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灏年
辛灏年 | |
---|---|
本名 | 高尔品 |
出生 | [1] 中国南京市 | 1947年11月2日
国籍 | 中华民国(1947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
籍贯 | 安徽巢县 |
母校 | 芜湖市第一中学 武汉大学 |
职业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2-1994)[2]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六、七届委员 (1983-1994) 安徽省青联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1986-1990)[3]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常务委员 (1988-1993)[4] 中国文学创作一级作家 (1991-1994) 南开大学教授 (接受但未就任)[5] 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1994-1995)[6]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1995-1999)[7] 《黄花岗》杂志主编 (2001-) |
研究领域 | 中国近现代史 |
政党 | 大中华民国光复会 |
父母 | 高锡福(父) |
亲属 | 高尔森(兄) |
辛灏年(1947年11月2日—),本名高尔品,籍贯安徽巢县,出生于南京,现旅居美国。原为作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青联副主席。1994年赴美国,专研中国近现代史,更名“辛灏年”,谐音“辛亥年”。1999年,出版代表作《谁是新中国》,并于各地巡回讲演。他是旅美学者中民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三民主义及中华民国光复大陆,并参与创建大中华民国光复会。
生平
早年经历
1947年,辛灏年生于南京。10岁时父亲高锡福被划为右派,只能于劳改农场见到父亲。
1964年,辛灏年考取芜湖第一中学。他本以为仅自己及一地主之儿子“成分”不好,故需要写“思想汇报”,后来发现全班39人中35人都“出身不好”。1966年,班内数人组织“敢死团”批斗老师,他未参与,其后全班被团支书强迫“长征”至北京,目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彭湃的母亲被红卫兵打伤。
毕业后,辛灏年在芜湖农村插队落户。1968年,通过芜湖市代课教师考试,任环城西路小学的数学兼体育教师。1976年开始发表长篇小说,先后成为中学老师、教育局干部以及县文化局创作员,1980年赴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担任安徽省文联的专业作家。1983年,辛灏年当选全国青联委员[注 1],并开始研究晚清历史与辛亥革命。1984年春,王蒙与杜润生在中国大陆文化部主持召开作家协会会议,希望作家以文学的方式宣传中共1984年1号文件,辛灏年不发言。王蒙追问,辛灏年答与法国亨利四世之改革无异,王蒙不悦,杜润生反而邀灏年赴中央农村研究室工作,辛灏年拒绝。此后,辛灏年开始撰写长篇小说《八十年代纪事》三部曲,讽喻中国大陆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形成及贫富分化。
1985年,中共为统战台湾,改变过去“国民党不抗日”的宣传为“中共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并制作了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国大陆兴起国民党抗战研究,辛灏年亦深受触动。1987年,辛灏年完成《八十年代纪事》三部曲的第三部,肯定辛亥革命,反对毛泽东“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的论点。1986年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之作家班进修两年。
1988年,当选安徽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1989年春,辛灏年见3名学生跪于人民大会堂前请求李鹏接见,认为这与真正的民主精神相去甚远,遂未参与。但六四天安门事件当日,他在安徽合肥七度领队上街游行,并决心写一部真实的中国现代史。
1991年,被陆教育部评定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相当于教授级别),并于1994年被南开大学聘为教授[8]。
离开中国大陆
1994年3月,辛灏年未赴南开即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将在大陆所做的秘密研究带到海外,辞去所有社会职务和荣誉头衔。秋,发表“中国新文学史”系列演讲。年底应《联合报系》邀请,赴台湾访问研究。
1995年夏,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黎安友教授邀请赴纽约,担任访问学者。1996年2月经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特批,获聘历史学博士后研究员,1997年至1999年再度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期间完成现代史专著《谁是新中国》,此外,还“重读马克思、列宁著作与西方哲学史”。经常受《世界日报》及《纽约通讯》创办人、纽约地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负责人李勇的邀请,在美国侨界发表演讲。
1997年10月11日,在纽约由中国大陆学者和留学生发起并主办的“辛亥革命纪念大会”上,金尧如拥抱着主讲人辛灏年流泪,这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中共老干部、前香港《文汇报》总编辑痛言:“我少年时相信共产主义,那是患的少年幻想症;如果我今天还相信共产主义,那就患的是老年痴呆症了。”[9]
2001年中华民国国庆日,创办历史刊物《黄花岗》及中国现代史研究所,并任《黄花岗》主编。中华民国国军周祥于病榻授予辛灏年50万美金,当众称:“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次年周祥逝。
2005年,《光明日报》发表30万字的《为新中国辩——辛灏年及其〈谁是新中国〉批判》,批评辛灏年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丧家之犬”、“靠伤痕文学起家的浪荡子”、“中国知识分子的败类”,称“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资产阶级不会给无产阶级民主”、“历史证明共产党无法否定”、“绝不容许辛灏年这样的人继续存在于世界之上”。[10]同年,辛灏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发表“驱除马列,恢复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系列演讲。
2012年,应邀前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自称因这次演讲“险遭北京驻温哥华总领馆绑架,幸得朋友营救”,且“遭遇公然威胁与投毒”。[11]
2014年10月,宣布中国现代史研究所改组更名为光复民国(大陆)工作委员会。11月出版《最后的侮辱》,批驳中国大陆对《蒋中正日记》断章取义。
2015年,经李勇与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商讨,曾长期被中华民国政府冷待的辛灏年终于获邀发表演讲。他在中华民国立法院研讨会发表“大陆变局与两岸选择”演讲,在国立台湾大学发表“两个中国与台湾命运”演讲,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发表“民国命运与台湾前途”演讲,此前他已在世界各地做了250多场演讲。[12]
2018年5月,与亲中华民国人士于纽约成立大中华民国光复会。
相关评论与观点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空想
辛灏年在其专著《谁是新中国》中,认为要求绝对平等的理想,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永恒空想。马克思主义来自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二者之区别在于圣·西门、傅立叶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进入社会主义,而马克思则强调只有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才能获得彻底解放,同时只有通过革命专政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他认为历史证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以革命暴力和专政建立的,对于人民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人间地狱。[13][14][15]
