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学甲中洲高跷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台南学甲中洲高跷阵,此阵头的创立主要是中洲地区居民,为了能参与慈济宫上白礁祭典而成立的一个阵头,然而由于演出相当地精彩并不时吸著引观众的眼光,经过数年的发展也曾转成职业阵头。

沿革源流 

高跷,又称:扎高脚、走高腿、踏高跷、踩拐子、缚柴脚、踩跷等,是一种已经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技艺,在台湾俗称“踏跷”。[1][2]

中洲高跷阵创立于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成立主要目是为了参与学甲地区的上白礁祭典,因是为了刈香而创,故一开始纯粹是以在地子弟组成的业余团体,然而,随着演出的增加,加上不断有庙宇在活动中相继的商请演出,不时都会受聘到外地的一些庙会活动表演,后来便逐渐演变成职业性质演出,最盛时中洲就有两团高跷阵,其中一团是所谓的子弟团,而虽有子弟与职业团之分,然各团之间的人员去也相互的支援,然而,之后因初学甚至在演出时容易受伤,目前又合并成一团为“南台湾颖川高跷阵”。[3][4][5][6]

表演与禁忌     

高跷演出需要外加一双木制的 – 长脚,加上演员的动作相当地灵活与生动,也常结合武术上的拳脚动作,如打拳、仿勒马、杂耍特技、舞弄刀枪等,往往在活动的进行中有精彩的表现。[7]

高跷表演常演的剧目有 :《八仙过海》、《三藏取经(西游记)》、《关公保二嫂》等。此外,高跷阵对于红白喜丧事都都不忌讳,也因此也都会应聘参与,丧事时大多只表演《三藏取经》,而团员以身贴红色或者白色布条来区别演出的对象,至于穿着的服装则不改变。另外,喜红事或者庙宇庆典商邀的演出,则多表演著名的《关公保二嫂》。

高跷阵也有一些小禁忌,如传统高跷阵出阵演出所用的跷一定要用红色木跷出场,并且在准备的过程中不能有东西被摔打,否则当次的演出中一定会有人跌倒。另外,在早期女性是不能触碰到跷的,随着进入了现代的社会之后禁忌已不多,而且跷不一定会用红色,此外女生也可以参加高跷阵,并且出阵参与各项的演出,然而,演出关公的戏码时演出者需要保有尊敬的心,团员除了尽量少说话之外,女性艺人也不绝对可碰触到关公的大刀。[8]

成果

学甲中洲开基高跷阵(邱家艺术高跷),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获得第一届薪传奖。在学甲“上白礁”谒祖祭典的艺阵比赛中有数次的阵头冠军,是上白礁香阵十大必看之一。同时获登录为国家重要民俗文化资产[9][10][11]

资料来源

  1. ^ 高蹺陣源流|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 acrobatic.ncfta.gov.tw. [2023-12-12] (中文(台湾)). 
  2. ^ 国际化,双语编排,文化整合,全球华人的杂志, 台湾光华杂志 Taiwan Panorama |. 藝「高」人膽大—高蹺陣 - 台灣光華雜誌. 台湾光华杂志 Taiwan Panorama | 国际化,双语编排,文化整合,全球华人的杂志. [2023-12-12] (中文(台湾)). 
  3. ^ 南瀛藝陣誌. 1997-06. 
  4.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中洲慈福宮高蹺陣4-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9-09] (中文(台湾)). 
  5. ^ 穎川高蹺陣 - YouTube. www.youtube.com. [2023-12-12]. 
  6. ^ 傳藝online-全臺唯一的高蹺陣與竹馬陣 藝高人膽大的幕後紀實. magazine.ncfta.gov.tw.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7. ^ 社團法人臺灣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協會: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六:關公保二嫂. 社团法人台湾学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协会. 2015-12-22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8. ^ 傳藝online-全臺唯一的高蹺陣與竹馬陣 藝高人膽大的幕後紀實. magazine.ncfta.gov.tw.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9. ^ 邱家藝術高蹺開基本團(中洲高蹺陣)|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 acrobatic.ncfta.gov.tw. [2023-09-09] (中文(台湾)). 
  10. ^ 百年香路「學甲上白礁」登錄國家重要民俗文化部次長李連權頒贈證書. 蕃新闻. 2023-04-30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中文(台湾)). 
  11. ^ 高华君. 臺灣高蹺陣之研究 (PDF). 2004-04-30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