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人民解放第二十九試驗訓練基地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63820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

主要領導
司令員(中心主任) 范召林 少將
政治委員(中心黨委書記 江一順 少將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
機構類型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
軍事級別 正軍級
聯絡方式
總部
 地理坐標 31°26′23.3″N 104°40′21.9″E / 31.439806°N 104.672750°E / 31.439806; 104.672750座標31°26′23.3″N 104°40′21.9″E / 31.439806°N 104.672750°E / 31.439806; 104.672750
 實際地址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 1968年2月(中國空氣動力研究院,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第十七研究院)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又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九試驗訓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63820部隊[1]),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2],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是中國最大的空氣動力學研究、試驗機構。

簡介

1964年初,國際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錢學森根據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需要,以及空氣動力學的發展狀況,建議成立全國的空氣動力研究院,並於1967年8月任空氣動力研究院籌備組組長[3]。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部四川省安縣重新組建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七研究所。原屬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後,也在四川省安縣選點建設風洞31°41′36″N 104°27′48″E / 31.693216°N 104.463208°E / 31.693216; 104.463208,即「七三〇五工程」。

國防科研體制調整時,經錢學森郭永懷規劃,並經毛澤東批准,將中國主要的空氣動力研究機構合併,於1968年2月成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院,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第十七研究院[4]。隨後,將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七研究所、第七機械工業部「七三〇五工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懷柔分部劃歸第十七研究院。

此後數年,第十七研究院的管理體制多次變更。1970年3月,撤消了第十七研究院的番號,改為「風洞建設指揮部」,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後又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部第六研究院。1970年到1974年,廣大幹部和科研人員,尤其是主要為航天服務的超高速所(五所)的幹部和科研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向中央反映不合理的體制給基建和科研帶來的困難。後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李先念等對此作出批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為維持該單位不被拆分作出了許多努力。後來,國防工辦和國防科委派出調查組,來到綿陽了解情況。經過努力,包括錢學森多次向領導介紹情況,國務院和中共中央軍委在1975年11月決定將「風洞建設指揮部」劃歸國防科委建制,更名為「空氣動力試驗指揮部」。1976年1月,正式劃歸國防科委領導。1978年5月,錢學森在該單位深入調查研究。到1979年,規劃中的大部分風洞已建成,並開展了許多研究試驗工作。1979年1月,組建成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5][6]。劉蘇、張子新、劉光奇、史效忠(以上為副司令員,初期無司令員)、趙巨明(政治委員)等先後擔任該中心初創時期的主要領導。

1980年和1984年,該中心兩次面臨從軍隊移交地方,科技人員紛紛向中央反映意見,經錢學森支持,該中心仍保留在軍隊序列中。1985年10月,中央宣布裁軍100萬。國防科委領導由此再次研究該中心存在的必要性,會上錢學森重申該中心對航空航天技術發展的重要性,經錢學森堅持,國防科委此次研究未作出撤消該中心的結論。在中央一次會議後,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請錢學森留下,探討風洞建設問題,錢學森的回答解除了中央的疑慮,對該中心的生存起了關鍵作用。當時二人的對話是:[5][6]

鄧小平:有人提出電子計算機發展到今天,氣動特性已經可以用計算機來求解,是不是不一定需要用風洞吹風了?

錢學森:是有這種可能,但現在計算機的計算速度還達不到這個地步,將來計算速度和軟體技術進一步提高有這種可能。即使到那個時候,風洞試驗還是需要的,要看看計算的結果符不符合試驗的結果,需不需要對計算方法進行修正。所以我們應大力發展計算機和軟體技術。

鄧小平:聽說由於氣動中心吹風需要大量的電能,已經影響到西南地區的工業生產了?

錢學森:如果我們走美、蘇研製太空梭用的高馬赫數、高雷諾數、吹風時間幾十秒級的超大型風洞的路子,確實存在這個問題。美國蘇聯在這類吹風時,風洞所在整個城市用電都受影響。所以,我們不主張走美、蘇發展超大型風洞的路子,而是發展激波風洞,下決心走短脈衝(幾毫秒至幾十毫秒)的道路,以節約投資和電資源。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主要運用風洞試驗、數值計算、模型自由飛這三大手段,開展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風工程各領域的研究。截至20世紀末,已建成數十座配套的低速、高速、高超聲速氣動力和氣動熱試驗設備,形成了亞洲最大的風洞群。[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使風洞群停止工作。2010年,汶川大地震兩周年之際,隨著多功能結冰風洞動工興建,科研試驗新區正式開工。2014年,擁有20多座風洞的「世界一流新型國家氣動中心」建成。[8]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2015年底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轉隸新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

機構設置

  • 科技部
  • 人力資源部
  • 試驗設備部
  • 財務與保障部
  • 各研究所[9]

歷任領導

參考文獻

  1. ^ 1.0 1.1 我市召開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暨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座談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綿陽,2016-07-29
  2. ^ 黃勇一行到安縣走訪座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安縣政務網,2016-02-01
  3. ^ 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暑期社會實踐團「重走學森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交大青年,2012-08-14
  4. ^ 發展歷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於2016-10-05查閱
  5. ^ 5.0 5.1 黃志澄:《跟隨錢老建設中國氣動中心》,《太空探索》2010(10):48-51
  6. ^ 6.0 6.1 黃志澄:第八章 空氣動力學大師,載《錢學森的航天歲月》,中國宇航出版社,2011年
  7. ^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1998年06期
  8. ^ 8.0 8.1 8.2 記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科研創新群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2016-06-27
  9. ^ 組織機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於2016-10-06查閱
  10. ^ 李懋之,陳賡創建哈軍工之八:青出於藍桃李爭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於2016-10-06查閱
  11. ^ 陳懷國:《洞天風雷: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試驗紀實》,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第六章 夢想與輝煌
  12. ^ 孩子的事比天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搜狐,2006-02-03
  13. ^ 焦安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官網,於2016-10-06查閱
  14. ^ 譚力率市慰問團赴中物院、駐綿63820部隊慰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綿陽日報,2009-01-23
  15. ^ 綿陽市舉行2016年軍地聯歡晚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四川在線,2016-02-22
  16. ^ 吳靖平與六三八二部隊部隊長阮祥新座談時表示:軍地攜手 共推空氣動力新城建設 饒順和曾萬明張世虎左代富張錦明等出席座談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綿陽,2010-01-21
  17. ^ 2001年7—12月大事记,西南科技大学,2007-06-14. [2016-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18. ^ 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博覽會隆重開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綿陽,2004-04-27
  19. ^ 我市舉行慶祝建軍85周年軍政座談會 羅強講話 饒順和張源明蔣仁富張世虎出席 張錦明主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綿陽,2012-07-30
  20. ^ 譚力曾萬明會見總裝備部駐川某基地政委饒順和少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綿陽,2008-06-14
  21. ^ 綿陽年鑑2013 政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綿陽,2014-06-11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