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英國關係
中華民國 |
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
---|---|
代表機構 | |
駐英國臺北代表處 | 英國在臺辦事處 |
代表 | |
代表 姚金祥 大使[註 1][4] | 代表 鄧元翰[5] John David Dennis |
中華民國—英國關係(英語:United Kingdom–Republic of China relations),亦稱為臺英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通稱英國、不列顛、聯合王國)間的關係。1913-195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英國仍維持駐淡水領事館並派遣外交官執掌領事館館務,直至1972年3月英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係而撤館,後均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
2009年,英國首開先例,成為首個對臺免除短期觀光簽證的西方國家,並致使歐盟其他國家跟進[6]:265。英國政府高度評價臺灣的政治民主化成就,並列為強化經貿關係的新興市場,除了增派駐臺人員,也積極發展與臺灣的經貿、科技、教育、能源、運輸、文創、金融及智慧城市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7]
歷史
北洋政府
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英國駐大清公使朱邇典支持袁世凱東山再起。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向英國派駐外交代表,由前清廷出使英國欽差大臣劉玉麟擔任。
1913年10月6日,英國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於首都倫敦設立中華民國駐大不列顛暨愛爾蘭聯合王國公使館(1927年,變更國號為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於首都北京設立大不列顛暨愛爾蘭聯合王國駐中華民國公使館,並互派公使。中華民國公使由原外交代表劉玉麟升任、英國公使由駐前清廷公使朱邇典續任。
1925年,發生英軍射殺中國人的沙基慘案,廣東軍政府號召粵港兩地逕行罷工示威,並對香港進行封鎖,是為省港大罷工。
國民政府
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北伐中,國民政府收回漢口、九江的英租界。
1928年12月20日,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幾近尾聲,英國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中華民國曾多次向英國求助被拒,蔣中正委員長甚至親自向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表示,中華民國政府可以提供20萬人替英國保衛香港,依舊被英國拒絕[8]。
1935年5月23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兩國於首都倫敦與南京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並互派大使。中華民國大使由原公使郭泰祺升任、英國大使由原公使賈德幹升任。
1938年10月,華南、華中相繼失陷,英國在華勢力範圍基本為日本控制;英國開始援華,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英國對華提供財政援助貨款共1,550萬英鎊,其中三分之二是1940年後提供,對華軍援微乎其微[8]。
1943年1月11日,《中英平等新約》在中國重慶簽署,除香港外,英國放棄在中國的特殊權利。[註 2]
1946年3月,英國在淡水紅毛城旁重新復館,作為英國領事館臺灣分館的辦公地點,一直租用至1972年。
1947年5月9日,中英雙方聯合發表新聞,即將簽訂中英空中運輸協定[9]:8351。5月16日,英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鮑毅德率官兵130餘人訪問福州[9]:8355。7月23日,《中英航空協定》在南京簽字[9]:8388。
1949年5月25日,美國國務院機密檔案紀錄:提到一名英國外交部的助理秘書德寧以個人的名義表示:「萬一有中國亡命政府或中國流亡政府設在臺灣──其目前還不是中國的合法領土──英國政府很可能就在淡水設立一間領事館作為英國在中國的大使館辦公室。」並提到德寧認為:「任何設在臺灣的中國政府都會處於一個非常模糊不清的處境,並且會給世界各國的政府以及尤其是聯合國帶來難題。」[10]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
1950年1月6日,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暫派臨時代辦商討建交事宜,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對英斷絕邦交,撤回駐英大使[11]:528。14日,外交部宣布關閉駐英國大使館。但英國於臺北淡水設置的駐臺北領事館(紅毛城)仍然維持其領務及商務功能。[12][13][14]同年7月26日,英國外交部官員楊格發表書面聲明稱:「英國政府在法律上承認中共為中國之合法政府……臺灣在法律上迄為日本領土,故無所謂臺灣政府。日本投降後當時之中國政府,經其餘盟國之同意,取得臺灣之臨時治理權,但仍須俟和約對其地位作最後之決定。」[15]11月30日,英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否決中共代表伍修權等提出之「美國侵略臺灣案」[16]。
1951年9月8日,英國簽署《舊金山和約》,該約規定日本放棄臺灣與澎湖,而未明定其歸屬。1958年9月11日,八二三炮戰期間,英國外相勞埃表示,美國協防外島乃至使用戰術性核武顯然會有連鎖反應的危險,而中華民國自外島撤軍則可加強其國際地位。[17]:227-236,266
1970年5月8日,新任英國駐淡水領事戴斐(Thomas Duffy)抵達臺灣履任[11]:787,為最後一位正式派駐臺灣的英國籍領事官。
