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英语:Hong Kong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HIBOR),是香港金融市场上的银行与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出、借入资金的息率。从广义来说,HIBOR指有关的息率在香港时间上午11:00的定价。

HIBOR定义

在香港,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官方名称为港元利息结算利率(Hong Kong Dollar Interest Settlement Rates),其定义于香港金融管局网站上所示: “港元利息结算率是由香港银行公会按香港银行同业市场港元存款的市场利率每日釐定。釐定时间是每个营业日(星期六除外)早上11时,并以香港银行公会指定的20间参考银行所提供的报价资料作为釐定基础。港元利息结算率涵盖到期日为1至12个月的港元存款,计算方法是从20间参考银行的报价中抽出14个中位数值,然后取其平均数。银行公会根据财资市场公会的建议选择参考银行,所采用的准则包括银行的信誉、在港元市场上的业务规模及信贷评级。”[1]

每间银行都会出现资金盈余或不足的现象,它们可以向其他银行同业扎平资金,期限可长可短,只要在一年或以内,都属于这个货币市场(Money Market)的交易。拆出资金者可主动出价,称之为拆出利率(Offered Rate),各类银行的实力不同、需求不一,导致提出的利率亦有差异。事实上,早晚时差亦令“银行同业拆息”改变。为统一参考标准,选取了上午十一时作定价,无论是否有真正需要,一组既定为数20家的为银行皆会共同报价,筛选删减高低偏离价格后取其平均值,定义为“银行同业拆息”。[2][3][4]

HIBOR类别

香港的HIBOR定价包括两种货币,港元美元。港元的HIBOR的拥有者是香港银行公会,而美元的HIBOR的拥有者是财资市场公会 [5]。此外,直至2013年6月前,没有拥有者,而却有多间银行报价的还有香港金融市场交易的人民币("CNH"):

  • 港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
  • 美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
  • 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息

港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

港元利息结算率(亦称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是根据香港银行公会港元利率套戥协议FRA)条款,按香港银行同业市场港元存款的市场利率来釐定的。釐定时间是每个营业日(星期六除外)早上 11 时,并以香港银行公会指定的 20 间参考银行所提供的报价资料作为釐定基础。港元利息结算率涵盖到期日由隔夜存款、1 及 2 星期存款以及 1 至 12 个月的存款,计算方法是从参考银行的报价中抽出 14 个中位数值,然后取其平均数,需要时可计算至小数点后第 5 个位。 [6][7]

美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

隔夜、1星期、2星期及1至12个月的本港市场美元同业拆息率是以香港银行公会指定的20间参考银行所提供的报价资料作为釐定基础。美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于每个营业日(星期六除外)香港时间约上午11时30分公布。从报价中剔除三个最高及三个最低报价,计算定价时最少需要十个报价,取其平均数为定价。香港财资市场公会已于2014年4月1日停止提供以上定价的报价。[8]

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息

人民币的香港银行同业拆息(CNH HIBOR),反映银行于早上 11 时的同业拆息利率,它可于财资市场公会网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找到。但是,在2013年6月以前,它并没有计算出各银行的平均价作为划一的定价,仅由各银行自行表示,故此,同一个档期(例如一星期的拆息率),同时显示多间银行的不同利率。[9]

以拆息作参考的产品

同业拆息于上午11时的定价,被社会上广泛采用,作为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商业贷款的参考计价、报价,主要为三大类别:[10]

标准金融产品

利率期货(Interest Rate Futures)、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waps)、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 Rate Agreements)、利率掉期期权(Swaptions)、交叉货币利率掉期(Cross-Currency Swaps)、利率上限和下限(Cap and Floor)等等。

商业应用产品

浮息债券(Floating-Rate Bonds)、浮息票据(Floating-Rate Loans)、银团贷款(Syndicated Loans)、大额浮息存款证(Floating-Rat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同业拆息按揭贷款等等。

衍生金融产品

累计利息票据(Range Accrual Notes)、目标赎回票据(Target Redemption Notes)、利率递增票据(Step-Up Callable Notes)、按揭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混合型永久票据(Hybrid Perpetual Notes)等等。

同业拆息的发展

同业拆息这些利率指标大部分产生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银行同业拆借交易十分蓬勃和盛行,是银行主要自营炒作的金融工具之一。交易员预期利率上升时,便大手借入长期资金以待稍后获利,与此同时,手上剩余的资金便会以短期的隔夜档期拆出。显而易见,大量的交易确保了“银行同业拆息”定价不失公信力。

今天,时移势易,这个自营工具不再受欢迎了。其一,愈多的拆借令银行资产膨胀,拖累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影响银行股价;其二,这些交易衍生一连串的对手信贷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在国际不断强化的《巴塞尔协议》要求下,促使银行提升资本充足率的压力,间接窒息了这类长期记录在账簿上的自营交易。随着债券的普及和被认同,长期资金更可转换为主权评级票据赚取利息回报,进一步令长期拆借近乎绝迹。

由于短期的同业拆借有实质需要,隔夜至一周的短期同业拆借活动依然活跃,但远至一年期的活动甚少,故越长期的拆息参考价格已没有足够的交投作支持。[11]

改变定价机制方法

改良和改善方法可考虑三方面:改善定息设计、加强操作管理、长期改良构思。(2012年8月27日)[12]

