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鲁士驱逐波兰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沃伊切赫·科萨克1909年所作绘画

普鲁士驱逐波兰人波兰语Rugi pruskie,德语:Polenausweisungen)是指在1885至1890年间超过3万名持俄国奥地利护照波兰人与犹太人遭到普鲁士大规模驱逐的事件。

背景

普鲁士瓜分波兰

德意志帝国境内的波兰语人口

由于第三次瓜分波兰,大约三百万波兰人成为普鲁士的臣民,后来间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臣民。拥有广泛的迁徙自由的波兰人还有来自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移民(当时通常被称为“叛逃者”),他们经常在普鲁士生活了几十年,与德国人结婚,甚至在普鲁士军队服役,为普鲁士一方服役并参加战争。移民的原因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其中往往包括避免在俄罗斯帝国陆军中长期艰苦服役的愿望。原则上,具有德国国籍的波兰人享有与德国公民同等的权利。然而,早期已经采取了旨在日耳曼化的行政措施,例如严格限制波兰语作为东部省份的教学语言。

反犹太主义

1880/81年间,所谓的反犹太请愿书被大量散发以收集签名。这四点中有两点涉及犹太人的移民。一方面,应推出按面额区分的官方统计数据。另一方面,应该阻止犹太人的移民。反犹太主义者通过从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大规模移民犹太人来证明最后一点是合理的。事实并非如此。正如统计学家所罗门·诺伊曼(德语:Salomon Neumann)1880年在其著作《犹太人大规模移民的寓言》中所做的那样表明犹太人从德国净移出,移民数量微乎其微。在随后的人口普查中,普鲁士政府实际上引入了按教派分类的要求,并极大地强调了犹太人的移民。他们没有列出移民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一小部分,而是与犹太人口相关联。所罗门·诺伊曼在他的《1816年至1880年普鲁士犹太人统计》一书中批评了这一点,并证实了他从1880年开始的结果,即仍然有犹太人从德国净移民。

1884年德国国会选举

即使是1884年的德国国会选举,奥托·冯·俾斯麦也未能为其政府政策赢得稳定的多数席位。支持他的保守党、自由保守党和国家自由党虽然能够获得席位,但仍处于少数派,首轮投票仅获得39.7%的选票,获得39.5%的议席。他不能指望得到德国自由党及其盟友德国人民党的任何左翼支持,该党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了19.3%的选票,获得了18.7%的授权,与社会民主党一样少。(9.7%的选票和6.0%的授权)或少数民族代表(丹麦人、阿尔萨斯-洛林人和波兰人,拥有6.8%的选票和8.0%的授权,其中大约一半为波兰人)。奥托·冯·俾斯麦感兴趣的是天主教中央党相对于他的政府的立场,该党与德国汉诺威同盟一起在第一轮投票中赢得了24.3%的选票和27.0%的授权。然而,由于宗教原因,中央党与波兰人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关系非常密切。

文化斗争

中央党对负责文化斗争反天主教立法的奥托·冯·俾斯麦持怀疑态度。然而对于财政大臣来说,和解不仅有利于获得多数席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将有机会挑拨中央党和国家自由党相互对立,就像他在1870年代所做的那样。为此,沿着民族界限将天主教阵营与中间派、德国汉诺威派和波兰派分开,从而通过“帝国朋友”和“帝国敌人”之间的两极分化是有意义的。“让中央党更接近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说,奥托·冯·俾斯麦于1884年12月3日在帝国议会就文化斗争发表声明:“我只是被波兰方面卷入了整个斗争。”并于1886年4月12日批评了普鲁士国家议会的中间派:“我认为教皇比中间派对德国更友好”。在此期间,财政大臣积极寻求与教皇和解,例如1886年10月,他呼吁教皇调解与西班牙之间的加罗林群岛争端。

实施

普鲁士东部省份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以大面积庄园为基础,由德国士绅经营,他们雇佣了数千名来自被瓜分的波兰的俄罗斯和奥地利部分的移民波兰人。此外上西里西亚不断发展的工业区吸引了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工人。与此同时,部分德国和波兰当地人口为了寻找工作而迁移到德国工业化程度更高的西部地区。尽管波兰移民中没有发现任何反德政治活动,但由此导致的波兰人口的增加引起了德国民族主义团体的警惕,其中就包括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

1885年3月26日,普鲁士内政部命令其省级当局将所有拥有俄罗斯公民身份的波兰人和犹太人驱逐出境。1885年7月,驱逐令扩大到也包括奥地利所属的波兰居民。此外当局有义务注意,未来不会有“不受欢迎的外国人”在这些领土上定居。