1972年3月13日,英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撤離駐臺北領事館[12],並將其交由澳洲駐中華民國大使館代理。[12]1980年6月30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收回紅毛城。:291[18]1975年,英國鐵路工程師卜英騰(David Pointon)赴臺參與十大建設鐵路電氣化的北迴線路段工程。卜氏後於1987年至1992年間出任英國貿易促進會(英國在臺辦事處前身機構)臺北辦事處主任,任內完成了英國駐臺機構簽證、教育等機能的擴增[19]。
1994年7月1日,英國外交部回應該國國會於4月所公布的《對華關係報告書》,提及英國重視在臺灣的經濟利益並支持臺灣儘早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但英國政府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其主張臺灣為中國一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不可能與臺灣有外交及政治關係,在此前題下,英國政府已給予駐英國臺北代表處所有不具外交地位機構的合作與特權。對此,中華民國政府指英國的說法與現實不符。[20]
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大地震,英國派出六人搜救隊抵臺救災。[21][22]
2003年9月,歐洲議會和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會友臺小組共同倡議籌組「馬可波羅俱樂部」(Marco Polo Club)。2004年11月,在倫敦舉辦成立典禮暨第1屆年會。[23]
2009年6月,英國給予持中華民國護照之臺灣旅客短期停留免簽證之優惠;2011年12月,英國提供打工渡假簽證給臺灣青年,成為臺灣第七個打工渡假協議國。[24]
2012年7月,由倫敦數百家商店組成的「攝政街協會」為慶祝倫敦舉辦奧運,將206面參賽代表團旗幟懸掛於攝政街,中華民國國旗亦包含其中;但英國外交部遭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介入後將國旗撤下,改懸掛中華奧會旗幟。[25]
2018年9月7日,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一篇以《與臺灣團結,西方必須團結對抗中國霸凌臺灣》為題的文章中指出,臺灣是一個繁榮獨立的民主政體,面對著中國當局近年對臺灣的打壓,西方國家不能袖手旁觀應該團結一起對抗中國,而非僅為美國單打獨鬥。[26]
2018年9月20日,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仁安羌戰役遭日軍圍困,後來獲中華民國國軍解救的英國退役上尉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舉行葬禮,按照其遺願,由中華民國國防部派在英國的4名進修軍官擔任覆旗官,在棺木上覆蓋中華民國國旗。當年救出費茲派翠克的遠征軍113團團長劉放吾的兒子劉偉民,與駐英國代表林永樂到場致哀,劉偉民代表前總統馬英九致悼詞。[27]
2019年1月23日,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聲明以武力統一臺灣事,英國外交部主管聯合國及國協事務國務大臣艾哈邁德答覆議員質詢時表示,英國反對任何升高區域緊張情勢及阻礙和平解決議題的舉動[註 3],英方基於其對臺灣的長期立場,鼓勵兩岸進行建設性對話。[28]
2019年3月17日,英國王儲查爾斯訪問聖露西亞並出席慶祝獨立40周年酒會,中華民國駐聖露西亞大使沈正宗也獲邀,與查爾斯寒暄介紹臺灣。聖露西亞總理查士納向查爾斯表示,近年來臺灣協助聖露西亞許多經濟及社會發展計畫,例如瓦諾拉國際機場整建案等,查爾斯聽到後特別向沈正宗表示,希望臺灣能繼續堅定支持聖露西亞的發展。其後,查士納在Facebook公布查爾斯與沈正宗的合照。[29]3月20日,查爾斯訪問聖文森,中華民國駐聖文森大使何震寰應邀出席查爾斯到訪的軍禮儀式以及植樹活動,並與查爾斯對話交流。同日稍後,查爾斯訪問聖克里斯多福,中華民國駐聖克里斯多福大使李志強應邀出席查爾斯到訪的歡迎酒會,並與查爾斯對話交流。[30]
2019年10月16日,歐洲議會和德國、法國、英國等國會友臺小組共同成立「福爾摩沙俱樂部」(Formosa Club),強化跨國支持臺灣的力量。[31]
2020年1月11日,中華民國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後,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發表聲明「今天在臺灣舉行的總統及立委大選,見證了臺灣民主的活躍。我向臺灣人民就此次大選圓滿順利、向蔡英文博士及其政黨就其當選連任,表達祝賀之意。我希望兩岸之間能重啟對話,消弭雙方的不同,並建立海峽兩岸具建設性的關係。」[32]
2020年4月1日,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宣布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外交部指出,其中700萬片給英國與瑞士以及歐洲聯盟成員國、300萬片給美國、100萬片給中華民國的邦交國。[33]
2020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連任就職,英國上議院副議長羅根,以及下議院副議長伊凡斯表達祝賀。[34]
2020年5月31日,英國《週日快報》引述知情官員表示,中國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應變爭議還未解決,又加上處置香港的手段與威脅臺灣的行徑,都令英國越來越不滿。消息人士表示「如果我們最終承認臺灣,並與其他國家一起軍事援助臺灣,不要感到驚訝。」英國可能會在「5年內」正式承認臺灣主權,但在採取這個「核選項」之前,還可以透過多種方式支持臺灣。[35]
2020年7月30日,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逝世,英國上議院副議長加登表示哀悼。[36]
2021年4月2日,臺灣太魯閣號列車發生事故,造成重大傷亡,英國外交大臣拉布表示哀悼。[37]
2021年9月27日,英國皇家海軍里契蒙號巡防艦通過臺灣海峽。[38]
2021年10月6日,英國外交部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近期有大批軍機侵擾臺灣的防空識別區表示無助區域和平穩定。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日前受訪時也說,英國將尋求強化與熱愛自由民主政體的同盟關係,以挑戰惡意行為者與極權國家的影響力。[39]其後,特拉斯亦表態支持並承諾聲援立陶宛與臺灣發展關係。[40]10月21日,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擾臺灣防空識別區很危險,而且有可能引爆衝突。他同時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尋求一個和平的方式解決與臺灣的分歧[41]。
