女士在这里听到福音,也很希望在大肚这个地方也能够有一个教会;当时梅鉴雾牧师也在大肚一带做街头布道,兰医生与梅牧师是多年的宣教伙伴,听到赵女士的期望后也决定在大肚设立教会。刚开想在茄投(现在的龙井区])租店铺,却遇到许多拦阻;主要是因为当时大肚一代的人都在拜妈祖,基督教被认为是外国人的宗教,被称为“蕃仔教”,受到很大的歧视。有时是屋主拒绝租屋,或是有邻居在聚会时间会来到教会敲锣打鼓,这之间有许多的冲突与阻拦,后来赵女士将自己住的土角厝捐出来做教会的使用地,而赵女士自己将不远的菜园再改建为自己的家,梅牧师与蓝医生为她的奉献十分的感激,于是给了赵女士五十元作为买建筑材料与工资。赵女士的三间土角厝中,一间被修建成教堂、一间为客厅、一间为宿舍,于1904年1月27日,大肚礼拜堂落成礼拜,有林学恭牧师主持圣餐,有60人参与礼拜。[1] 开始聚会后,逼迫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落成礼拜后一年,有一个礼拜天聚会时,赵女士家遭到自己亲族中的不良少年偷取财物,损失的有衣物、长板凳、煮饭用的酱料、两大瓮的菜脯被偷;其原因都是为了捐献土地的事情,家中亲族因而产生对赵女士家的怨恨。[2]

宣教士的投入

教会一开始时有许多当地人反对,然而也有人因为宣教士们不懈怠地传教而信主。梅鉴雾牧师常常在大肚地区布道,他常常在路上敲锣喊着:“上帝的儿子不见了!”来吸引人听福音。其中一位信主的是赵鸿岸先生,三十岁左右的他在日军占领台湾时担任斩首官,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指指点点,他的心里总是充满着不平安。有一天他在路上听到梅鉴雾牧师用台语喊着:“上帝的儿子不见了!”因此而进入教会,受洗成为基督徒。另外还有陈来全先生,听到梅鉴雾牧师传讲人是天生地养的道,而在大肚教会全家受洗成为基督徒,还成为第一代的长老,也成为彰化基督教医院前身的彰化医馆中与人传福音的同工之;陈来全长老也以唱圣诗来作为他布道的方式。[3] 另外还有甘为霖牧师、英国基督长老教会的兰大卫医生、彰化教会林学恭传道、牛桃湾教会长老黑皮叔、廉德烈牧师等人在茄投地区作医疗与传福音的工作。[4]

逐年历史

1919年教会新建土角厝礼拜堂,可以容纳80人次。1935年4月1日黄俟命牧师就任大肚教会,在1936年2月18日经台中中会第七回义会命黄牧师成为大肚教会的小会议长。[4]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有里氏7.1的规模,导致教会的所有建筑物都倒塌,当时住在龙井的陈柑木长老将自己的仓库借给教会聚会使用。1937年教会因国内外的资助,南部大会众教会募捐赠与四千圆资助教会重建,教会活动又恢复在大肚地区。同年教会增长为60人聚会,台中中会第八回议会准大肚教会升格为独立堂会,黄牧师为小会议长。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因教会奉献的紧缩,黄牧师带领大家建立教会自己的一块田地,每期的收稻可以帮助教会的经常费奉献。也在这年黄牧师受员林长老教会聘请,离开大肚教会。[5] 1939年谢清宜传道在大肚教会被按立为牧师,在1943年在彰化基督教医院过世,享年40岁。1943年吕春长被按立为第二任牧师,这时战争最为激烈,吕牧师一家还需要自己在河边抓虾子养活一家人,也因为物质穷乏的原因,不得不兼职门诺会山地巡回医疗传道的工作,在1950年离任。同年吴德元牧师赴任大肚教会,在1952年就任为大肚教会第三任牧师。1953年,教堂屋顶因为受到白蚁侵害,花了4700圆修理,1961年大肚教会第四次建堂,这次是用钢筋水泥来建构新堂,周围的土墙也都改为砖造围墙,花费11万2千5百圆修建,三个月完工,新堂可容纳160人。[6] 1968年与泰雅族梨山教会缔结为姊妹教会。[7]1982年新的教师馆与牧师馆重建,总花费174万4千圆,同年庆祝设教80周年。 1986年7月27日吴牧师退休感恩礼拜,吴牧师在大肚教会37年,被任为名誉牧师。[8]1986年8月10日黄义满牧师就任大肚教会第四任牧师。1988年1月17日会员和会通过新堂重建议案。1989年黄牧师离任前往巴西牧会。1990年4月15日翁嘉昌牧师就任为第五任牧师,同日上午举行第五次建堂奠基感恩礼拜。1995年7月17日黄雅恩牧师到教会赴任。1998年2月第五期建堂开始动工,拆毁原有的礼拜堂,兴建地上四层楼与地下一楼的新礼拜堂,也是目前现有的礼拜堂。建堂期间借用黄伟弟兄与张燕芳长老在荣华街的店面聚会。同年6月吴德元牧师蒙主恩召,想年83岁,在磐顶教会为吴德元牧师举行追思礼拜。同年8月1日新堂落成,举行感恩礼拜。2002年2月9日在大肚乡福山村分设荣神教会,聘彭荣恩传道牧会。2010年8月29日荣神教会升格堂会,第一任牧师,林仁谦牧师受职。2013年3月31日庆祝大肚教会建堂110年。2015年5月1日黄雅恩牧师请假,中会委派蔡识珍牧师担任小会议长。2016年1月1日黄雅恩牧师离职。2月26日陈崇铭牧师担任小会议长。10月23日林仁谦牧师担任小会议员。2017年陈建廷传道赴任,于12月3日封立为牧师,成为大肚教会第七任牧师。[9]

参考资料

  1. ^ 大肚基督长老教会特刊委员,<大肚教会教会沿革>《大肚基督长老教会2019会员和会手册》(大肚:大肚基督长老教会,2019),页4。
  2. ^ 赵干诚,<创设沿革史>,《大肚教会设立八十周年感恩礼拜特刊》(大肚:大肚教会,1984),页7-8。
  3. ^ 赵干诚,<创设沿革史>,页8。
  4. ^ 4.0 4.1 大肚基督长老教会特刊委员,<大肚教会教会沿革>,页4。
  5. ^ 吴德元,<大肚基督长老教会历史>,《大肚教会设立八十周年感恩礼拜特刊》(大肚:大肚教会,1984),页1。
  6. ^ 赵干诚,<创设沿革史>,页9-11。
  7. ^ 大肚基督长老教会特刊委员,<大肚教会教会沿革>,5。
  8. ^ 吴德元,<大肚基督长老教会历史>,页2。
  9. ^ 大肚基督长老教会特刊委员,<大肚教会教会沿革>,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