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又称永贞改革,指中国唐朝中期唐顺宗依靠王伾、王叔文,进行的试图打击宦官特权的政治革新运动,此运动得到新晋士族的支持,受到守旧大臣的反对,最后宦官俱文珍等人逼唐顺宗内禅予其子唐宪宗,是为永贞内禅,改革结束,推动改革的二王八司马均遭贬斥。
内容
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驾崩,同情民生疾苦的太子李诵继位,是为顺宗。登基初即重用帝师王叔文,展开了自上而下的一场政治改革,是为永贞革新。王叔文担任盐铁转运副使;王伾任散骑常侍;韦执谊任同平章事。王叔文还重用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士大夫,他们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
王叔文的改革团队为掌握财政,任命有声望的老臣杜佑为宰相兼度支使及诸道盐铁转运使,以收服民心,但实权掌握在副使王叔文手中。
改革派在针对宦官方面,则以东宫系统的李忠言对抗神策军系统的俱文珍、刘光琦等。但由于以整肃宦官为诉求,故无法得到内侍省支持。他们也试图掌握俱文珍等人把持的神策军兵权,遂任命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实权掌握在行军司马韩泰手中。
改革派以贪腐罪名,贬京兆尹道王李实为通州(今四川达州)长史,长安官民大悦。
他们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朝廷权力,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
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
失败
唐顺宗于即位前夕中风并瘫痪,言语不清,只有牛昭容能听得懂他的话。改革团队发布命令速度极快,随意贬谪其他党派。而且王伾贪赃受贿,众所周知。当时文武百官见皇帝病重如此,非常想要确定储君,但王叔文改革团队却为了掌权,却非常反对,尤其牛昭容最为反对,认为这样会丧失大权。永贞革新期间,裴度持观望态度。拜相的韦执谊试图拉拢岳父老臣杜黄裳,被拒绝。
宦官俱文珍等遂和外藩剑南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联合反对改革派,迫使唐顺宗立长子李纯为太子。八月,顺宗被迫退位,禅让予太子,史称“永贞内禅”。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46天。
改革团队失败后,其主要人物均被贬斥,王伾、王叔文,与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人皆被贬为偏远州的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顺宗崩,有流言被刺杀(参考《辛公平上仙》)。
名称
虽然被称为永贞革新,然而实际上唐顺宗须逾年改元,而其施行革新时的年号仍然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永贞年号出现时,改革已全面失败。
参见
参考文献
- 《读通鉴论》卷二十五“顺宗”
- 《十七史商榷》卷七十四〈顺宗纪所书善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