2022年1月26日,英國首相強森在國會回答議員的質詢時表示,「中國軍機近來出現在臺灣周遭的行為,無助於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我們需要的是兩岸人民進行和平且具建設性的對話。」[42]2月19日,強森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如果讓烏克蘭陷入危險當中,這種衝擊將在全世界引發反響。這些反響將在東亞聽到、將在臺灣聽到。人們會得出結論說,『侵略是有回報的』、『使用武力是有道理的』。」[43]
2022年4月27日,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發表外交政策演說,明確呼籲北約盟友必須確保臺灣等民主政體的自我防衛能力,並點名中國必須遵守國際規則。[44]
2022年8月3日,七大工業國組織外長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針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的兩岸局勢發表聯合聲明,重申該組織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立場,呼籲中國勿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同時提到各成員國的「一中政策」與「對臺立場」沒有改變,並鼓勵各方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以防誤解發生。[45]10日,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召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聲明「我指示官員召見中國大使,要求他就他的國家的行動做出解釋。我們看到北京近幾個月來的行動與言辭越來越咄咄逼人,這威脅到地區和平與穩定。」英國敦促中國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而不是通過威脅或使用武力;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館則回應「中方堅決反對、強烈譴責英方涉臺錯誤言論。」中國在臺灣島周邊軍演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當必要行動,合理合法。包括英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無權對此說三道四。[46]
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中華民國總統府與外交部表示深切哀悼。[47][48]駐英國代表謝武樵獲得邀請,在享有與各國弔唁元首、代表與王室成員同等待遇下,前往英國外交部轄管的蘭卡斯特府,代表政府與人民完成簽名留言致唁,英國對此表達感謝。[49]
2022年9月20日,英國首相特拉斯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國紐約舉行會談。特拉斯在會談中譴責中國最近的行動是「對臺灣的挑釁」,這對日本的影響也很大,雙方就共同應對「中國的戰略性威脅」達成共識;[50]25日,特拉斯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主持人問英國是否會與美國所說的一樣,在中國一旦入侵時在軍事上捍衛臺灣[註 4],特拉斯回答「我們決心與盟國合作,確保臺灣能夠自我防衛。」[52]
2022年11月15日,英國首相蘇納克接受記者訪問,當被問及英國政府是否會對臺灣提供武器,蘇納克回答「我們正在檢視所有政策,作為我們更新整合評估的一部分。我們對臺灣的政策很明確,不允許單方面改變現狀,必須是和平解決。我們已經準備好支援臺灣,對抗中國侵略。」[53]
2023年3月28日,英國下議院議長霍伊爾首次與駐英國代表謝武樵會晤。[54]
2023年4月5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過境美國洛杉磯,與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舉行會面,引起解放軍在臺灣周邊軍演。25日,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警告中國不要對臺灣進行任何攻擊,如果北京未能履行其國際義務,可能會引發國內與全球動盪。臺灣海峽的衝突將對世界供應鏈產生災難性影響,特別是先進半導體的供應鏈。[55]
2023年8月30日,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表示:「臺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臺灣擁有具國家地位的所有資格,包括常住人口、界定的領土、政府,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只是缺乏更廣泛的國際承認。」這是英國國會首度在官方文件上稱臺灣是「獨立國家」。[56]
2023年12月15日,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表示,航行自由是全球、國際普遍承認的自由,也涵蓋臺灣海峽,以及其他全球各國普遍承認的公海水域。英國軍艦有權通過。[57]
2024年1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後,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發表聲明,祝賀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勝選,並表示大選是臺灣充滿活力民主體制的明證,未來期待臺海兩岸在「沒有武力威脅,或者動用武力或脅迫」的情況下,重新透過建設性對話和平解決分歧。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克恩斯、工黨主管印太事務影子外交副大臣韋斯特亦表示祝賀。[58][59]
2024年4月3日,臺灣東部發生大地震,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在X(原Twitter)發文表示哀悼,另表示英國隨時準備提供支援。[60]
