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羟醛反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羟醛反应

羟醛反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此为user:Merphisto建立的条目,目标是希望可以成为优良条目或特色条目,希望大家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05:3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4月4日 05:35 (UTC) 至2011年5月4日 05:35 (UTC)


内容与遣词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1. 有外语未翻译。
  2. 人名应用全称,并加上“·”。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复]


由于不懂化学,所以只提出这些意见:
  1. 羟醛反应在有机化学中是形成碳碳单键的一种有力手段。感觉上可以换个语句来形容。
    • 阁下好,打算将其改为“羟醛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形成碳碳单键的一种有用方法”,不知这样的意译如何?
    Merphisto (留言) 2011年4月14日 (四) 10:25 (UTC)[回复]
  2. 羟醛反应首先由法国人'查尔斯·阿道夫·武兹和俄国人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于1872年分别独立发现。要有原文附注在译文旁边吧?另外还有不少红连没有附注原文。--Rivalry (留言) 2011年4月13日 (三) 11:18 (UTC)[回复]


几个关于化学上的意见(不知道是否正确,仅供参考):
  1. 旋转异构体指的应该是构象异构吧?
  2. 相对手性绝对手性似乎不需要加内链,因为这两个定义貌似仅仅是适用于这个条目。
  3. 这里的“顺式”与“反式”不是我们平时提到的顺式与反式,因此我也看到你在文中有些地方的“顺式”或者“反式”加上了双引号。那是不是全部这些“顺反”都要加上双引号呢?还是要另外说明?亦或者全部不加?
  4. 英文原文的"the potent immunosuppressant FK506",翻译出来应该是“强效免疫抑制剂他莫克司”,而不是“抗免疫抑制药物普乐可复”。他莫克司是Tacrolimus中文较常用的译名;另外,我还没听说过有“抗免疫抑制药物”这种东西,汗……
  5. 原文用的是六甲基二硅氮基钠而不是六甲基二硅氮烷(虽然影响不大)。
  6. 最后一条(不是意见)——我看到六甲基二硅氮烷二异丙基氨基锂的时候很奇怪这些是什么,后来点进去一看,原来是HMDS和LDA啊 囧rz……
  7. 暂时就这些。--CHEM.is.TRY 2011年4月14日 (四) 11:50 (UTC)[回复]
  • 原文用了rotamer,所以译为旋转异构体,在下认为构象异构包括了旋转异构。
  • 原文确实也没有这样加内链,原来想进行一个标注后来忘记了,谢谢提醒。
  • 在下核对了一下,关于顺式双引号的大概有两处,并不是刻意的而是沿用英文的版本的标点使用。
  • FK506用Google查询下来更多的使用普乐可复这个名字,当时就用了这个词,“强效免疫抑制剂”已经修正了,谢谢。
  • 这个也是一个翻译当中的疏忽,已修正。
  • 呵呵,当初一开始和AT君也讨论过,看来一个好条目的标准一定不能有太多英文,所以只好这样写了。
  • 感谢阁下细致的审核和修订,欢迎您有空继续核对其他的段落。完成Merphisto (留言) 2011年4月15日 (五) 09:4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不懂化学,那就说说排版吧。在1024*768下,“典型的羟醛反应产物”图片把“典型的羟醛缩合反应”挤到右边去了......下面各段的图反而排得很完整,1024*768也基本可以全部看到,不用向右拉太多。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3:20 (UTC)[回复]


  1. 有无故粗体。
  2. 有无故斜体。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复]


  1. 除了化合物名称中的括号,其他都应用全角的;
    • 修正了约3处。完成
  2. 已有相应条目的内部链接不用附英文;
  3. 应统一一下"-"与"-";
    • 全部按照"-"统一修改,修正约20处。完成
  4. "碳-碳键"可改为"碳碳单键"或"C-C键";
    • 已修正。完成
  5. "CH2基团"可改为"亚甲基"。--I.R.A.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3:59 (UTC)[回复]


内容很丰富,文字与插图的排版安排也大致合理,但页首“典型的羟醛反应产物”和“典型的羟醛缩合反应”两张图片排得太密,感觉上把小图移到右边比较美观。另外还有小量红字,如武兹。---ALEX--Contαct- 2011年4月6日 (三) 03:02 (UTC)[回复]


参见里多非中文链接,而其指向条目却为中文名称。--AddisWang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07:07 (UTC)[回复]


反应内容概括等基本信息(如"羟醛反应是...的反应")放在序言首段较好。--I.R.A.留言 2011年4月9日 (六) 14:43 (UTC)[回复]


有些地方(如“烯醇化的区域选择性”)用了斜体字来分段,感觉有些别扭。是否可以将它们改成四级标题?--CHEM.is.TRY 2011年4月14日 (四) 11:5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部分段落(如"发现与发展历程"一段及"立体化学"一段)缺少参考文献。--I.R.A.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4:06 (UTC)[回复]


图片与注解

包括图片当中的所有相关的分子式,反应式和相关注解等


  1. 图片没有繁体中文版。-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5日 (二) 10:21 (UTC)[回复]


  1. 除了图片只有简体外,没有其他问题。冰霜葵 2011年4月5日 (二) 10:44 (UTC)[回复]
    (~)补充,分辨率有点问题。冰霜葵 2011年4月5日 (二) 11:45 (UTC)[回复]


  1. 图片缺乏繁简转换。
  2. 有些图片过大,影响排板。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复]


  1. 注解中非参考资料部分(如注解38)未翻译--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22:1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