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韦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韦安
性别
出生1980年(43—44岁)
 英属香港
教育程度
信仰基督新教
经历

陈韦安牧师博士Rev. Dr. John Wai-On CHAN,1980年)是香港基督教牧师、神学人、作家,现职建道神学院神学系副教授,香港教会flow church 流堂创办人。

简历

陈韦安1980年生于香港。中学毕业后,入读香港大学,主修哲学。2004年入读建道神学院,2007年取得道学硕士学位,随后远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ät Bochum)留学,[1]主修系统神学,研究卡尔·巴特的祷告神学。在德期间,于柏林宣道会担任义务传道。2013年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后返回香港。 [2]。回港后,他在建道神学院担任神学教授。2014年在facebook 开始脸书专页《神学是粉红色的秋》 [3],发表神学与信仰文章,深受年轻信徒欢迎,被称为“基督教界KOL”。[4] 陈韦安于2014年开始在基督教报刊《时代论坛》撰写专栏,并担任讲员,致力推动香港教会改革。 [5]。2018年,陈韦安创立flow church 流堂教会,召聚曾经对教会失望而离开教会的基督徒,[6]并以非传统的方式运作教会。[5]于2022年11月13日被flow church流堂按立成为牧师。

获奖及荣誉

2018年,陈韦安荣获第八届基督教金书奖以下奖项:

  • 最佳新晋作者(非学术):《关于基督徒,我们说的其实是……》[7]
  • 最佳作品(非学术):《写给你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8]
  • 最佳作者(非学术):《关于基 督徒,我们说的其实是……》[9]

著作

  • 陈韦安、潘智刚、高铭谦:《踏上奉献路》(香港:建道神学院,2014)。ISBN 9789889975012
  • 陈韦安:《关于基督徒,我们说的其实是……》(香港: 明风出版,2015)。ISBN 9789888165148
  • Chan, John. Gebet als christliches Sein, Leben und Tun: Die Bedeutung und Funktion des Gebets für die Theologie der »analogia fidei« Karl Barth. Leipzig: Evangelische Verlagsanstalt, 2016. ISBN 9783374042951
  • 陈韦安、洪丽芳:《写给你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香港: 明风出版,2017)。ISBN 9789888165292
    • 书名取材自台湾乐队五月天2008年歌曲《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
    • 同类基督教书籍还有1995年出版的《信仰答客问》,但两者关系却像求助者与辅导员的关系,而非朋友。
  • 陈韦安:《逆风跑的九十九只羊》。(香港:亮光文化,2017)。ISBN 9789888365821
  • 陈韦安:《神圣的淡然》。(香港:亮光文化,2019)。ISBN 9789888249275
  • 陈韦安:《那动人的时光:我在反送中运动的信仰记录》。(香港:亮光文化,2020)。ISBN 9789888605828
    • 书名取材自麦浚龙、谢安琪2015年合唱曲《罗生门》歌词︰“那动人时光,不用常回看”。

编纂与翻译书籍

  • 陈韦安编:《天国与人间》(香港:明风出版,2017)。ISBN 9789888165322
  • 陈韦安编:《盼望.抵抗.盼望》(香港:明风出版,2018)。ISBN 9789888165261
  • 陈韦安译:《生动的上帝与生命的丰盈》(Der lebendige Gott und die Fülle des Lebens) 原著:莫尔特曼(莫特曼) (Jürgen Moltmann)(香港:道风书社,2022)。ISBN 9789888165643

学术文章

  1. 〈香港教会生态转形下的青年人: 一位青年传道的观点〉《事奉生命的建造 : 建道神学院110周年院庆神学教育咨询会议论文集》。香港:建道神学院,2009。
  2. 〈政治讲座与教会讲坛之间:1911-1914年间巴特神学与政治的结联〉《冲突与和谐──神学、圣经及实践的反思》。香港:建道神学院,2014。
  3. 〈与敌人对话可能吗?:从施米特到潘霍华〉《和平知识论 : 从理性的暴力走向对话的可能》。香港:印象文字,2015。
  4. 〈不快乐的灵性〉《灵性的光辉2:逆境中的光芒》。香港:灵根自植,2016。
  5. 〈翻转神学课室:资讯科技世代下的神学教育素质〉《塑造新一代传道人的神学教育 : 2016神学教育咨询会议论文集》。香港:建道神学院,2016。
  6. 〈祈祷从来的传统——滕近辉的祷告观与华人教会属灵传统〉《建道学刊》vol.45 (2016),213-228。
  7. 〈愿你国降临——比较侯活士与巴特的终末政治伦理以作为香港抗争神学的建构基础〉《建道学刊》vol.46 (2016),135-153。
  8. 〈宗教改革被遗忘的一页--闵采尔的研究概况、生平以及对当代教会的反省〉《建道学刊》vol.48 (2017),55-74。
  9. 〈巴特的呼召论与“成为基督徒”(homo christianus)〉《建道学刊》vol.56 (2021),55-6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