2024年5月14日,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表示「支持臺灣海峽的航行自由」。同年稍早,英國皇家海軍史佩號巡邏艦通過臺灣海峽。[61]
七大工業國組織領袖會議關於兩岸議題
2021年6月、2022年6月、2023年5月、2024年6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分別在英國、在德國、在日本、在義大利召開領袖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皆強調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呼籲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62][63][64][65]
關於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
1971年10月25日,英國與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裡的「中國」席次。日後在東亞外交政策上以「一個中國」政策為基準,但英國支持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以及推動臺灣與歐洲聯盟簽訂《經濟合作協定》(ECA)。英國國會亦設置臺英國會小組(British-Taiwanese All-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負責英國與臺灣建立工作聯繫,並推動相關合作計劃。[66]
1994年7月,英國支持臺灣儘早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20]
2007年9月,英國在聯合國大會中,對於中華民國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案,發言表示臺海問題應和平解決。[67]
200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執行委員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提出「要求世界衛生組織與尚未獲納入國際衛生條例2005之國家、地區及領土就國際衛生條例2005之執行建立直接溝通與聯繫」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另提出修正案,並以25國贊成、3國反對、5國棄權(包括英國)、1國缺席通過,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所提議案則不交付表決;[68]9月,英國外交大臣米勒班代表首相布朗函覆英國國會臺英國會小組共同主席溫特頓下議員,表示英國政府明確支持臺灣實質參與組織章程允許且臺灣有參與必要之專門性多邊機構,尤其強烈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憲章所揭櫫之原則—享有可達致之最高健康水準係全人類之基本權利.....英國政府歡迎臺灣本年採務實策略推動聯合國案,認為此一作法符合臺灣新政府就任以來臺海兩岸正面與建設性之發展趨勢。[69]
2009年5月,對於中華民國以中華臺北名稱獲邀成為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英國外交部國務大臣韋明浩於英國外交部網站發表歡迎聲明,強調臺灣有意義參與此全球衛生網絡的重要性,並期盼臺海兩岸繼續藉由直接對話化解歧見,以強化臺海穩定。[70]
2018年11月,英國國會臺英國會小組共同主席伊凡斯下議員及羅根上議員發表聯合聲明,支持臺灣參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何樂邦下議員則向英國政府提出書面質詢,內政部主管警政及消防業務國務大臣赫德函覆表示,英國政府一向認為臺灣在打擊組織犯罪等全球性議題可做出有意義貢獻,並已就臺灣參與INTERPOL為觀察員與國際夥伴進行討論。外交部主管國協及聯合國事務國務大臣艾哈邁德函覆臺英國會小組榮譽會長史迪爾也表達相同立場。[71]
2019年4月,英國衛生暨社會照護部國務大臣杜爾尼-普萊斯及外交部國務大臣菲爾德表示,英國將持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不以國家為參與要件且可做出具體貢獻的國際組織,相信世界衛生大會(WH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技術性會議符合此等要件;英國在臺辦事處亦表示,英國政府已向WHO表態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本年WHA,英國亦將繼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WHA。[72]同月15日,歐洲議會友臺小組主席和英國、德國、法國等國會友臺小組主席聯名致函WHO呼籲邀請臺灣出席WHA。[73][74]5月21日,英國衛生暨社會照護部國務大臣布萊克伍德在WHA以間接方式表達,全球化導致健康危機蔓延速度加快,將相關政府納入WHO更顯其重要,共享其處理全球健康安全議題寶貴經驗及專業。[75]
2020年2月,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英國國會臺英國會小組共同主席羅根上議員與榮譽會長史迪爾聯名致函WHO幹事長譚德塞,促請更正WHO疫情報告中對臺灣的不當稱呼與儘速讓臺灣參與WHO。[76]5月7日,在美國與日本領銜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向WHO對外關係執行主任艾里森與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Steven Solomon)發出外交照會,敦促接納臺灣成為WHA觀察員。[77]6月4日,陳建仁以中華民國(臺灣)前副總統身分應英國下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杭特的邀請,以視訊方式出席聽證會,分享臺灣追蹤疫情的經驗,並強調臺灣若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O,將是臺灣、WHO與國際社會的三贏局面。[78]