该命令适用于所有非普鲁士公民,无论其长期居住或以前在普鲁士军队服役,也无论其健康状况、年龄或性别。被驱逐者“在宪兵枪托的打击下被大规模驱赶到东部边境”。由于驱逐是在冬季进行的,因此发生了致命事件。最初几个月,普鲁士东部省份约有26,000人被驱逐,其中主要是在那里就业的工人和工匠。随后几年,驱逐行动仍在继续。直到1890年,被驱逐者的人数超过30,000人,并且普鲁士边境对所有波兰裔移民关闭。

公众观点

康斯坦蒂·戈尔斯基1915年所作绘画

当时遭到驱逐的民众,原是从俄罗斯帝国俄罗斯波兰领地)与奥地利帝国奥地利波兰领地英语Austrian Partition)迁入的经济移民。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于普鲁士成立时,这些人并没有获得德意志第二帝国国籍。这场驱逐在当时是以不人道且具有歧视意味的方式执行。在波兰传统的认知里,这些行动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及其宰相俾斯麦之反波兰政策的象征之一。这一连串的迁移行动,为波兰、德国及欧洲的社会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甚至有部分声称反波兰的人士也表示愤慨,如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瓦德西原则上同意驱逐的必要,却也认为当时在部分个案处理上,“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严苛(德语:unglaubliche Härte)”。当时驻俄罗斯帝国的德意志帝国大使舒文尼次(Schweinitz,1876-1892)曾有过这么一段反思:“有朝一日,伟大的宰相会退位,到那时,会有许多人感到羞耻,会互相指责彼此的卑劣,指责彼此怀着此等卑劣之心,臣服在他的强大意志之下。让我最有感触的,是那道不聪明且不必要的残忍的驱逐命令。”

对德俄关系的影响

1880年代,由于俄罗斯政治中民族主义思潮的增长,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原本良好的关系变得恶化。俄罗斯帝国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包括波罗的海和俄罗斯出生的德国人以及新近的德国​​移民,都面临着支持泛斯拉夫主义思想的政府和公众的负面情绪。考虑到这一点,德国驻俄罗斯大使施韦尼茨建议俾斯麦不要进一步驱逐,因为他预计这只会激怒泛斯拉夫主义的支持者,并引发对俄罗斯所有德国定居者的镇压。

这些驱逐行动遭到了俄罗斯政府内部的反对。俄罗斯内政部长德米特里·托尔斯泰是一位保守派人士,他试图为俄罗斯的这些事件争取合理的接待,他承认奥托·冯·俾斯麦的反波兰情绪,并非正式地向施韦尼茨大使提出了他的建议,即俾斯麦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极端措施是不必要的。俄罗斯外交部长尼古拉·吉尔斯也表示,俾斯麦通过自己的行为加剧了俄罗斯境内对德国殖民者本已存在的敌对情绪,树立了一个值得效仿的坏榜样,并散布了新民族的种子。未来的对抗。俾斯麦本人向施韦尼茨大使表达了他的失望,并表示“由于我们的驱逐,俄罗斯人表现出的满意度低于我的预期”。不久之后,俄罗斯政府对德国人在俄罗斯收购和租赁土地实行法律限制,从而限制了德国在波兰俄控地区的殖民运动。

与俾斯麦的初衷相反,驱逐行动导致德俄关系恶化,长期合作受到侵蚀,导致俄罗斯对外政策发生转变,最终导致法俄联盟很快转变为三国协约。它们最终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德意志帝国作战。

1890年的缓和

德国地主和工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最终占了上风,因此普鲁士政府的政策不得不软化。1890年颁布了一项新命令,允许波兰裔外国人就业,但每年12月20日至2月1日期间除外。该措施的目的是迫使工人定期返回国外,从而保留他们季节性工人的地位,并阻止他们继续留在普鲁士。这种每年冬季驱逐的制度适应了地主的需要,但对上西里西亚工业有害,过去在普鲁士当局的沉默容忍或暂时中止的情况下,上西里西亚工业区经常违反这一命令。

回迁

政策缓和后,一个名为“农场工人总部”的半政府机构开始雇用来自德国以外的工人。季节性劳动合同损害了波兰工人的利益,为许多腐败行为提供了机会。移民工人的工资很低,生活受到剥削,而且实际上完全没有受到保护。尽管如此,波兰裔的劳工始终大量涌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移民工人的数量超过了50万人,其中80%来自陷入困境的俄罗斯控制的波兰地区。大约20万波兰人在普鲁士东部省份工作,生活水平低下,剥削严重。男性工人每年最多可以节省100-150马克,而女性工人每年最多可以节省50-100马克。

参考来源

  1. ^ Adam Galos, „Rugi pruskie na Górnym Śląsku (1885-1890)”, w: Śląski Kwartalnik Historyczny Sobótka, IX 1954, s. 56–107; tabela str.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