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E钢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AE钢级(英语:SAE steel grades)是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开发的一套钢铁编号系统。1930至1940年间,美国钢铁协会(AISI)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都参与了钢的数字编码体系的标准化工作。1995年,AISI将这个联合体系未来的维护工作转交给了SAE。[1]

不锈钢

  • 200系列:-镍-奥氏体不锈钢[2][3][4][5][6][7]
  • 300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2][3][4][5]
    • 型号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产品如:弹簧、钢构、车轮盖。
    • 型号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 304不锈钢餐具
      304不锈钢餐具
      型号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 型号304:通用型号;主要有18(铬)/8(镍)与18(铬)/10(镍)两种不锈钢 。产品如:耐蚀容器、餐具、家俱、栏杆、医疗器材。标准成分是18 %铬加8 %镍。为无磁性、当杂质含量高时,加工后偶尔会呈现弱磁性、此弱磁性只能使用热处理的方式消除。属于无法借由热处理方法来改变其金相组织结构的不锈钢。[8]
    • 型号304 L:与304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但机械性较差适用焊接及不易热处理之产品。
    • 型号304 N:与304相同特性,是一种含氮的不锈钢,加氮是为了提高钢的强度。
    • 型号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 型号309 S:具多量铬、镍,故耐热、抗氧化性佳,产品如:热交换器、锅炉零组件、喷射引擎。
    • 型号310 S:含最多量铬、镍,故耐热、抗氧化性最佳热交换器、锅炉零组件、电机设备。
    • 型号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英语surgical stainless steel,添加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9]特用于化学、海边等易腐蚀环境、船舶装配、建材。
    • 型号316 L: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产品如:化学加工设备、核能发电机、冷冻剂储槽。
    • 型号321:除了因为添加了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英语weld decay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适于焊接酿酒设备、蒸气管、航空零件。
    • 型号347:添加安定化元素铌,适于焊接航空器具零件及化学设备。
  • 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2][3][4][5]
    • 型号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 %的Cr,8 %的Ni。
    • 型号409:除了因为添加了元素,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适于焊接,成本较低汽车排气管、石油设备。
    • 型号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适于泵。其化学成分含13 %铬、0.15 %以下的碳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合金。原料价格较便宜,具有磁性、可经由热处理硬化。一般用途有轴承、医疗用具及刀具等。
    • 型号416:添加了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 型号420:含较高碳、硬度、强度更高,刃具级马氏体不锈钢,类似布雷阿里不锈钢Brearley's stainless steel,英国治金家Harry Brearley英语Harry Brearley)这种最早的不锈钢,可以做的非常光亮,适于刀、弹簧、外科器具、剃刀切头、阀。
    • 型号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具磁性,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适于扣接件、餐具、家具用品。其标准化学成分为16~18 %铬,含碳量低。此类不锈钢具有磁性。
    • 型号434:含钼故耐蚀性较430优良,适于餐具、雨刷、汽车装潢。
    • 型号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 500系列:耐热合金钢。[2][4][5]
  • 600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2][4][5]
    • 型号630:最常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通常也叫17-4;17 % Cr,4 % Ni。

参考文献

  1. ^ Bringas, John E.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World Steel Standards: Third Edition (PDF) 3rd. ASTM International. 2004: 14. ISBN 0-8031-336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January 27, 2007). 
  2. ^ 2.0 2.1 2.2 2.3 2.4 不锈钢锅正确挑 看标示编号 太亮太薄不要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报导╱刘燕美,摄影╱高凯新,苹果日报 (台湾),2013年12月24日
  3. ^ 3.0 3.1 3.2 杨淑闵; 裴禛(摄). 不鏽鋼餐具刮鏽 恐溶出有害物. 台北: 中央通讯社. 2014-05-08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4. ^ 4.0 4.1 4.2 4.3 4.4 施芝吟; 明芳(责任编辑). 不鏽鋼餐具恐溶毒物 有刮痕就該換. 台北: 大纪元时报股份有限公司. 2014-05-08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92324/http://tw.epochtimes.com/gb/14/5/8/n4150715.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5.2 5.3 5.4 谢文华. 不鏽鋼也會生鏽 消基會促訂餐具標準. 台北: 自由时报. 2014-05-09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中文(台湾)). 
  6. ^ 洪素卿; 黄以敬; 张聪秋; 王骏杰. 不銹鋼餐具標示亂 9校食器「錳」超高. 台北: 自由时报. 2014-06-24 (中文(台湾)). 
  7. ^ 錳過量 各校驚訝、立即停用. 台北: 人间福报. 2014-06-24 [201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中文(台湾)). 
  8. ^ 〈资讯〉 国家环境毒物研究中心关于媒体报导“不锈钢超锰事件”之看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环境毒物研究中心,国家卫生研究院
  9. ^ 18/10 vs. 18/8 and 18/0 stainless steel for flatware and pots & pans. [2006-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