2021年5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英國倫敦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首次直接提到臺灣,表示「我們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WHO活動與WHA,國際社群要能從所有夥伴獲利,包括臺灣抗疫成果」、「我們強調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79]
2022年5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德國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爭端,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WHA及WHO的技術會議。[80]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杜耿涵致函WHO幹事長譚德塞與英國衛生大臣賈維德,強力敦促依據G7與WHO會員國建議,恢復臺灣在WHA的觀察員地位並邀請臺灣出席第75屆大會。[81]
2023年4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日本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表示「我們重申臺灣海峽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敦促兩岸問題和平解決。G7成員在臺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包括所表明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未改變。」對於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則強調「我們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WHA和WHO技術會議,國際社會應從所有夥伴的經驗中受益。」「如果國家性質並非必要條件,則做為正式成員參加;若國籍為必要條件,則以觀察員或來賓身分參與。」[82]5月,英國衛生暨社會照護部國務大臣昆斯在WHA表示「我們仍相信WHO能越來越強大,但能夠匯集來自各地的專業知識仍是最重要的目標,在這個精神之下,臺灣應該被容許成為WHA的觀察員,並在所有技術會議得到有意義的參與。」[83]英國在臺辦事處、澳洲辦事處、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臺協會、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立陶宛貿易代表處、美國在臺協會發佈聯合新聞稿,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WHO,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84]
2024年4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在義大利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共同聲明》表示,臺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呼籲兩岸議題必須用和平方式解決。G7成員支持臺灣以觀察員、或來賓的身分,有意義參與非以國家身分為前提的國際組織,包括WHA與WHO技術會議。聲明另指出,G7成員對臺灣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包括現行的一中政策。[85]5月,英國在臺辦事處、澳洲辦事處、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臺協會、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立陶宛貿易代表處、美國在臺協會發佈聯合新聞稿,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WHO,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86]6月,G7在義大利召開領袖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重申此一立場。[65]
人員互訪(1992年至今)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總統夫人周美青[87][88]、前總統李登輝[89]、馬英九[90]、前副總統連戰[89][91][92]、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陳唐山[93]、國民大會議長錢復[94]、司法院長翁岳生[95]、賴浩敏[87]、考試院長許水德[96]、姚嘉文[97][98][92]、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95][98]、廖俊智[7]、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95]、財政部長顏慶章[99]、林全[98]、經濟部長王志剛[100]、林義夫[95]、法務部長陳定南[99]、曾勇夫[87]、教育部長杜正勝[97][92]、蔣偉寧[101]、文化部長龍應台[88]、銓敘部長張哲琛[102]、外交部政務次長高英茂[91]、夏立言[93][103]、沈呂巡[104][87]、吳志中[105]、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張良任[103]、楊念祖[104]、李喜明[105]、衛生署長李明亮[95]、邱溫達[87]、環境保護署長沈世宏[103]、魏國彥[102]、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釗燮[91]、賴幸媛[87][101]、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管中閔[102]、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蘇蘅[87]、石世豪[88]、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魏哲和[95]、陳建仁[93]、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澄枝[89]、陳其南[98]、