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尔纽斯土地银行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尔纽斯土地银行
原文名称Виленский земельный банк(俄語)
Wileński Bank Ziemski(波蘭語)
Vilniaus žemės bankas(立陶宛語)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抵押银行英语Mortgage bank
公司结局解散
成立1872年8月9日,​152年前​(1872-08-09
结束1939年,​85年前​(1939
创办人Peter zu Sayn-Wittgenstein 编辑维基数据
代表人物亚当·普拉特董事长
Adam Plater,1898年-1908年)
约瑟夫·蒙特维尔董事长英语Józef Montwiłł
尼古拉·祖博夫立陶宛语Nikolajus Zubovas (1832)董事长
(1872年-1898年)
帕维尔·皮奥特·科恩察董事长
Paweł Piotr Kończa,1909/1910年-1915年)
亚历山大·梅斯托维茨董事长
Aleksander Meysztowicz,1918年-1926年、1932年-1939年)
总部 俄罗斯帝国维尔纳
 波兰第二共和国维尔诺
业务范围 俄罗斯帝国西北边疆区
 波兰第二共和国维尔纽斯地区英语Vilnius Region
产业银行业
产品长期抵押
资产1.14亿波兰兹罗提(1936年)
资产净值630万波兰兹罗提(1936年)
员工人数131人(1915年)

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立陶宛语Vilniaus žemės bankas波兰语Wileński Bank Ziemski;俄语:Виленский земельный банк)曾是现代立陶宛共和国首都维尔纽斯第一家民营银行,1872年8月9日由股东合资设立,向俄罗斯帝国西北边疆区庄园主及都市居民提供贷款,并以房地产作为抵押,故该行性质为抵押银行英语Mortgage bank。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在俄罗斯帝国1872年银行改革后成立,依法令不能收受客户存款,须发行抵押债券筹募贷款资金,是该国12家土地银行之一,并迅速发展为该国最大银行之一。在其营运期间,虽经历数次经济危机,尤其是1905年俄国革命造成的经济冲击,该行未偿贷款仍从1874年的500万卢布增长至1912年的1.488亿卢布。立陶宛人俄罗斯人都抱怨该行受波兰人控制、为波兰利益服务。[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疏散至圣彼得堡;战后重返维尔纽斯,受波兰第二共和国掌控。此时的银行规模已经缩减,但仍持续营运;直到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为止。

历史背景

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时,俄罗斯帝国尚无针对地主的信用贷款金融服务。俄罗斯帝国国家银行(俄罗斯银行的前身)于1862年成立,但未提供抵押贷款服务。[2]直到1872年5月通过新法,授权俄国财政部审核、同意资本额少于500万卢布的新银行设立登记[3],大幅简化行政程序,毋须再经帝国议会沙皇同意。[3]然而,俄国财政部长米哈伊尔·利顿(俄语:Mikhail Reytern)却担心银行网络发展太迅速,会引发银行倒闭潮,而禁止在已有银行的城市设立新银行,且限制每省最多2家银行[3],银行家们因此抢着在各地主要城市开设新银行。1871年至1873年间,俄国共有11间土地银行成立[2],初始资本额总计为1,350万卢布。[4]

