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仁夏加
茨仁夏加 ཚེ་རིང་དབང་འདུས་ཤཱཀྱ་ | |
---|---|
出生 | 1959年(64—65岁) 西藏拉萨 |
别名 | 次仁夏加 |
职业 | 藏学家 |
亲属 | 德庆边巴 |
网站 | https://sppga.ubc.ca/profile/tsering-shakya/ |
学术背景 | |
教育程度 | 藏学博士 |
母校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
论文 |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Tibetan literature : gsar rtsom(2004) |
学术工作 | |
学科 | 藏学 |
副学科 | 西藏历史 |
著名作品 | 《龙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后的西藏》 |
茨仁夏加(藏语:ཚེ་རིང་དབང་འདུས་ཤཱཀྱ་,威利转写:Tse-ring Dbang-'dus Shaakya,中文也译为“次仁夏加”,英语:Tsering Wangdu Shakya,1959年—),藏学家,著名西藏历史学家。目前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学院担任亚洲宗教与当代社会的加拿大首席研究员。[1]纽约时报认为他的著作《龙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后的西藏》是现代西藏历史的权威作品。[2]《纽约时报》、《时代》杂志、路透社、《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媒体报导都曾引用他对西藏问题的评论。[3][4][5][6][7]
家庭
茨仁夏加的父亲是一个小型民办藏文学校的校长,在他幼年时去世。文化大革命开始使其家庭分裂;他的哥哥和姐姐都成为极左派,而弟弟因为反对文革被关押。[8]
茨仁夏加是德庆边巴的叔叔。英国出生的藏人德庆边巴2006年起住在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前,她被至少七名便衣警察强制遣送出境。[9][10]
生平
茨仁夏加1959年出生在西藏拉萨,在家中年纪最小。1967年,他的母亲带着他与幺女流亡尼泊尔。他在印度北部小镇穆索里的藏人学校读了几年书,1973年获得奖学金到英国罕布夏郡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接着入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社会人类学与南亚历史学士学位。1983-1990年间,与工党主导的伦敦政务议事厅合作,致力于反种族主义运动。90年代潜心研究西藏1947年以来的历史。2000年获得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学哲学硕士,2004年获得藏学博士。[1][8][11]
他是1990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现代藏学研究会议(英语: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Tibet Studies)的总召集人。他曾任教于牛津大学难民研究中心。从1999年到2002年,他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担任藏学研究员。[1]
观点
茨仁夏加的著作《龙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后的西藏》是西方第一本西藏现代通史[12][13],堪称西藏历史的里程碑。他在书中将西藏1951年之后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11]
- 1951-1959年:中共与西藏传统统治阶级结盟,当时西藏可根据《十七条协议》,以接近一国两制的方式,让西藏达赖政府自治。
- 1959-1978年:1959年西藏抗暴运动失败,之后达赖喇嘛出走,随后西藏自治政府迁往印度,中共完全控制西藏后,开始推行土地集体化,西藏贵族与寺院的土地被重新分配,在他看来经济因为这场运动而恶化,之后文革爆发,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更遭到严重打击。
- 1980年代,中共推行胡耀邦政策,自由程度提高,西藏传统文化复兴,同时因为贸易开放,西藏的生活和环境则获得了改善。
- 1989年六四事件至今,中共否定自由化政策,政策转为压制,虽然领导经济快速发展,然而政治局势却恶化。
本书提出了很多与之前学者不同的观点,如否定了中国与西藏之间的传统关系仅仅是“施主与喇嘛的关系”的观点,认为满洲皇帝“在西藏行使着某种程度的世俗权力”。[14]
茨仁夏加是写成《遮蔽的图伯特:国际藏学家解读西藏百题问答》一书的15位藏学家之一。[15]他在书中同意1989年北京周报出版社出版的《西藏百题问答》中所说“英国与美国在20世纪干涉了西藏事务”的说法,但不同意“英美支持西藏独立”的说法,而依历史文献与言论论证,尽管西藏表示独立的意愿日渐强烈,英美始终支持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二十世纪,英国虽然在实务上将西藏当成独立国家,但从未在法律上承认其独立地位。[16][17]
对于如何解决西藏问题,他认为目前双方处于僵局,西藏难民接近绝望。如果双方各退一步,问题并非无解:达赖喇嘛要求西藏在中国内自治,国防与外交政策由中国政府决定的提议,能够充分满足中国对国家安全的要求。[7]
他曾经批评王力雄对西藏的看法。他认为,王力雄文章表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西藏的殖民者心态:一方面是理智的傲慢,另一方面是对当地人心智的轻蔑;他笔下的西藏人,始终在被魔鬼统治,永远在恐惧、在对恶神的敬畏中生活[18][19][20][21]。
著作
原著
- 王力雄; Tsering Shakya. The Struggle for Tibet [《西藏的生存之战》]. Verso. 2009年. ISBN 978-1-84467-043-7.
