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菲·杨
Fifi Young
(约于1955年拍摄)
出生(1914-01-12)1914年1月12日
荷属东印度亚齐双溪利普特
逝世1975年3月5日(1975岁—03—05)(61岁)
印尼雅加达
国籍印尼
教育程度小学
职业演员
活跃时期1930年-1974年
配偶杨众生
1928年结婚—1945年结束)
儿女5

菲菲·杨印尼语Fifi Young;1914年1月12日—1975年3月5日),原名陈金娘印度尼西亚演员,拥有华人和法国人血统,从影34年间,共拍摄了至少86部电影[1]

早年生涯

菲菲·杨原名陈金娘(Nonie Tan),在1914年[a]1月12日生于亚齐双溪利普特(Sungai Liput),父亲是法国人,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军队,在她小时候逝世;母亲是土生华人[2](一说福建人[3])。父亲去世后,她便跟随母亲,迁往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定居,然后入读荷兰殖民政府为华人开设的荷华学校印度尼西亚语Hollandsche Chineesche School,并在那里完成了为期四年的小学课程[4][5]

陈金娘刚踏上舞台的时候,首先在黛薇·查歌舞团(Dewi Dja')担任舞蹈员,以“黛薇·玛丽亚”(Dewi Maria)的名义演出[2],然后转为莉布特小姐的奥丽安剧团英语Miss Riboet's Orion效力。她在14岁时和剧作家杨众生结婚[4],杨众生给她取了一个艺名,叫“菲菲·杨”,还教导她怎样表演,而陈金娘则接受了他的建议。在“菲菲·杨”这个名字里,“”按照粤语读音拼作“Young”,而并非和杨众生一样按照福建话发音拼作“Njoo”;取名“菲菲”则是为了令观众回想起法国演员菲菲·德奥赛英语Fifi D'Orsay的风采。剧团在东南亚各地(包括英属马来亚)举行巡回演出时,菲菲·杨也参加了表演[5]

1930年,杨众生夫妇在槟城创办“月光水晶歌舞团”(Moonlight Crystal Follies),菲菲·杨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参演舞台剧[6]。之后,他们首先在1930年代中期加入达尔达尼拉剧团英语Dardanella (theatre company)[5],令菲菲·杨成为该剧团的花旦之一,然后在剧团大部分成员出国演出时离巢,在1937年自组“菲菲·杨之塔”剧团(Fifi Young's Pagoda[7]

从影生涯

1937年,荷兰导演阿尔贝特·巴林克英语Albert Balink执导的《月光曲》登上银幕,两年后,郑丁春摄制的影片《白茅》也在戏院上映,这两部电影的成功令东印度群岛的电影业得以复苏。1940年,当地开设了4家制片厂[8]东方影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聘请了杨众生夫妇,希望杨众生能为公司撰写电影剧本,也希望菲菲·杨能够成为卖座演员英语bankable star[9],为公司带来收入。菲菲·杨参演了东方影业首三部作品——《马塔兰的短剑》(1940年)、《朱拜达》(1940年)和《五色》(1941年)[10],然后在1941年和丈夫一起,接受电影导演杨中义[b]的邀请,加入大华影业(Majestic Pictures),并于同年出演大华的作品《母亲的眼泪英语Air Mata Iboe[11]

1942年,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他们只保留一家电影制片厂,其余制片厂一律关闭,从实际上摧毁了当地的电影业[12],于是杨众生夫妇和以前在东方影业的同事达莉亚英语Dhalia一起加入“泗水之星”歌舞团(Bintang Soerabaia[5]。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民族主义者宣布印尼独立,随即与荷军展开长达四年的独立战争,这时菲菲·杨跟杨众生离婚[13],但留在杨氏成立的“五彩”剧团(Pantjawarna),成为剧团的当家花旦[5]

