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薛贞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薛贞植朝鲜语:설정식,1912年—1953年),北韩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也是国内派人,朝鲜战争期间曾担当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部文化官。1953年因间谍罪被处死

生平

早年

薛贞植出生于咸镜南道端川市,父亲曾在大韩帝国当官[1]。1929年,薛贞植于普通学校毕业后成功考进汉城公立农业学校(现首尔大学的前身),但同年因参与光州学生运动而被迫退学[1]。之后,他曾短暂的到中国留学。1935年,他来到日本学习。1937年,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学成归来后经营果园和农场[1]。虽然如此,但他还一直参与抗日运动[1]

从政和被处决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薛贞植加入《东亚日报》工作。翌年,他在林和等人的劝说下加入朝鲜共产党,从而展开其从政经历。1947年1月,他成为南朝鲜过度立法议会的办公室副秘书长﹔同年8年又担任文学家同盟的外国文学部长。1948年,薛贞植被聘为英文报刊《汉城时报》(The Seoul Times)的记者,但不久后因支持共产主义而被韩国政府打压,他因而投奔到北韩[1]

在来到北韩后,朝鲜战争爆发,薛贞植被委任为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部的文化官,负责宣传工作。1951年,他还成为停战谈判的翻译[2]。然而,在1953年8月,即战争结束不久后,国内派领袖李承烨被时任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指控为颠覆政府的间谍,薛贞植也被指为同谋而于同年被处决[2]

文学创作

薛贞植于20岁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作《大街上的歌》就在那时完成[1]。其后,他还出版了4部的诗集,当中包括﹕《钟》、《葡萄》和《我的愤怒》等,还有长篇小说《青春》。他的诗作多是6至12行的短诗,而且多是在日治时期创作,评论认为他的作品具有民族主义色彩之余,又有单纯扑素的味道[1]

家庭

薛贞植育有3子1女,由于在其投奔北韩时,他未有带同其妻子和子女。故此,薛贞植的家人没有遭到肃清。另外,他的孙女金保城(韩语:김보성)是现时韩国的演员[3]

资料来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설정식. [2014-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2. ^ 2.0 2.1 설정식(薛贞植)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2.
  3. ^ "나의 아버지 설정식 시인" 《诗세상》 2004 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