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Mountain/新周刊采访稿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我很想知道一些维基客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做这件事情,无论如何这是写一本百科全书,不觉得这种事业会非常严肃沉重吗?

首先说明一点,我们不用“维基客”这个词,我们用的是“维基人”这个词。

至少我在这里并没有觉得非常严肃沉重,相反当我看到自己写的条目在Google里排名第一,还挺有一种成就感的。

在这里写作的人,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如:硕士、博士,掌握多门外语),或者在某方面有强烈的兴趣,乐意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奉献给大家,这是一种心理。比如我写“Self 语言”。前个学期我花了相当的时间阅读 Self 语言的论文,并且做了细致的笔记,后来我把笔记的概述部分拿来,写成了“Self 语言”这条条目。要知道在中文世界里,关注“Self 语言”的人并不是很多,而这个语言在专业上还是有价值的,所以能用中文介绍它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就我个人来讲,我还有一种目的,就是通过写作来学习。我这个学期有“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的课程,所以我写了一系列这方面的条目,来巩固我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我对近代思想史也有兴趣,但我专业并非这个,有时候我也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收集资料,写了严复、胡适的条目,我这样做主要是想充实自己的知识。

在写条目时的探索过程是非常有趣的;从未知开始;然后想办法查阅各种资料,这时就逐渐清晰;最后总结、筛选、浓缩所掌握的材料,写成一篇文章;当文章完成时,你发现自己文章包含的内容超过了其他的资料,这时会很有一种成就感。很多时候就是这种探索时的满足感吸引了我。我写“黄河”、“祖冲之”时就有这种体会。

我还看到Cncs_Wikipedia撰写了一系列介绍自己家乡的文章,你也可以采访一下他。

>我看到你写了北京古观象台,据介绍这是你完全原创的典范的wiki之作,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我觉得“北京古观象台”算不上“完全原创的典范的wiki之作”。据我所知LiYan撰写的外国作家、音乐家系列作品,质量就挺高的;Kallgan最近写了许多韩国历史的条目,绝对是原创,质量很高。还有好些维基人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我觉得你也可以采访一下LiYan、Kallgan。

但是,我写“北京古观象台”背景挺有意思的:我当时是想作一个尝试,把Wiki写作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我在北京上学,我想利用周末拜访一些有意思的小景点,于是每到一个景点就写一篇Wiki条目。但这个计划后来没有执行下去,只去了少数几个地方。你可以从我的用户页了解我计划的进展。

>现在的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关注的是实用性的知识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见地”,后者总是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某种“主观态度”,而“百科全书”需要的是严肃和系统,摈弃态度,这样的知识和写作方式将以什么来持续地吸引人们去为之贡献?

任何人写作总有一定的主观倾向,维基百科是通过参与者的协商、争论,最终使条目的陈述包含各种倾向。维基百科本身并不对这些倾向作判断。维基百科并不排斥实用性的知识,我们欢迎各种各样的知识。比如在英文维基百科中你既可以看到高深的数学知识,同时你也可以找到乐队、电视剧的条目,甚至还可以看到性交体位的详细描述。

我觉得不需要特别的什么崇高的理由来吸引人们在维基百科作贡献。知识总是有用的,所以它自然的会吸引人们去总结、系统化,然后传播。各种各样的爱好者社会上是从来都不缺乏的。

>据你的观察,现在参与中文维基百科的人们是否多带着一种文化自强的心态去参与?

维基百科并不预设一种价值上的判断,文化自强的心态在这里并不明显,而更多的是各种爱好者的乐园。

>你赞成中文维基成为一个更加实用性更加轻松的站点吗?比如用来编写某地购物指南?

我们并没有强制规定不能张贴实用性、娱乐性的条目,这里现在就有好多歌星的条目。编写某个城市的购物指南,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它可以和城市条目的写作结合起来,或者单独创建一个维基工程。我觉得维基百科的优点之一就是它比传统的百科全书包容得更广。维基百科是一个松散的自治团体,除了少数例外,它会尽量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这是维基百科的精神之一。

>据你所知,被修改次数最多的有哪些条目?除却那些政治上有争议的条目,哪些条目争议最大?

修改次数最多的条目我没有作过统计,无从回答这个问题。

目前为止,我觉得大家的合作非常好,出现的争议并不多。比较大的一次争议是最近的“理想语”条目。少数理想语爱好者在这里张贴了一些大家不好理解的内容,而且体例也不符合百科全书的要求,最后这个条目被大家投票删除了。但这次争论引出了Consensus的讨论,还是挺有意思的。

>现在中文维基百科有付梓出版的打算吗?

现在的中文维基百科还很小,出版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