人事

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由维尔纽斯民营商业银行(Vilnius Private Commercial Bank)的创办人集资成立,并于1872年9月8日获准登记,于同年12月正式开业。[5][6]创办人包括:前立陶宛大公国大地主(彼得·维特根施泰恩(Peter Wittgenstein路德维希·阿道夫·弗雷德里克英语Ludwig zu Sayn-Wittgenstein-Berleburg之孙)、祖博夫家族英语Zubov尼古拉·祖博夫立陶宛语Nikolajus Zubovas (1832)亚当·普拉特立陶宛语Adomas Pliateris)、俄罗斯贵族(阿纳托利·巴里亚季诺俄语Барятинский, Анатолий Иванович尼古拉·列瓦萧夫俄语Левашов, 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俄罗斯政治人物(尼古拉斯·德·贝纳达基(Nicolas de Benardaky鲍里斯·欧布霍夫俄语Обухов, Борис Петрович、弗拉迪米尔·朱利安尼上校(Владимир Юрьевич Джулиани)、彼得·帕夫洛维奇·杜尔诺沃英语P. P. Durnovo)、圣彼得堡银行家(约瑟夫·金茨堡英语Joseph Günzburg、利昂·罗森塔尔(Leon Rosenthal)、I. 贡扎加-帕夫利钦斯基(И. Л. Гонзаго-Павличинский))、工程师康斯坦丁·米哈伊洛夫斯科英语Konstantin Mikhaylovsky与其他投资者。[5][7]这些投资者共募得120万卢布资本额,低于原本计划的150万卢布。[5]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开业后,即取得维尔纽斯、考那斯格罗德诺省地区的垄断权,直到1886年圣彼得堡-图拉土地银行(St. Petersburg – Tula Land Bank)获准在当地开业,才打破垄断状态。[5]维尔纽斯土地银行也在维捷布斯克省明斯克省莫吉廖夫省等地与莫斯科土地银行(Moscow Land Bank)竞争。[4]

1870年代时,维尔纽斯土地银行最大股东是圣彼得堡商人,包括弗拉迪米尔·朱利安尼(665张股票,股权比例14%)和利昂·罗森塔尔(600张股票,比例12.5%),当地贵族尼古拉·祖博夫及亚当·普拉特各只有30张股票。[5]之后当地贵族才转为大股东,握有银行经营权。1905年,柯马里俄语Комары (дворянский род)家族握有403张股票、普拉特家族有714张、普罗塔塞维奇家族有330张。[5]银行董事会由5位董事组成,每届任期三年。最早的5位董事包括4名创办人:朱利安尼、祖博夫、维特根施泰恩和米哈伊洛夫斯科。[5]1915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董事会扩张至20名董事,任职最久的董事包括:亚当·普拉特(32年,于1898年至1908年间任董事长)、约瑟夫·蒙特维尔英语Józef Montwiłł(27年)、尼古拉·祖博夫(26年,1872年至1898年间任董事长)及帕维尔·皮奥特·科恩察[8]董事长(Paweł Piotr Kończa,26年,1909/1910年-1915年间任董事长)。[5]银行董事除了薪资和分红,每年还能获发奖金;1892年至1902年间,该奖金平均为11,881卢布。[5]而员工人数则从1885年的45人,增长到1915年的131人,且员工每年都能获得加薪和奖金。[5]该行员工包括几位知名立陶宛政治人物或社会运动者,如安塔纳斯·斯梅托纳米科拉斯·比尔日什卡尤尔吉斯·索利斯英语Jurgis Šaulys等。[9]

总行建筑

维尔纽斯土地银行总行建筑,现为立陶宛银行所在地。

1887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在圣乔治大道(今格迪米纳斯大道)购入一片土地,面积为702平方俄罗斯㖊(1俄罗斯㖊约为2.1米(6英尺11英寸))。[10]为了兴建总行建筑,该行举办建筑设计竞图,共收到17份作品,最后决定采用建筑师维肯蒂尤斯·戈尔斯基(Vikentijus Gorskis)的设计。戈尔斯基是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的员工,他的设计为两层楼附地下室的独栋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对称设计。[10]营建工程于1889年秋季展开,至1891年春季完工,内有丰富装饰(日后于1994年至1997年间修复)。[10]完工后,该行与维尔纽斯民营商业银行共用此栋建筑。1910年,银行决定增建两个前厅英语Avant-corps,扩大建筑规模。同时,该建筑也与新建的音乐厅(今日的立陶宛国家剧院)及一栋住宅大楼相连,形成复杂的建筑群。[10]1929年,银行重建前厅,增设旋转门和白色大理石双楼梯。[10]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这栋建筑由苏联国家银行使用;立陶宛于1990年宣布自苏联独立后,则改由立陶宛银行使用。[10]