  • 改善定息设计
    • 1. 厘清定义和要求
    • 2. 增加透明度
    • 3. 银行的承诺
    • 4. 更换“拥有人”
    • 5. 合适的银行数量
  • 加强操作管理
    • 6. 内部操作指引
    • 7. 建立档案系统
    • 8. 加设防火墙
    • 9. 制定监控制度
    • 10. 培训专业员工
  • 长期改良构思
    • 11. 研究取代机制
    • 12. 建立电子记录
    • 13. 推广短档期的应用

香港对银行同业拆息的跟进

  • 2012年11月26日:香港银行公会财资市场公会发表“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检讨报告”[13],提出了五方面优化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机制建议:[14]
    • 发出报价指引;
    • 制定操守准则;
    • 委托第三方管理这个定息(取代香港银行公会);
    • 减少不必要的期限(只提供隔夜,1星期,1、2、3、6及12个月);
    • 检视相关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的其他合同条款
  • 2012年12月2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出表示对瑞银(UBS)展开调查:[15]
    • 确定瑞银有否在提供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报价方面涉及任何不当行为;
    • 若证实有不当行为,评估行为有否对HIBOR结果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 2013年2月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表“金管局宣布加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机制的措施”[16],要求银行公会及财资市场公会实施优化措施:
    • 将拆息定价机制的管理职能交予财资市场公会
    • 就管理人的工作制定适当的监测及管治架构;
    • 制定详尽的操守准则;
    • 停止不必要的期限;
    • 每年检讨报价银行名单;
    • 金管局根据《银行业条例》第7条:
      • 要求银行遵守;
      • 明确银行的负责人;
      • 随时要求以确保报价银行数量;
      • 财资市场公会定期进行独立的外部审计
  • 2013年4月2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财资市场公会今日公布计划于2013年6月推出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17]
    • 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的设计:
      • 期限:隔夜、1个星期、2个星期、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
      • 报价银行:根据15至18间活跃于人民币同业市场的银行利率作计算
    • 对市场的作用:
      • 香港推出离岸人民币的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后,将刺激不同的人民币产品推出,例如人民币银团贷款、浮息债券、利率掉期、其他衍生工具,甚至人民币浮息按揭等。[18]
  • 2013年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推新的监管政策手册,编号CG-7 "Code of Conduct for Benchmark Submitters",并于2013年8月13日于金管局网站上载中文版的“基准报价机构操守准则”[19]。当中,操守准则的注述了六大基本原则:
    • 1. 组织架构与管治安排
    • 2. 利益冲突
    • 3. 保存纪录
    • 4. 独立评估
    • 5. 处理投诉及告密者举报
    • 6. 准时提供报价

CNY HIBOR 重要事件

2016年预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气氛进一步浓烈,抛售离岸人民币量大,导致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大幅飙升至66.8厘,再创新高,超越日前的50厘水平。[20]

参见

参考

  1. ^ 香港金融管理局(2012.12):http://www.hkma.gov.hk/gdbook/chi/stroke09/hk_ass_banks_hk_dollar.s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石镜泉, 陈凤翔 "认识银行同业拆息"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bcaa7165-1ef9-4aa0-adac-f6e8f06f36a5-294933[永久失效链接] 经济日报[2012-07-20]
  3. ^ HIBOR利率走势图 https://28mortgage.com.hk/hibor-rate/#2021%E5%B9%B403%E6%9C%88HIBOR%E5%88%A9%E7%8E%87%E8%B5%B0%E5%8B%A2%E5%9C%96%E2%80%8B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银行同业拆息 https://analystz.hk/indicators/hibor.ph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Wilson F. C. Chan (June 2011).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ice of Interest Rate Reference & Interest Rate Risks of Corporate Borrowers", http://lbms03.cityu.edu.hk/theses/c_ftt/dba-cb-b40856562f.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香港银行公会. 香港銀行公會港元利息結算利率. [2016-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美联物业. 美國減息:減息對香港樓市和按揭影響預測. [2024-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财资市场公会: http://www.tma.org.hk/b5_market_more6.aspx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财资市场公会: http://www.tma.org.hk/b5_market_more8.aspx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陈凤翔《改善银行同银拆息机制.势在必行》载于《信报财经月刊》 (2012年10月)第110-113页
  11. ^ 大公报 (19.7.2012):http://www.takungpao.com.hk/hkol/content/2012-07/19/content_746930.htm[永久失效链接]
  12. ^ 陈凤翔《改变“银行同业拆息”的定价机制》- 信报(27.8.2012):https://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489&cat_id=7&title_id=538136&txtSearch=%E9%99%B3%E9%B3%B3%E7%BF%94
  13. ^ 财资市场公会: http://www.tma.org.hk/PubFile/HIBOR%20Review%20Report%20-%20Chinese.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财资市场公会:http://www.tma.org.hk/b5_newsevents_n1.aspx?NewsId=22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香港金融管理局(2012.12.26):http://www.hkma.gov.hk/chi/key-information/press-releases/2012/20121220-3.s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香港金融管理局(2013.2.6):http://www.hkma.gov.hk/chi/key-information/press-releases/2013/20130206-4.s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香港金融管理局(2013.4.25.):http://www.hkma.gov.hk/chi/key-information/press-releases/2013/20130425-3.s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东方日报(2011.05.30):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10530/00202_016.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的监管政策手册CG-7“基准报价机构操守准则”(2013.8.13.):http://www.hkma.gov.hk/media/eng/doc/key-information/guidelines-and-circular/2013/20130429e1.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财资市场公会(2016.01.12):http://www.tma.org.hk/b5_market_more_ib.aspx?year=2016&month=1&day=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