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
辛灏年认为,毛泽东利用痞子革命、杀人劫财,具备传统农民造反的暴民运动性质,中共革命成功是一场倒退的专制复辟。[13]他认为中共专制的民族政策诱发了内蒙与西藏叛乱,为境内民族问题的爆发,埋下了巨大的历史性危机。[13]
辛灏年称,是斯大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破坏国民革命、制造国共冲突。[14]。因1923年11月26日“孙文越飞上海宣言”提出联俄的前提条件是“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均不得引进于中国,苏联不得鼓动外蒙古独立,苏联不得在外蒙古驻军”,容共的条件是“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必须服膺三民主义,服从国民党的纲领”。[16]但共产党在吴廷康、鲍罗廷传达的指示下分裂国民党为左、中、右三派,表面上拥护三民主义,暗中攻击三民主义。[16]孙中山从来只有一个主张“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三民主义,“没有所谓新旧之分、真假之分、革命的不革命的之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分”。但孙中山逝世后,中共伪造“新三民主义”,篡夺革命和历史的话语权。[17]
辛灏年声称:当今,任何改良和改革都救不了中国,唯有遵照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以革命手段推翻专制政权,才能迎来一个新中国。[18]
评价国民党和九二共识
2005年8月,辛灏年在美国达拉斯和休斯顿纪念抗战60年讲演上称抗日战争为“大中华民国的卫国战争”。称国民政府“安内攘外”政策是在面临日军侵犯和共产党在苏联指使下发动武装暴动的双重夹击下而不得不求“内安”。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命令实际上是张学良下达的。[19][20]
2015年9月5日,辛灏年在中华民国立法院演讲,表示连习会与连战前往观看九三大阅兵的行为是“帮助共产党撒谎”[21],并表示:“这几年国共两党走得太近应修正”。 [22]
2017年5月18日,辛灏年表示九二共识是“一个编造出来的共识,就是一种政治强迫,是专制主义在对待台湾问题上的一种强盗式的表现”。[23]
著作
理论专著
- 《谁是新中国:中国现代史辨》,美国蓝天出版社,1999
- 《论天京之变》,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被评为优秀历史论著
- 《论冻土》等早期文学、美学、历史论文20篇
- 《中华民国编年史纲(1911-1949)》,初稿,在中国大陆被拒绝出版
- 《一国两制与美国内战》,美国蓝天出版社,2010
- 《最后的侮辱-中共阅读“蒋介石日记”文章点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博大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14
- 《中国命运与台湾前途:辛灏年讲演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博大出版社,2015年9月
中、短篇小说集
- 《青春兮,归来》,花城出版社,广州,1983
- 《台湾女人》,上海《萌芽丛书》,重庆出版社,1984
- 《大宾馆之夜》,工人出版社,北京,1985
- 《细胞闲传》,原载《安徽文学》1980年第10期 《小说选刊》1981年元月创刊号
- 《南边的事情》,大型文学双月刊《当代作家》杂志1992年第2期,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
- 《足球场上》,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76
- 《痴汉和他的女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当代》发表,北京,1987
- 《都市的女儿》,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北京。上海《小说界》发表,1988
- 《少夫人达琳》,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北京,1989
- 《华人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武汉,1993。《当代作家》发表,武汉,1992
参见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 ^ 辛灏年. 辛灏年在推特感谢网友的生日祝福. twitter. [2024-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6).
- ^ 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协会员辞典 >> 高尔品. [201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 ^ 安徽省青年联合会简介[失效链接]
- ^ 安徽省五至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名单. [201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 ^ 《誰是新中國》黎安友序.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 ^ 辛灝年其人其書.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 ^ 黎安友回覆.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8).
- ^ 專訪辛灝年1-10.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余世存:今天我们怎样读历史?. 新浪网. 中国学术论坛.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中共發表三十萬言書 對辛灝年和《誰是新中國》發動「文革式大批判」――誰是新中國大論戰再起戰端.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 ^ 辛灏年《中国命运与台湾前途》自序
- ^ 紀念抗戰70週年 辛灝年將赴台灣演講.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 ^ 13.0 13.1 13.2 谁是新中国 导论
- ^ 14.0 14.1 辛灏年. 驅除馬列,還我中華 - 2. 黄花岗杂志社. [2014-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辛灏年. 驅除馬列,還我中華 - 1. 黄花岗杂志社. [2014-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16.0 16.1 辛灏年. 孫中山與共產黨(下半部). 黄花岗杂志社. [2015-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2).
- ^ 辛灏年. 孫中山與共產黨(上半部). 黄花岗杂志社. [2015-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2).
- ^ 孙中山逝世93周年 辛灏年谈“革命”. 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 2018-03-12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 ^ 辛灏年. 誰是衛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上). 黄花岗杂志社. [2014-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辛灏年. 誰是衛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下). 黄花岗杂志社. [2014-11-20].[永久失效链接]
- ^ 辛灝年籲國民黨考察連戰與大陸利益關係.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5-05-09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 辛灝年:國民黨應清除連戰 否則禍害無窮. 大纪元. 2015-09-06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7).
- ^ 辛灝年談蔡英文政府執政一周年:頂住壓力拒絕“九二共識”. 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 2017-05-18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