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韶神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韶神星
甚大望远镜于2014年12月拍摄的韶神星
发现
发现者卡尔·路德维希·亨克
发现日期1847年7月1日
编号
命名依据赫柏
其它名称6 Hebe、1947 JB
小行星分类主带
形容词Hebean
轨道参数
历元 2005年11月26日(JD 2453700.5)
远日点435.996 Gm (2.914 AU)
近日点289.705 Gm (1.937 AU)
半长轴362.851 Gm (2.426 AU)
离心率0.202
轨道周期1379.756 (3.78 a)
平均轨道速度18.93 km/s
平近点角247.947°
轨道倾角14.751°
升交点黄经138.752°
近日点参数239.492°
物理特征
大小205×185×170 km[1][2][3]
186 km (mean)
质量1.28×1019 kg[1]
平均密度3.81±0.26 g/cm³[1]
表面重力~0.087 m/s2
~0.13 km/s
自转周期0.3031 d[4]
反照率0.268 (geometric)[2]
温度~170 K
max: ~269 K (-4° C)
光谱类型S-型小行星
视星等7.5[5] to 11.50
绝对星等(H)5.71
角直径0.26" to 0.065"

韶神星(6 Hebe)是小行星带中较大的小行星,而且有可能是H球粒陨石的母天体,H球粒陨石占所有坠落地球陨石中40%之多。

发现

韶神星是第六颗被发现的小行星,由德国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亨克于1847年7月1日发现,亦是他继义神星后发现的小行星

命名

韶神星是左边第六个天体

Hebe这个名字是由高斯提出的,这是希腊神话宙斯赫拉所生的青春女神赫柏的名字。中文则译作韶神星,其中的“韶”解作青春。

特征

测光观测表明,韶神星的外形颇多棱角,可能拥有几个巨形陨石坑[4]。韶神星为顺向自转的小行星,自转轴倾角约为42°(约有10°的误差)

韶神星甚为光亮,假如它是H球粒陨石母天体的推测正确,那么表面成分应该是硅酸盐颗粒岩石混合-合金,而其形成过程如下:

  1. 巨大撞击令表面富铁的H球粒陨石熔化。这些较重的金属沉淀在熔岩湖底,形成一在硅酸盐下的金属层。
  2. 其后的大型撞击将这些层撞碎、混合。
  3. 较小型但密集的撞击使较脆弱的石块完全粉碎,使表面的金属比例逐渐增加,直至现时的40%。

主要陨石来源

韶神星的公转轨道

韶神星有可能是H球粒陨石及IIE铁陨石的母天体,若然属实,它可能是40%坠落地球陨石的来源。以下是一些有关证据(由Michael J. GaffeySarah L. Gilbert提出[6]):

  • 韶神星的光谱与60%的H球粒陨石及40%的IIE铁陨石吻合。
  • IIE铁陨石并不常见,可能源自撞击导致的熔融,而非一颗已分化的小行星核心碎片。
  • 由于IIE铁陨石及H球粒陨石具有类似的痕量矿物及氧同位素比例,因此它们可能来自相同的母天体。
  • 具有与普通球粒陨石(包括H球粒陨石,占所有陨石的85%)相同光谱的小行星极为罕见。
  • 韶神星的轨道使它很容易将碎片送到与地球相交的轨道上。较低速(280米/秒)的抛射物便能进入位于2.5天文单位的3:1Kirkwood gap的混沌区域,及位于2.426天文单位的secular resonance区域,倾角为14-16°。
  • 分析地球流星物质来源后发现,由于韶神星的位置与相对较大的体积,因此是最有可能的来源[7],如果它也不是H球粒陨石的来源,那么谁又把这种陨石运到他身上呢?

Jebe

1977年3月5日,韶神星在3等星天囷八(即鲸鱼座γ)前掠过,美国天文学家Paul D. Maley观测了这次掩星现象,并发现恒星出现二次减光,他认为第二次减光是由韶神星的卫星引起的,他更为这颗卫星起了个Jebe的绰号。(见Heebie Jeebies),但此发现并没有得到其他观测证实。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Jim Baer. Recent Asteroid Mass Determinations. Personal Website. 2008 [2008-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2. ^ 2.0 2.1 Supplemental IRAS Minor Planet Survey. [2005-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3). 
  3. ^ J. Torppa et al. Shapes and rotational properties of thirty asteroids from photometric dat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carus, Vol. 164, p. 346 (2003).
  4. ^ Planetary Data System Small Bodies Node, lightcurve parameters. [2005-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4). 
  5. ^ Donald H. Menzel and Jay M. Pasachoff. A Field Guide to the Stars and Planets 2nd edition.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1983: 391. ISBN 0-395-34835-8. 
  1. Supplemental IRAS Minor Planet Survey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06-06-23
  2. Planetary Data System Small Bodies Node, lightcurve paramet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R. Johnston Other reports of Asteroid/TNO Companions[失效链接]
  4. J. Torppa et al Shapes and rotational properties of thirty asteroids from photometric dat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carus, Vol. 164, p. 346 (2003).
  5. G. Mickalak Determination of asteroid masses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Vol. 374, p. 703 (2001).
  6. M. J. Gaffey & S. L. Gilbert Asteroid 6 Hebe: The probable parent body of the H-Type ordinary chondrites and the IIE iron metorit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Vol. 33, p. 1281 (1998).
  7. A. Morbidelli et al Delivery of meteorites through the ν6 secular resona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Vol. 282, p. 955 (1994).

外部链接


前一小行星:
(5)义神星
小行星列表 后一小行星:
(7)虹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