- Tsering W. Shakya; Clare Harris. Seeing Lhasa: British Depictions of the Tibetan Capital 1936-1947 [《看见拉萨:英国人眼中的西藏首都:1936年至1947年》]. London: Serindia. 2003年 [2015-02-11]. ISBN 97819324760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 Tsering W. Shakya. 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7 [《龙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后的西藏》]. London: Pimlico. 1999年 [2015-02-11]. ISBN 97807126653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 茨仁夏加. 《龍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後的西藏》. 谢惟敏译. 左岸文化. 2011-03-10. ISBN 9789866723490.
翻译
- Palden Gyatso; Tsering W. Shakya. Fire Under the Snow: The Testimony of a Tibetan Prisoner (Palden Gyatso), [雪山下的火焰:一个西藏良心犯的证词]. London: Harvill Press. 1998年.
- 班旦加措. 《雪山下的火燄:一個西藏犯人的證詞 》. 次仁夏加英译;廖天琪中译. 劳改基金会. 2003年9月 [2015-02-11]. ISBN 978-19315504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2004年由前卫出版改名《雪山下的火焰:一个西藏良心犯的证词》ISBN 978-9578014404。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Faculty Profile - Tsering Shakya.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英文)
- ^ SETH FAISON. Plucky, Little and Doomed. 纽约时报. 1999-12-12 [2015-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9).(英文)
- ^ Benjamin Kang Lim. China still has trouble reading Tibet's pulse. 路透社. 2008-03-29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 ^ JIM YARDLEY. Tibetan Lama Faces Scrutiny and Suspicion in India. 纽约时报. 2011-02-07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 ^ Simon Denyer. Dalai Lama says he will relinquish political role to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ader. 华盛顿邮报. 2011-03-11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 ^ Exiles gather at a crossroad. 《洛杉矶时报》. 2008-11-20 [2015-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1).(英文)
- ^ 7.0 7.1 茨仁夏加. Solving the Tibetan Problem. 《时代》杂志. 2000-07-17 [201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8).(英文)
- ^ 8.0 8.1 Tsering Shakya. Tibetan Questions. New Left Review. 2008年6月 [2015-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0).(英文)
- ^ Briton runs afoul of China. 洛杉矶时报. 2008-07-10 [2015-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1).(英文)
- ^ 中國人權專訪德慶邊巴. 2010年2月24日 [2015-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1).
- ^ 11.0 11.1 茨仁夏加. 〈西藏問題答客問〉. 思想编辑委员会 (编). 《社會主義的想像》. 思想系列 10. 张晓红译. 联经出版. 2008年: 1–3页. GGKEY:AKAYT47JCH0.
- ^ 龍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後的西藏. 博客来. [2015-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1).
- ^ 龍在雪域 - 茨仁夏加 - Reviews on Anobii. aNobii. [2015-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3).
- ^ 胡岩.《龙在雪域──1947年以来的西藏现代史》评介.《西藏研究》 1999年04期
- ^ 周兴维. 西藏共享性發展理路述要——基於藏漢文明共同體的解讀兼應安竹·費雪等作者. 西藏研究. 中国西藏网. 2012-04-10 [2015-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1).
- ^ 《西藏百題問答》. 中国西藏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 ^ Anne-Marie Blondeau; Katia Buffetrille. Authenticating Tibet: Answers to China's 100 Ques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年: 47–50页 [2015-02-11]. ISBN 978-0-520-2446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4).(英文)
- ^ Tsering Shakya. Blood in the Snows - Reply to Wang Lixiong. New Left Review. 2002年6月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2).(英文)
- ^ 次仁夏加. 血染的雪域——對王力雄的回應. 林猛/译. 普罗民主网.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1).
- ^ 王力雄. Reflections on Tibet [西藏问题的文化反思]. New Left Review. 2002年4月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2).(英文)
- ^ 王力雄. 西藏问题的文化反思. 《战略与管理》. 1999年11月15日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