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涌别机雷事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涌别机雷事故,是1942年5月26日,在北海道纹别郡下涌别村(现名涌别町),彭透海滩上,欲引爆漂流来的国籍不明水雷时,于搬运途中爆炸而引发的事故。

当时造成员警及警防团、民众等共112人死亡,112人受伤。

事件经纬

本起事件的舞台,下涌别村,是位在北海道,紧邻鄂霍次克海的渔村。1942年初,处于太平洋战争开战半年后,日军连战皆捷时期,北方此地仍是一片祥和。浮冰随温暖南风而融化,积雪褪去,田地重见光明,居民忙着捕鲱播种。

时值四月,渔民间纷纷谣传“看见像是漂浮的水雷”。因地处鄂霍次克海沿岸,推测为日本海军苏联美国设置而漂流来的水雷。水雷于五月下旬,陆续漂至了村子的彭透海滩(ポント,爱奴语中意指小沼泽)和佐吕间湖东岸的哇卡海岸(ワッカ,爱奴语中意指水)。

水雷漂来的通知,瞬时就由村中的派出所,上报至内地的远轻警分局。警方先是惊讶一次漂来两颗水雷,随后也立即策划,将水雷移至陆上安全地点后,引爆拆除,并发出公告。公告目的除了顾及人民安全,也是要配合当时的“战意高扬”宣传。选在陆上引爆,除了让广大民众了解水雷威力,也考量若在水中引爆,造成附近鱼介全灭,渔民的反弹声音。因此便订于5月26日中午,在彭透海滩,引爆拆除。

接到指令的下涌别警防团,在预定引爆地点半径1,000米各处,设置红旗以示危险区域,并动手将两颗水雷相隔50米并排安置。于事发前天的25日,一切顺利就绪。

事件当天

当天26日,引爆拆除的公告,经由学校邻里,传遍当地,又加上涌网线临时加开四节车厢列车,方便参观者前来,村中呈现一片祭典气氛。当天晴空万里,各地观客陆续涌入,上千民众不断行进至彭透海滩。开始一小时前,便已抵达400多人。

另一边,会场中全体出动的警防团,“为了让大众了解爆炸威力,将先后引爆两颗水雷。只是一旦引爆,恐诱爆另一颗。”判断之下,便动手要移动其中一颗水雷。出动17名警防团,套上绳索,开始以人力拖拉。

然而,在将水雷从海岸拖至沙丘内侧途中,正要越过丘陵的上午11点26分,警防团众人围绕作业下,水雷突如其来便大爆炸。负责拖拉作业,奇迹生还的人说道:“发出一阵青白色闪光同时,人就被爆风吹倒在地,接着掉下许多东西。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起身一看,身上沾满了泥土,和人体的一部分。当下吓破胆了拔腿狂奔,四周满是一片焦黑的肉片。”

这场爆炸中,共106人,当场死亡。爆炸地点留下了直径10米,深达3米的大坑,半径50米内,只有不留原形的尸体,遍地残肢断骸。海滩旁的玫瑰沾满鲜血肉片,景像令人为之栗然。之后,重伤者中,又有六名因伤势恶化而去世。

后续

事故过后十天,6月5日,北海道厅长官、北海道警察部长、札幌铁道局长代理、网走支厅长亲临事故现场,举行联合奠祭,隔年1943年,又于事故现场,设立“殉难者慰灵碑”。然而因设立地点处于海岸附近,慰灵碑不堪海浪拍打,经年劣化日益明显,故于1951年迁移至涌别神社境内。1991年,海岸防波工程完毕后,才再度迁回事故现场。

另一方面,给与牺牲者遗族的补偿,经过战后数十年,才得以实现。当时的清水清一町长(下涌别村因当时实施町制而改名为涌别町),认为“既然有给与从事防空的警防团补偿,机雷事故相关的,理当也要认列。”努力诉诸各方之下,1976年终于认定符合特别费支用规定,并给与遗族及伤者奠仪及年金等补助。

1980年,因符合文官战殁者身份,亦授与牺牲者中,共43名警防团勋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