盛治仁[87]、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戴遐齡[101]、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05]、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瑤琪[97][98]、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龔照勝[98]、胡勝正[92]、曾銘宗[13]、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嘉誠[99]、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祝基瀅[96]、焦仁和[94][89]、張富美[95]、吳英毅[93][104]、陳士魁[13]、吳新興[105]、新聞局長程建人[94]、趙怡[89]、調查局長王光宇[89]、汪忠一[13]、蔡清祥[105]、行政院反恐怖行動管控辦公室主任郭臨伍[91]、國立故宮博物院長杜正勝[95]、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93]、臺北市長馬英九[89][95][91]、郝龍斌[101]、高雄市長陳菊[93][105]、桃園市長鄭文燦[105]、台灣團結聯盟主席蘇進強[91]、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7]。
2018年7月,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蘇嘉全率團訪問英國國會,並會見上議院議長佛勒男爵、上議院副議長暨首相對臺貿易特使福克納勛爵、下議院第一副議長霍伊爾爵士、臺英國會小組主席伊凡斯、臺英國會小組榮譽會長史迪爾勛爵。[106]
英國:前首相特拉斯[107][註 5]、不管部大臣夏普斯[13]、貿易暨工業部國務大臣威爾遜[100]、強生[99]、國際貿易部國務大臣韓斯[105][7][109]、交通部國務大臣潘寧[101]、商業企業暨法規改革部國務大臣托馬斯[103]、商業創新暨技能部國務大臣葛霖[87]、教育暨技能部國務大臣鄂東尼斯[92]、數位文化媒體暨體育部國務大臣維濟[88]、貿易暨投資署長貝爾德[88]、外交大臣氣候變遷特別代表金恩[7]、上議院副議長羅根[110][111]、福克納[111]、下議院副議長伊凡斯[87][101]、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蓋普[91]、柯恩詩[112]、下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史密斯[93]、下議院貿工委員會主席歐尼爾[96][113]、下議院歐洲事務監督委員會主席胡德[98]、蘇格蘭議會議長史迪爾[99]、蘇格蘭政府首席部長麥克里西[99]、倫敦市長傅柏德[97]、羅永成[93]、爾雅[87]、吳斐娜[102]、茅杰飛[105]、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長紀登斯[95]、文化協會執行長戴維森(Martin Davidson)[102]、世界國際法學會執委會主席史寧[91][92]、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總裁科勒[114]。
1992年9月,甫卸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抵臺訪問,受到總統李登輝設宴款待。李登輝讚揚其為洞察國際情勢具有卓越領導能力的女中豪傑;[115]1996年1月,柴契爾夫人再度抵臺訪問會見總統李登輝,就兩岸關係與香港問題相互交換意見。[116]
2014年10月,英國上議院議長杜淑珊女爵抵臺訪問,會見總統馬英九及立法院長王金平,是首位訪臺的英國國會上議院議長。[117]
2015年1月,英國交通部內的國務大臣克雷默爵士率鐵道貿易訪問團拜會臺北市長柯文哲並致贈一枚懷錶。柯文哲回答記者笑說,平常沒用錶,可轉送別人或「破銅爛鐵可以賣一些錢」,相關發言引發爭議。隔日,克雷默受訪時說,她知道因不了解臺灣文化,給了錯誤禮物,但時間很寶貴,鐘錶在英國是很好的禮物,並進一步表示不了解這禮物對臺灣來講有其他意涵,在這次行程中學到些新東西。[118]而柯文哲也為這一事件表示道歉。[119]
代表機構
1950年6月,中華民國於英國首都倫敦設立具大使館功能的自由中國新聞處,以處理斷交後的雙邊關係。1963年9月,更名為自由中國中心(Free Chinese Centre)。1992年4月15日,再更名為駐英國臺北代表處(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 K.)。1998年4月25日,另於蘇格蘭首府設立駐愛丁堡辦事處。[12][13][4]
1976年2月,英國於其首都倫敦及中華民國首都臺北設立英國貿易促進會(Anglo-Taiwan Trade Committee),以彌補撤離領事館後之職能。1989年6月,成立簽證組。1993年10月15日,英國貿易促進會及英國教育中心(Anglo-Taiwan Education Centre)合併擴編為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British Trade and Culture Office,BTCO)。2015年5月26日,辦事處在處長胡克定任內更名為英國在臺辦事處(British Office Taipei)。[12][13][5]
事件
2014年7月17日,駐英國代表劉志攻前往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倫敦總部拜會總裁查克拉巴提,除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簽署「臺灣—歐銀技術合作基金」增資協議,並就參與歐銀在受援國推動之合作計畫廣泛交換意見。[120]
2020年1月2日,中華民國空軍救護隊一架UH-60M黑鷹直升機在新北市烏來區失事墜毀,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等8人罹難。英國在臺辦事處發文哀悼,表示「致上我們最深切的慰問之意,也祝福受傷者早日康復」;[121]7月30日,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逝世,英國在臺辦事處發文哀悼,英國外交部對李登輝的逝世感到哀痛,強調其對臺灣民主化過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帶領臺灣從1980年代戒嚴過渡到1996年完全民主化,並稱「李博士對現今臺灣人民能享有充滿活力的民主社會」有重大影響,值得受到讚揚。[122]