营运状况

贷款

新增长期贷款金额
(单位:1,000卢布)
统计期间 金额
1873年-1877年 9,908.2
1878年-1882年 14,593.7
1883年-1892年 67,554.0
1893年-1902年 111,211.0
1903年-1909年 52,042.0
总计 255,308.9

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向有收入的庄园主(约占贷款总额的70%至80%)及城市里的产权拥有者提供贷款。[5]长期贷款不以现金支付,而以抵押债券支付,债券持有者可获得固定年利率,最初为6%。借款人每年需支付2次利息给债券持有者[4],同时缴纳1%管理费给银行;这笔管理费曾多次调降。1990年代,庄园主的贷款管理费为0.25%、城市居民为0.5%。[5] 贷款额度方面,最多只有借款人抵押之房地产估价的60%。[4]还款期限方面,最初银行给庄园主的期限为43.5年、48.67年或54.5年,之后增加更多选项,最久可达66.17年;而城市居民的期限则较短,最初为27.5年,之后放宽至38.33年。大多数借款人(在1912年至1914年间达80%)都选择最长的还款年限。[5] 至于短期贷款,还款期限只有1至3年,额度方面最多只有借款人抵押之房地产估价的10%。[4]

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的未偿贷款从1874年的500万卢布,增长至1912年1.488亿卢布;受抵押的庄园数目也从1874年的148座(约192,700俄亩),增长至1914年的12,480座(约4,135,200俄亩,或45,000平方千米(17,000平方英里))。[5]1895年时,俄罗斯帝国有15%的私有土地抵押给银行,其中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占4%。[4]然而,受抵押庄园面积也逐渐下降,表示借款人逐渐转为小贵族或富裕农民。[5]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刚开始审核贷款时相当保守,往往低估受抵押房地产的价值,而遭受股东及客户的双重压力;因此平均每俄亩房地产贷款金额从1874年的12.4卢布,上升到1913年的28.6卢布。[5]

一般来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的借款人违约率很低,1890年时的违约率只有0.8%、约43.4万卢布。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违约率就会大幅增加。1890年初期,因俄罗斯农业危机(肇因于国际局势与1891—1892年俄国饥荒)及俄国-德国关税战,1895年该行的还款违约金额增加至190万卢布,1898年更增加到290万卢布(违约率3.8%)。[4][5]1905年俄国革命时期,违约率也再度增加,至1907年时违约金额已达410万卢布。银行向陷入经济困境的贵族伸出援手、提供多种救济方案,借此保护波兰地主,但也因此激怒俄国金融监管当局。[4]俄罗斯化政策下,政府希望土地的三分之二由俄罗斯人拥有[5],并禁止天主教士绅及犹太人购买土地。[11]在此情形下,由于贵族无法买回土地,因此也鲜少抛售土地;[11]于是,参与竞标取消抵押品赎回权成为俄国人获得土地的少数途径之一。[4][5]1905年至1906年间,银行取消高达55座庄园的抵押品赎回权,并放到拍卖会上供人竞标,创下纪录。[5]

城市居民向维尔纽斯土地银行贷款的比例也在缓慢增加,约占30%左右,但这些对银行来说都是高风险贷款。[5]商人(主要是犹太人)的贷款比例特别低,1889年时仅有2.2%。在其他土地银行,该比例平均为13.5%。[4]由于1892年俄国农业危机,城市居民的贷款大幅增长,从800万卢布增至1,340万卢布。[5]这些贷款虽有助于工业化发展,但也被批评为只促进建筑狂热,其后更导致借款人破产。1901年至1907年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拍卖659处城市房地产,但仅卖出452处,损失200万卢布。[5]俄国政府虽限制天主教仕绅、犹太人购买土地,但未限制其购买城市房屋。[11]1902年,俄国政府认为金融业出现浮滥贷款情形,而发布命令:土地银行对城市居民的贷款比例,限制为该行未偿贷款总额的30%。[4]虽遭逢损失及政策限制,维尔纽斯土地银行仍持续对城市居民提供贷款,1915年未偿贷款金额达到3,590万卢布,有2891处房地产受到抵押。[5]

