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元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元规(516年—589年),正范太原晋阳[1][2]南北朝南梁南陈官员与儒者

王元规的祖父王道宝是南齐的员外散骑常侍和晋安郡守,父亲王玮则是南梁的武陵王府中记室参军。他八岁失去父亲,兄弟三人跟随母亲依靠舅父在临海郡居住;十二岁时,郡内土豪刘瑱打算给他大量金钱让他娶刘瑱的女儿。王元规的母亲考虑他们三兄弟年幼弱,就像藉婚事获得后盾,王元规却去这请求母亲:“婚姻不失亲是古人看重的事。怎能因为在异乡苟且偷安,就和非亲族通婚?”母亲被感动,于是终止此事。他个性孝顺,对母亲十分恭敬,从早到晚都不会离开她;梁朝期间山阴县有洪水涌到他家,王元规有一只小船,仓卒间带母亲、妹妹和姑侄上船,自己划船,他的子女则留在树梢,水退后全部人生还,当时的人都说他品性极高[1][2]

他年少好学,跟随吴兴沈文阿学习,十八岁就明白《春秋左氏》、《孝经》、《论语》和《丧服》。中大通元年(529年),朝廷下诏策论春秋,他获得好成绩,被其时的名儒赞赏;自湘东王国左常侍起家,转任员外散骑侍郎简文帝为太子时引荐为宾客,与他讲论,待遇优厚,除授中军将军宣城王萧大器的王府记室参军侯景作乱,他带同家属回到会稽。南陈天嘉年间,获授始兴王陈伯茂的王府功曹参军,领任国子助教,转为镇东将军鄱阳王陈伯山的王府记室参军,依然领任助教[3][4]

陈后主为太子时,引荐王元规当学士,传授《礼记》、《左传》、《丧服》的义理,得到优厚赏赐,之后转官国子祭酒。新安王陈伯固曾经在他准备演讲时入宫,就上启请求让他解答疑难,时下都以他为荣,很快任职尚书祠部郎。梁朝以来考论《左氏》的学者都以贾逵服虔的理论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王元规引用证据疏通辨析,令立论不再疑难,每次国家商议吉凶大礼时他经常参与。母亲逝世他辞官,服嗓完毕就除授鄱阳王陈伯山的王府中录事参军,不久转任散骑侍郎,迁为南平王陈嶷王府限内参军。陈嶷到江州,王元规亦随他就镇,不同地方的学徒都千里迢迢过来学习,经常达到数十百人。祯明三年(589年)隋朝灭陈,他入朝担任秦王杨俊的王府东阁祭酒,七十四岁时在广陵去世。王元规曾写下《春秋发题辞及义略》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三卷,《礼记音》两卷等作品[5][6]

引用

  1. ^ 1.0 1.1 陈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祖道宝,齐员外散骑常侍、晋安郡守。父玮,梁武陵王府中记室参军。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郡土豪刘瑱者,资财巨万,以女妻之。元规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结彊援,元规泣请曰:“姻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母感其言而止。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昏未尝离左右。梁时山阴县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孤侄入船,元规自执楫棹而去,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获全,时人皆称其至行。
  2. ^ 2.0 2.1 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祖道实,齐晋安郡守。父玮,梁武陵王府中记室参军。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郡土豪刘瑱者,资财巨万,欲妻以女。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结强援,元规泣请曰:“因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昏非类。”母感其言而止。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昏未尝离左右。梁时山阴县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姑侄入船,元规自执烜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俱获全,时人称其至行。
  3. ^ 《陈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元规少好学,从吴兴沈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梁中大通元年,诏策春秋,举高第,时名儒咸称赏之。起家湘东王国左常侍,转员外散骑侍郎。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除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及侯景寇乱,携家属还会稽。天嘉中,除始兴王府功曹参军,领国子助教,转镇东鄱阳王府记室参军,领助教如故。
  4. ^ 《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少从吴兴沈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仕梁位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陈天嘉中,为镇东鄱阳王府记室参军,领国子助教。
  5. ^ 《陈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亲受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迁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适会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以为荣。俄除尚书祠部郎。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駮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无复疑滞。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丁母忧去职,服阕,除鄱阳王府中录事参军,俄转散骑侍郎,迁南平王府限内参军。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元规著春秋发题辞及义略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三卷,礼记音两卷。
  6. ^ 《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就受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迁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适会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荣之。俄除尚书祠部郎。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无复疑滞。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后为南平王府限内参军。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陈亡入隋,卒于秦王府东合祭酒。元规著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三卷,礼记音两卷。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陈书·卷33》,出自姚思廉陈书

参考文献

  • 陈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 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