經濟
背景
英國國際貿易部向來重視臺灣市場,以參展、組團與邀訪等方式積極開拓,重點拓銷項目包括金融科技、再生能源與離岸風力發電、融資、智慧城市、生技與醫藥、酒類、肉類產品等;臺灣廠商則以參加英國各項國際商展、專業展覽或在英國設立據點等方式開拓英國市場。[123]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首都倫敦設立臺灣貿易中心。[124]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亦在倫敦設立駐英國代表處經濟組。[125]
年分 | 貿易總額 | 年增減 | 排名 | 出口至英國 | 年增減 | 排名 | 自英國進口 | 年增減 | 排名 |
---|---|---|---|---|---|---|---|---|---|
2018 | 5,935,868,441 | ▲4.116% | 17 | 3,858,185,409 | ▲2.716% | 13 | 2,077,683,032 | ▲6.819% | 22 |
2019 | 5,597,523,118 | ▼5.700% | 18 | 3,576,073,222 | ▼7.312% | 13 | 2,021,449,896 | ▼2.706% | 23 |
2020 | 5,247,568,886 | ▼6.252% | 17 | 3,344,374,191 | ▼6.479% | 13 | 1,903,194,695 | ▼5.850% | 25 |
2021 | 6,524,746,061 | ▲24.338% | 18 | 4,148,962,338 | ▲24.058% | 15 | 2,375,783,723 | ▲24.831% | 24 |
2022 | 6,643,995,074 | ▲1.828% | 21 | 4,051,000,802 | ▼2.361% | 16 | 2,592,994,272 | ▲9.143% | 24 |
2023 | 6,353,177,465 | ▼4.377% | 19 | 3,626,131,446 | ▼10.488% | 16 | 2,727,046,019 | ▲5.170% | 21 |
2023年的兩國貿易項目如下:
出口至英國的前10大項目為:電話機(包括智慧型手機),以及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之有線或無線網路通訊器具;碟片、磁帶、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智慧卡與其他錄音或錄製之媒體;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自動資料處理機、磁性或光學閱讀機;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螺旋鉤、車用螺釘、鉚釘、橫梢、開口梢、墊圈與類似製品;機動車輛所用之零件與附件;雷達器具、無線電導航器具與遙控器具;石油與提自瀝青礦物之油類(原油除外)、以石油或瀝青質礦物為基本成份之未列名製品、廢油;非動力之兩輪與其他腳踏車;機器腳踏車與腳踏車裝有輔助動力者、邊車等。[127]
自英國進口的前10大項目為:未變性之乙醇以及烈酒、利口酒與其他含酒精成分之飲料;渦輪噴射引擎、螺旋槳推動用渦輪機與其他燃氣渦輪機;小客車與其他主要設計供載客之機動車輛;特殊物品,含進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醫藥製劑;離心分離機、液體或氣體過濾與淨化機具;內科、外科、牙科或獸醫用儀器與用具;計量或檢查用儀器與器具、定型投影機;理化分析用儀器與器具、計量或檢查粘性、多孔性、膨脹性、表面張力與類似性能之儀器與器具,計量或檢查熱量、音量或光之儀器與器具、理化分析用切片機;製造半導體、積體電路與平面顯示器用之機器與器具、零件與附件等。[128]
2023年,臺灣是英國非電動腳踏車、電動腳踏車以及腳踏車零配件第1大進口來源;機械與資料處理設備第14大進口來源、汽車零配件第5大出口對象、醫療器材第13大出口對象、[129]英國威士忌第4大出口對象。[130]
投資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截至2023年,臺商前往英國的總投資金額約32.96億美元,佔臺商對歐洲總投資金額約24.79%,排名第2,僅次於荷蘭。投資件數計有235件,佔臺商對歐洲總投資排名第2,僅次於德國。在英國的投資以商業不動產為最大宗,電子資訊廠商以設立銷售據點為主,銷售據點亦多具有維修、倉儲、發貨的功能,大多數設立於人口較稠密的東南英格蘭地區,尤其是大倫敦區以及臨近的外圍城鎮,例如斯勞、米爾頓凱恩斯、赫默爾亨普斯特德等地。臺商包括華碩、長榮海運、聯發科技、友訊科技、微星科技、宏達國際電子、百德機械(QUASER Group),以及臺灣銀行、第一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華南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130][131]
1995年11月,中華映管在英國蘇格蘭投資2億6,000萬英鎊設廠生產陰極射線管,為當地帶來3,300個工作機會,是英國史上最大單筆投資案。該廠第1期工程於1997年11月舉行開幕典禮,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及蘇格蘭事務大臣均應邀出席。[96]
1998年,臺灣廠商不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在英國有多筆投資案,其中宏碁集團所屬明基電通即於威爾斯投資4,000多萬美元,設廠生產監視器等電腦周邊設備產品。1998年7月,英國王儲查爾斯以晚宴歡迎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肯定其在英國投資的貢獻。[94]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截至2022年,英國前往臺灣的總投資金額約115.60億美元,佔歐商對臺灣總投資金額約17.04%,排名第2,僅次於荷蘭。投資件數計有1,378件,佔歐商對臺灣投資件數約22.81%,排名第1。投資類別為金融證劵、顧問管理、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菸酒類等。英商包括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奧雅納、貝宜系統、帝亞吉歐、葛蘭素史克、國際航太集團(MB aerospace)等。臺灣也是英國在亞太地區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技術輸出對象,已有超過20多家英國離岸風電業者在臺灣設立營運據點,其中部分業者亦將臺灣據點設為亞太地區營運總部。[130]
