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沛舍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沛舍坡,原称沛舍陂[1],是台湾新北市土城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西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划,其范围为沛陂里不含西南部及东南端。[2][3]沛舍坡大部分土地为土城工业区所在地,是土城乃至新北市重要的工业中心。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沛舍坡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沛舍陂庄”,隶属于海山堡[1];日治初期,误写为“沛舍坡庄”。该庄昔日为大汉溪中沙洲,西至北以大汉溪主流及分流与石头溪庄三块厝庄山仔脚庄溪洲庄为界,南至东以大汉溪分流及沙洲与顶埔庄大安藔庄员林庄为界。[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隶属于桃园厅,编入第十七区。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十七区改称“树林区”。1920年(大正九年),该庄改制为“沛舍坡”大字,隶属于台北州海山郡土城庄[4]

战后土城庄改制为土城乡,隶属于台北县,大字亦改制为村。其后土城乡先后改制为土城市、土城区,村亦于改土城市时期改制为里。目前里名为“沛陂里”。

河道变迁

从前大嵙崁溪(大汉溪)至三角涌附近(公馆后地区西北部),因地势低平,河面加宽,形成网状河道。三峡溪(三峡河横溪各自注入大嵙崁溪分流河道,三峡溪于刘厝埔汇入分流,为横溪汇注点之上游约八百米处。其后因河沙堆积,河床日渐昇高,导致分流消退,原本两溪汇注处之大嵙崁溪分流河道成为三峡溪河道之延伸,因而形成今日三峡溪纳横榽之势。[5]

由于河道变迁,沛舍坡地区南侧与东南侧邻近地区均变成陆地相连,而西侧河道则变成三峡河及其河滩地、北侧河道变成大汉溪主流。

文艺作品

产业

参考文献

  1. ^ 1.0 1.1 《淡新凤三县简明总括图册:海山堡图》
  2. ^ 2.0 2.1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3. ^ 《台北县土城市行政区域图》,内政部,2007年7月
  4.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
  5. ^ 《三峡镇志》,第一章“地理”
  6. ^ 土城市沛坡村,李梅樹紀念館. [2021-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