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茄苳入石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历史博物馆藏茄苳入石榴供桌

茄苳入石榴台湾话ka-tang li̍p tsio̍h-liú) ,又称茄苳入石柳异木镶嵌,为台南府城特有的木作工艺[1]

特色

台南市(旧称府城)的木雕工艺兴盛,以妆佛为主,流派可分为漳州泉州福州等派,亦有各式凿花、小木、大木之专业匠师,其中“茄苳入石榴”技术,属于台南府城特有之木作工艺。早期的木雕师傅多集中在咾咕石街(今信义街)及兑悦门四周(信义街与文贤交叉口),全盛时期,附近一半左右的商店及住户都是从事木雕工艺[2]

所谓“茄苳入石榴”[3][4],又称“异木镶嵌”,乃是利用茄苳石榴(亦作石柳)两种木材,借由木材的质地软硬及色泽不同,结合雕刻及镶嵌的技术[5]。“茄苳入石榴”的作工费时,但是成品精美细致,长年受到收藏家的喜爱。

树种

茄苳石榴,都是南台湾常见的树种。茄苳木,学名Bis chofia javanica,中文名称为秋枫,又称秋风、茄苳(茄冬、加冬、加当)、万年青树、赤木等。茄苳质地坚硬,颜色较深,呈深咖啡色,经常作为茄冬入石榴的基底。石榴,又称为石柳木,因为质地细致,颜色较浅偏黄色,嵌入茄苳木中,形成颜色的深浅对比。

雕刻技法

“茄苳入石榴”往往被归入木雕技法中“凿花”类项的一种,但凿花多纯粹属雕刻的技术,茄苳入石榴则还有镶嵌的技术,较为复杂且更讲究精确与耐心,应属凿花技术中的进阶版。

“茄苳入石榴”的成品,依其形式、雕法,可粗分为两种,一为平雕、一为浮雕。总之,这是结合镶嵌与雕刻两种技艺于一体的精密木艺;不论平雕或浮雕,两者都是先在深色的茄苳木上,依设计好的图形,将轮廓整个挖深成沟槽,然后将浅色的石榴木图案以线锯锯好,镶嵌进入。平雕是将嵌入后的石榴木图案打磨成和茄苳木一样的平面;而浮雕则是在突出的茄苳木上再进行细部雕刻,成为不同深浅却合成一体的造型,凸显成品的立体感;一般石榴木凸出茄苳木约0.5分至1分(即3吋)左右,由于雕造困难,价格亦高出平雕3~10倍。平雕、浮雕有时作为单一表现,有时亦进行混合表现,甚至再加上透雕技法,形成多变样式。总之,这种异色同体的雕造技法,无法以机器取代,成为富贵人家之屏风、桌椅、床头、佛盦、祖先盦、镜台、洗面架、花台、斗灯、珍宝盒,乃至庙宇匾额、神明桌、神轿喜用的技法[6][7]

二木镶嵌

国立历史博物馆所藏之嵌木法茄苳入石榴太师椅
赤马赤樊桃殿的旧神桌

二木镶嵌的目的要维持作品的稳固,二木的挖凿与割锯,图案轮廓必须完全精确,否则不是无法镶入,或是镶入后不能牢固;同时,二者的镶嵌并非90度的垂直镶合,而是作为母料的茄苳,沟槽口小内大,而子料的石榴,其预计嵌合处则须外大内小,也就是像木榫的结合一般,以90度为准,榫头与凹槽各增、减7度半,一旦镶入,即无法拔出,完全牢靠[6]

石榴入茄苳

除了正统的“茄苳入石榴”外,也有一些不同的作法,例如“石榴入茄苳”。作法是将二个材料对调,以石榴为底板,茄苳成为嵌入的图形;这类作品以小件作品居多。近年石榴取得不易、价格昂贵,许多匠师会以九骨或大里香木片取代[8]

图案

茄苳入石榴的图案多元,包含花鸟纹饰、几何纹、书法、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若是故事人物较多、雕刻的技术也会比较繁复,在绘画线稿时,也考验匠师的功力[9]

重要保存者

台南“茄苳入石榴”历来知名的匠师,计有:陈瑞宝陈火木陈炎山陈灿亨吕江汉陈南阳,及较年轻一辈的刘进文[10]等人。其中,陈南阳在2014年获台南市政府登录为传统艺术“茄苳入石榴”的保存者[7][11][12][13]

参考资料

  1. ^ 薪傳傳心:府城傳統藝術學會. 府城传统艺术学会. 2014. 
  2. ^ 陈治交. 木雕大師劉進文工藝展 見證「茄苳入石柳」修復百年廟宇文物. 中华日报. 2022-03-31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3. ^ 茄苳入石柳 | khunsinia. [2022-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4. ^ 黄正彦. 茄苳鑲石榴──府城特有的民俗技藝. 府城文物特展图录 (国立历史博物馆): 51-64. 
  5. ^ 文化部全国艺文活动. 府城百年傳統工藝講座:劉進文 / 木藝工法「茄苳入石柳」雕刻技巧與修繕. 2017-04-29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6. ^ 6.0 6.1 黄翠梅. 南方有嘉木 刀筆點成陽: 茄苳入石柳 陳南陽.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20. 
  7. ^ 7.0 7.1 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陳南陽/茄苳入石柳. 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 2022-12-06 [2022-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8. ^ 王挺之. 雛型決定靈魂,在鑿刀下初醒:茄苳入石柳劉進文. [2022-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9. ^ 寶島神很大 傳統雕刻藝術巔峰 黑與白的茄苳入石榴. 三立新闻台.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10. ^ 王挺之. 雛型決定靈魂,在鑿刀下初醒:茄苳入石柳劉進文. 新活水. 2020-05-21 [2022-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11. ^ 茄苳入石柳陳南陽. ISBN 9789865415693. 
  12. ^ 陳南陽:茄苳入石榴. 心艺──台南市传统工艺大展作品集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5-10: 74-77. 
  13. ^ 国家文化资产网. 茄冬入石榴-國家文化資產網.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