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丕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许丕典(1898年8月29日—1962年10月24日),新北市中医师公会创会理事长、财团法人.[1]树林区镇南宫[2]五年千岁原始祀奉者

生平

石龟瑶林30世渡台第7世,清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8月29日出生在今新北市新庄区西盛里许厝。

年轻时获当时北部板桥仕伸-林本源家族赏识,前往宜兰负责协助林家在当地的土地田租事宜,在这期间结识了其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女性简陈参,在当时社会有童养媳的风气,黄妲在此风气下婚配许丕典,许丕典的母亲为了让许丕典与简陈参疏远,于是在其30岁时(民国16年)命令他去上海习医。

当时是政经情势动荡的年代,他只身前往上海就读‘上海私立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前身),并于民国20年考取由上海市卫生局核发的中医执照,‘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与‘中医执照’取得,许丕典医师都算是台籍精英第一人。

日治时期,日本政府对台湾中医发展设定了许多限制,以图逐渐消灭中医;许丕典自上海返台时,将‘中医执照’藏在皮箱中,并不敢张扬。自上海返台后到民国34年间,除了帮忙家中的农务,也在北台湾新庄、树林、板桥行医,因医术高明,乡亲尊称为“典仙、典伯”。

日治末期(昭和20年),因从事米的生意(跋米筊),被日本官厅以“违反经济”的罪名,拘禁于牢中。在狱中的许丕典意志消沉起了轻生的念头,想咬舌头自尽,一咬舌头人就昏了过去,昏睡中有位神明‘五年千岁’来解救他,要他不要想不开,并带他四处游历,因此,每当有自杀的念头,就会梦见‘五年千岁’。于同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宣布投降,被释放。[3]

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许丕典才以在上海取得的中医师执照在树林老街设立‘元和中医诊所’正式执业,由于有完整的历练及行医经验,很快地成为中医界的精英,许多来自各地有兴趣于中医学习的年轻人,都会来树林老街的诊所跟着他学习。 当时国民政府的军中将领知道有这位医术高明的中医师,常有黑头车来家中载他去帮将军治病;到了民国36年228事件爆发,许丕典的儿子因故被捕,于是他奔走请求地方头人协助,他的儿子才得被释放。

‘元和中医诊所’在老街开业,名声日盛,家中经济状况稳定,想起他的救命恩人,于是开始四处寻找恩公‘五年千岁公’,经由常往来南部褒忠、土库一带的在地人士介绍,他专程南下云林县褒忠乡马鸣山‘镇安宫’参拜,看到庙宇的建筑,似乎是又不大像,于是请教庙方,庙方说,本庙不久前才移过来,这里是新庙,旧庙还在,于是带领许丕典等人去参拜旧庙,一看到旧庙的建筑及周遭环境与梦境中一模一样。

民国39年,他与中医界精英创立‘台北县中医师公会’,并担任第1至3届理事长,致力会务推动长达7年。[4]

民国47年2月9日,召集树林地方乡亲善信36名搭乘游览车到马鸣山‘镇安宫’进香参拜,在参拜期间,因为感于路途遥远,有人提议叩谢一尊‘五年千岁’回树林奉祀,经掷筊杯获得接连十几个圣杯,当天晚上就叩请‘卢千岁’回树林,因为是临时决定的事,回树林后暂时奉祀在‘树德宫’,之后,住家大约经过一个多月的整修,才将‘卢千岁’迎回住家奉祀供人参拜。

经过一、二年,才有‘五年千岁公’的祀典活动,而来参拜请示神明的信众日益增多,市场老街的祀奉空间已明显不足;有一天,‘五年千岁公’谕示建庙安身,于是请神明上轿指引庙地,神明起驾来到一处韭菜园,神轿在韭菜园里绕行一阵子,才“钉分金”,确立神明安座的位置及座向,之后大伙才回去睡觉;隔天早上许丕典等人回到韭菜园要向农夫谈赔偿的事宜时,结果,韭菜园完好如初,神纪灵异,民众信仰益坚,建庙一事更加殷切,便请建筑师来看建庙所须的用地大小,接着与地主谈购地事宜,地主感于‘五年千岁公’建庙需求,仅保留地主父亲留下来屋子,其余的地以很低的价钱让给‘五年千岁公’,‘镇南宫’就在一边筹款一边建庙中建造完成,初期以木造铁皮小祠暂奉,‘五年千岁公’仍在市场老街处供信众敬拜,待主殿完成‘五年千岁公’入座后,‘镇南宫’其余庙宇结构又陆续进行。

‘镇南宫’兴建期间,许丕典于民国51年10月24日(公元1962年)在台大医院过世,享年64岁。

参考文献

  1. ^ 存档副本. [201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2. ^ 存档副本.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7). 
  3. ^ 新北宗教之美 - 五年千歲顯神蹟-樹林之美燈會活動主場地. [201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1). 
  4. ^ 存档副本. [201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 沈文台,《马鸣褒忠》,《云林县政府文化局》,2005年,131。
  • 式生嫡裔许氏族亲,《石龟瑶林许氏家谱》(式生派),《式生嫡裔许氏族亲》,1983年。
  • 董监事会文宣组,《财团法人新北市树林镇南宫简介》,《财团法人树林 镇南宫》,1999年。
  • 陈风城,《台北县中医师公会会志》,《台北县中医师公会》,2007年,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