抵押债券

1908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发行的抵押债券。

抵押债券是银行筹募资金的一种方式。[5]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发行的抵押债券面额为100卢布,由银行或借款人向社会大众出售。银行以其资本和受抵押财产作为担保品,确保投资人日后能赎回债券,进而形成债券市场交易;最初债券交易价格在81卢布至93.25卢布间游移,因1877年至1878年爆发俄土战争,债券交易价格下跌至78卢布。[5]当债券价格回稳、交易价格介于92卢布至96卢布时,俄国政府于1886年下令调降利率至5%;1895年,交易价格涨至99卢布至102卢布,俄国政府再度调降利率至4.5%。1900年,俄罗斯的土地银行之中,只剩莫斯科土地银行的未偿抵押债券有所增加。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该行抵押债券交易价格跌至68卢布,至革命结束后才恢复市场。1913年初,维尔纽斯土地银行有总价1.465亿卢布的未偿抵押债券[5],其平均交易价格为86卢布。[12]

资本和储备

根据俄国的银行监理法规,银行贷款不能超过其资本的10倍;[5]随着贷款业务成长,银行几乎每年都要发行新股。至1902年为止,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共新发行33,700张股票(面额250卢布)。这些股票会优先让既有股东认购,股东则用其年度分红认购大部分新发行股份。1896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的资本规模在所有俄国土地银行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莫斯科土地银行与卡尔可夫土地银行。[5]1898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年度盈余为160万卢布,仅次于莫斯科土地银行(190万卢布)。[13]1912年至1914年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的资本规模在波兰银行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华沙汉德洛威银行英语Bank Handlowy[6]该行年股息也从1873年的4.35%,增长至1874年的8%、1878年至1885年14%-14.9%,到1896年至1900年的16%。[5]1904年时该行年股息下跌至13.12%。维尔纽斯土地银行注重维持高额、稳定股息,不惜削减董事奖金,甚至在营运艰难的年份降低资本。1913年至1914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的资本增长至1,060万卢布。这些资本用于提供短期贷款,俄罗斯政府则要求银行多余资本应用于投资俄国政府债券。[5]

除此以外,俄国政府也要求银行必须拥有资本储备,用于弥补亏损、保证每年8%股息,或在借款人违约情况下代其支付抵押债券利息。[5]资本储备至少为其股本的三分之一(后调升至二分之一),且其中三分之一需用于投资俄罗斯政府债券或存入俄罗斯帝国国家银行,而政府则会将政府债券投资收入及每年5%利润转入银行资本储备。[5]1883年起,新发行的银行股票需以高于票面价值英语Par value之价格溢价出售,以建立银行资本储备。维尔纽斯土地银行资本储备在1904年时达到法定标准,共480万卢布。1899年起,银行设有第二资本储备金,以弥补投资损失。但为了配合俄国政府的投资要求(主要是铁路公司股票与政府债券),维尔纽斯土地银行在1900年至1905年间蒙受巨额损失(1,040万卢布)。[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维尔纽斯土地银行一度撤离至圣彼得堡,于1920年重返维尔纽斯营业,此时维尔纽斯已由波兰第二共和国控制。[10]该行仍持续提供抵押贷款、发行抵押债券[10],其债券利率在4.5%、5%、8%、10%间游移。这些债券以波兰兹罗提美元计价,直到1934年美元贬值英语Gold Reserve Act为止。[6]战后几年,银行只在1925年和1928年增资,但仍维持每年8%至13%的高额股息,即使遭遇经济大萧条也是如此。[6]然而,维尔纽斯土地银行1930年的贷款量仅有战前的23%。[14]1935年,该行拍卖160处城市房地产和447处农村房地产,相当于400,000公顷(990,000英亩)的土地。[15]1936年,按其资本规模(630万兹罗提)排名,维尔纽斯土地银行是波兰第8大民营银行,总资产达1亿1,400万兹罗提。在这段时期,主要由亚历山大·梅斯托维茨(Aleksander Meysztowicz,1918年-1926年、1932年-1939年)担任银行董事长。[6]