1949年荷兰正式承认印尼独立英语Dutch–Indonesian Round Table Conference后,菲菲·杨重返荧屏[5],之后又在电影业活跃了20多年。这时她经常在电影里扮演母亲的角色[7];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指出,她擅长扮演老年村妇的角色,咀嚼槟榔的场面也广为电影观众熟悉[14]

菲菲·杨最后一部作品《婚床》(Ranjang Pengantin)由林传福执导,在1974年上映;晚年的她也批评过色情电影在印尼日益泛滥的问题。最后,她在经过医院几个月的治疗后,于1975年3月5日病逝,随即在四天后于北雅加达穆阿拉卡朗英语Muara Karang火化[4][7]。她和杨众生育有五名子女,其中一名女儿莎莉(Sally)后来也成为了演员[5]

荣誉

菲菲·杨从影期间,曾获得多项电影奖项。她在1955年举行的第一届印度尼西亚电影节英语Indonesian Film Festival中,凭《达米娜英语Tarmina》一片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英语Citra Award for Best Leading Actress,之后又凭《杀手的面目》(Wajah Seorang Pembunuh,1972年)、《红桥》(Jembatan Merah,1973年)等多部电影获得印尼记者协会英语Indonesi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电影奖提名[15]。2003年11月,印尼总统梅加瓦蒂·苏加诺普特丽向菲菲·杨等三人追颁文化勋章印度尼西亚语Bintang Budaya Parama Dharma,表扬他们对印尼文化建设的贡献[16]

作品

菲菲·杨的从影生涯长达34年,前后拍摄了至少86部电影(如下)[1],甚至在1972年接受访问时指出,自己出演过的电影多得数不清[6]

