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茨选侯国
美因茨选侯国 Kurfürstentum Mainz | |||||||||||||||||
---|---|---|---|---|---|---|---|---|---|---|---|---|---|---|---|---|---|
780年—1803年 | |||||||||||||||||
地位 | 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国 | ||||||||||||||||
首都 | 美因茨 | ||||||||||||||||
历史时期 | 中世纪 | ||||||||||||||||
• 成立教区 | 古罗马时代 | ||||||||||||||||
• 成为总教区 | 780年 | ||||||||||||||||
• 采邑总主教成为选帝侯,并得到德意志大书记官头衔 | 1251 | ||||||||||||||||
1242年–1462年 | |||||||||||||||||
• 美因茨共和国 | 1793年3月18日 - 7月23日 | ||||||||||||||||
• 世俗化 | 1803年 | ||||||||||||||||
| |||||||||||||||||
今属于 | 德国 |
美因茨选侯国(德语:Erzbistum Mainz),是一个存在于神圣罗马帝国时代,10世纪到19世纪初的采邑主教领国,由美因茨总教区总主教统治,主要范围包含今天的美因茨市。
13世纪美因茨总教区总主教被封为选帝侯前,此区被称为美因茨采邑总教区。美因茨总教区总主教除了拥有选帝侯头衔外,同时拥有德意志大书记官的头衔,是最早的七个选侯国之首[1][2]也因此美因茨选侯国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最富盛名且影响力最大的诸侯国之一。
选侯国包含了几个不完全接壤领地,包括位于莱茵河两岸邻近美因茨的地区,法兰克福沿美因河往上游的地带;图林根的艾希斯费尔德和埃尔福特。
1803年,因为法军占领以及《帝国代表重要决议》(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选侯国解散,时任总主教卡尔·特奥多尔·冯·达尔贝格迁到雷根斯堡;美因茨在法国统治下成立天主教教区。
历史
美因茨在罗马帝国时代就已经有了初期的基督徒团体,尔后形成教区。传说中的首任主教为新约圣经提到的克勒斯刻(英语:Crescens,弟茂德后书4:10)。美因茨最重要的一次扩展是在745年圣波尼法爵担任该教区主教时;虽然他被封为总主教,不过当时的美因茨并未升为总教区,直到波尼法爵的继承者圣卢尔任内才将美因茨升格为总教区。975年时任总主教威利吉斯(Willigis)下令修建了现在的主教座堂。 [3]
13世纪,选帝侯制度产生,并因1356年的金印敕书而确立,美因茨总教区总主教被列为七个选帝侯之首,而美因茨采邑总教区也就被称为美因茨选侯国。
1244年总主教齐格费里德三世给予市民特权,于是美因茨成为由24人组成的议会统治的自由市。1462年总主教阿道夫二世取消了这项特权,美因茨再度受总主教的治理。
1792年在法国大革命战争美因兹等莱茵河西岸的城市被法军占领,总主教埃尔塔尔逃离美因兹。1793年法军在当地建立了美因兹共和国,可以被看作是德国第一个民主政权。但在同年七月法军落败撤离,这个短命的共和国也结束了。但很快的在1797年法军再度站领了美因茨,随后的1803年的《帝国代表重要决议》(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将选侯国世俗化。选侯国位于莱茵河西岸包含美因茨的领地归属于法国,东岸大多数的领土则分属于黑森领和拿骚。而艾希斯费尔德和埃尔福特则纳入普鲁士王国。
虽然美因茨选侯国解散了,但做为首都的美因茨在法国统治下重新成立了美因茨教区至今。
参考文献
- ^ 冯作民. 第六篇第三章第二節. 中古歐洲(下). 西洋全史 (六). : 505.
- ^ 皇帝的選舉人: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度與歷史. 新三才电子杂志.[失效链接]
- ^ 罗马人、小丑和主教:美因茨. 德国国家旅游局. [2012-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