参考文献

  1. ^ Weeks, Theodore R. From "Russian" to "Polish": Vilna-Wilno, 1900-1925 (PDF).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Eurasian and East European Research. 2004-06-04: 4 [2021-08-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11) (英语). 
  2. ^ 2.0 2.1 Pavlovsky, George. Agricultural Russia: On the Eve of the Revolution. Routledge. 1917: 101 [2021-08-29]. ISBN 97813153962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英语). 
  3. ^ 3.0 3.1 3.2 Owen, Thomas C. The Corporation Under Russian Law, 1800-1917: A Study in Tsarist Economic Policy Paperbac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08 [2021-08-29]. ISBN 97805215294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英语).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Gruzitsky, Yuri L. Виленский земельный банк (1872–1914) (PDF). Банкаўскі веснік. 2007, 28 (393): 57–60 [2021-08-29]. ISSN 2071-889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25) (俄语).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Terleckas, Vladas. Vilniaus žemės bankas (1872–1915 m.) (PDF). Pinigų studijos. 2008, 1: 53–63 [2021-08-29]. ISSN 1648-897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6-30) (立陶宛语). 
  6. ^ 6.0 6.1 6.2 6.3 6.4 Morawski, Wojciech. Słownik historyczny bankowości polskiej do 1939 roku. Warsaw: Musa SA. 1998: 18–19, 181. ISBN 8370799477 (波兰语). 
  7. ^ Proskuryakova, Natalia. Ипотека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Litres. 2017: 235 [2021-08-29]. ISBN 97854578186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俄语). 
  8. ^ Bairašauskaitė, Tamara. Kintantis bajorų pasaulis Kazimieros Bialozoraitės-Tanskienės dienoraštyje ir laiškuose Sofijai Römerienei. XIX a. 8–9 dešimtmečiai (PDF). Lietuvos istorijos metraštis. 2002, 1: 40 [2021-08-29]. ISSN 0202-334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25) (立陶宛语). 
  9. ^ Eidintas, Alfonsas. Antanas Smetona and His Lithuania: From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to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1893-1940). On the Boundary of Two Worlds. 由Alfred Erich Senn英语Alfred Erich Senn翻译. Brill Rodopi. 2015: 22 [2021-08-29]. ISBN 97890043020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英语).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Baužienė, Morta. Lietuvos banko rūmai Vilniuje. Bank of Lithuania. 2007: 9–11, 25, 27–29 [2021-08-29]. ISBN 9789986651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立陶宛语). 
  11. ^ 11.0 11.1 11.2 Murray, Alexander P. Report for the year 1902 on the Trade of Poland and Lithuania.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ports. Annual Series 3038.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1903: 23, 25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2) (英语). 
  12. ^ Snodgrass, John H. Russian Industries and Finance. Daily Consular and Trade Reports 111. Bureau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Commerce. 1914-05-12: 830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2) (英语). 
  13. ^ Goodlet, Charles (编). Russian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tistics 1. St. Petersburg: G. Barbet de Vaux. 1899: 129 [2021-08-30]. OCLC 17646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2) (英语). 
  14. ^ Žiugžda, Juozas. Vilniaus miesto istorija nuo Spalio revoliucijos iki dabartinių dienų. Mintis. 1972: 57 [2021-08-30]. OCLC 5514590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立陶宛语). 
  15. ^ 400 tysięcy hektarów ziemi pod młotkiem fieytacyjnym (PDF). Siedem Groszy. 1935-04-25, (112): 1 [2021-08-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8-30) (波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