  • 马塔兰的短剑》(1940年)
  • 朱拜达》 (1940年)
  • 五色》(1941年)
  • 母亲的眼泪英语Air Mata Iboe》(Air Mata Iboe,1941年)
  • 《泗水之星1951》(Bintang Surabaja 1951,1950年)
  • 《甜蜜芳香》(Harumanis,1950年)
  • 《伊拉瓦蒂(美丽的花朵)》(Irawaty (Aju Kesuma},1950年)
  • 《心灵在哭泣》(Meratap Hati,1950年)
  • 《母亲的悲叹》(Ratapan Ibu,1950年)
  • 《晚上的雅加达》(Djakarta Diwaktu Malam,1954年)
  • 《霹雳》 (Halilintar,1954年)
  • 《血肉相连》(Sedarah Sedaging,1954年)
  • 《谁是我的父亲》(Siapa Ajahku,1954年)
  • 达米娜英语Tarmina》 (Tarmina,1954年)
  • 《迷路少女》(Gadis Sesat,1955年)
  • 《重逢》(Berdjumpa Kembali,1955年)
  • 《父亲的情人》(Kekasih Ajah,1955年)
  • 《疯狂屋》(Rumah Gila,1955年)
  • 《多角关系的破裂》(Pemetjahan Poligami,1956年)
  • 《月亮照耀在河上》(Terang Bulan Terang di Kali,1956年)
  • 闪亮三姊妹》(Tiga Dara,1956年)
  • 《丹戎加东》 (Tandjung Katung,1957年)
  • 《母亲的眼泪》(Air Mata Ibu,1957年)
  • 《父亲的看法》(Konsepsi Ajah,1957年)
  • 《女生宿舍》(Asrama Dara,1958年)
  • 《旅行》(Bertamasja,1959年)
  • 《莫蒙》 (Momon,1959年)
  • 《左右为难》(Serba Salah,1959年)
  • 《三朵玫瑰》(Tiga Mawar,1959年)
  • 《高贵的血统》(Darah Tinggi,1960年)
  • 《被遗忘的村庄》(Desa yang Dilupakan,1960年)
  • 《马路旁的甜美少女》(Gadis Manis Dipinggir Djalan,1960年)
  • 《青春风采》(Gaja Remadja,1960年)
  • 《黄昏的乌云》(Mendung Sendja Hari,1960年)
  • 《爱情与女性》(Asmara dan Wanita,1961年)
  • 《五千万吨》(Limapuluh Megaton,1961年)
  • 《公证人苏拉米》(Notaris Sulami,1961年)
  • 《萨真》(Sajem,1961年)
  • 《母亲的吩咐》(Pesan Ibu,1961年)
  • 《双胞胎》(Si Kembar,1961年)
  • 《峇厘岛假期》((Holiday in Bali,1962年)
  • 《薇奥蕾塔》 (Violetta,1962年)
  • 《DKN 901》 (1962年)
  • 《小星星》(Bintang Ketjil,1963年)
  • 《边界地区》(Daerah Perbatasan,1964年)
  • 《内心抉择》(Pilihan Hati,1964年)
  • 《人类与事件》(Manusia dan Peristiwa,1968年)
  • 《橙黄色的云》(Awan Djingga,1970年)
  • 《峇厘岛》 (Bali,1970年)
  • 《罪恶大门的背后》(Dibalik Pintu Dosa,1970年)
  • 《生命、爱情和眼泪》(Hidup, Tjinta dan Air Mata,1970年)
  • 萨米温与达西玛英语Samiun dan Dasima》(Samiun dan Dasima,1970年)
  • 《杀死黑猫的笨蛋》(Si Bego Menumpas Kutjing Hitam,1970年)
  • 《比东》 (Si Pitung,1970年)
  • 《巴达维雄牛》(Banteng Betawi,1971年)
  • 《就让季节变更》(Biarkan Musim Berganti,1971年)
  • 《无尽的苦难》(Derita Tiada Akhir,1971年)
  • 《金桥》(Djembatan Emas,1971年)
  • 《幻想(切不断的爱情)》(Ilusia (Kasih Tak Terputuskan),1971年)
  • 《寂寞的人》(Insan Kesepian,1971年)
  • 马林昆当(不孝子)英语Malin Kundang (film)》(Malin Kundang (Anak Durhaka),1971年)
  • 《年轻的新娘》(Pengantin Remaja,1971年)
  • 《丽娜》 (Rina,1971年)
  • 《月台边上的爱情》(Tjinta di Batas Peron,1971年)
  • 《丛林玫瑰》(Mawar Rimba,1972年)
  • 《三度花烛》(Pengantin Tiga Kali,1972年)
  • 错误的教育英语Salah Asuhan (film)》(Salah Asuhan,1972年)
  • 《我没有犯罪》(Aku Tak Berdosa,1972年)
  • 《我亲爱的蒂婷》(Titienku Sayang,1972年)
  • 《我的爱在遥远的岛屿上》(Tjintaku Djauh Dipulau,1972年)
  • 《杀手的面目》(Wajah Seorang Pembunuh,1972年)
  • 《一见钟情》(Ketemu Jodoh,1973年)
  • 《母亲的诅咒》(Kutukan Ibu,1973年)
  • 《野心》(Ambisi,1973年)
  • 《红桥》(Jembatan Merah,1973年)
  • 《巴达维亚的孩子——杜尔》(Si Doel Anak Betawi,1973年)
  • 《波比》 (Bobby,1974年)
  • 《幸运的巴贡》(Si Bagong Mujur,1974年)
  • 《母亲的眼泪在流》(Tetesan Air Mata Ibu,1974年)
  • 《年轻的爱人》(Cinta Remaja,1974年)
  • 《悲哀哭泣》(Ratapan dan Rintihan,1974年)
  • 《哈米达》 (Hamidah,1974年)
  • 《爱上我吧》(Sayangilah Daku,1974年)
  • 《梅兰我爱你》(Mei Lan, Aku Cinta Padamu,1974年)
  • 《嫁衣裳》(Gaun Pengantin,1974年)
  • 《婚床》(Ranjang Pengantin,1974年)

备注

  1. ^ 部分来源显示她生于1912年,但是菲菲·杨本人曾表示她生于1914年[2]
  2. ^ 杨中义和菲菲·杨没有亲戚关系。

脚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