組織
會展
目前舉辦的有:臺英次長級經貿對話會議(2023年第26屆)、智慧財產權對話會議(2023年第12屆)、能源對話會議(2023年第5屆)、農業對話會議(2023年第6屆)、再生能源圓桌論壇(2023年第18屆)、半導體對話會議(2023年)、經貿工作階層對話會議(2023年)、局長級工作階層會議(2022年)、智慧城市論壇等。[130][134]
交流
教育
英國於1989年在臺灣成立英國教育中心(Anglo-Taiwan Education Centre),用以推展文教業務及提供臺灣學生赴英國留學、進修等資訊服務,該中心於1993年與英國貿易促進會合併擴編為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即今日的英國在臺辦事處。[96]
近年來,臺灣留學英國的學生持續增加,包括就讀正規學校及短期進修在內,每年約20,000人,而英國也是臺灣赴歐洲留學的首選。[105]
文化
自2013年起,推動「臺灣文化光點計畫」,並與英國索立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倫敦大學柏貝克學院、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等機構合作推出系列文化活動,將臺灣文化推廣至英國社會;2014年起,舉辦「愛丁堡國際藝穗節-臺灣季」活動。[7]
社運
2007年,臺灣旅英僑學界人士在倫敦舉行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等活動,英國國會臺英國會小組共同主席福克納等議員到場支持。[92]
2019年5月,英國外交部在Twitter發文表示,恭喜臺灣成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首例,並感謝臺灣同志人權鬥士林志杰(Jay Lin)讓臺灣的下一代將會知道身為同志是可以的。[135]
司法
1997年11月,1名臺灣赴英國留學生在曼徹斯特大學遭搶劫遇刺身亡。12月,中華民國外交部常務次長歐鴻鍊召見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柯安龍表達關切,要求對臺灣僑民與留學生提供安全保障。校方也將追贈其博士學位。[136]
協定
日期 | 簽署 | 備註 |
---|---|---|
1927年2月19日 | 《收回漢口英租界之協定》 | |
1927年2月20日 | 《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協定》 | |
1928年12月20日 | 《中英關稅條約》 | |
1929年10月31日 | 《收回鎮江英租界換文》 | |
1930年4月8日 | 《中英外交官領事官等用品相互免稅辦法換文》 | |
1930年4月18日 | 《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 | |
1930年9月17日 | 《收回廈門英租界換文》 | |
1930年9月19日 | 《解決中英庚款換文》 | |
1935年4月9日 | 《中英會勘滇緬南段界務換文》 | |
1937年12月18日 | 《中英關於英國皇家航空公司飛往中國領土換文》 | |
1939年1月24日 | 《中英關於開辦中國西南與緬甸通航換文》 | |
1940年3月15日 | 《中英續借劉公島房屋便利換文》 | |
1940年6月11日 | 《中英關於天津存銀問題換文》 | |
1941年6月18日 | 《中英滇緬南段界務換文(附共同開發爐房礦產換文)》 | |
1943年1月11日 | 《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 | |
1944年5月2日 | 《中英財政援助協定》 《中英租借協定》 |
|
1945年7月7日 | 《中英關於駐在彼此領土內之軍隊人員管轄權問題換文》 | |
1947年7月23日 | 《中華民國政府與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間空中運輸協定》 | |
1948年1月12日 | 《中英關於中國海關與香港政府間關務協定之換文》 | [註 6] |
1948年5月18日 | 《中英移交艦艇換文》 | |
1991年6月7日 | 《中華民國經濟部商品檢驗局與英國標準協會品保部間協議書》 | [註 7] |
1991年8月22日 | 《(中華民國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協會科學合作備忘錄》 | [註 8] |
2000年3月20日 | 《駐英國臺北代表處與駐臺北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智慧財產權相互承認合作辦法》 | 以下簡稱臺英 |
2000年 | 《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與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合作備忘錄》 | [138] |
2001年9月25日 | 《臺英教育文化協定》 | [註 9] |
2002年3月7日 | 《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與英國倫敦工程及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合作備忘錄》 | |
2002年4月8日 | 《臺英避免所得稅及財產交易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定 》 | [註 10] |
2007年1月16日 | 《臺灣與英國跨業金融監理相互合作瞭解備忘錄》 | |
2009年11月12日 | 《臺英航空服務營運協定》 | [103] |
2010年 | 《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與英國生物技術暨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合作備忘錄》 | [138] |
2013年6月21日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臺灣研究計畫合作瞭解備忘錄(2012-2015)》 《臺灣文化光點計畫合作備忘錄》 |
[註 11] [141] |
2013年9月13日 | 《臺英智慧財產權合作瞭解備忘錄》 | |
2014年5月 | 《臺英核能產業合作備忘錄》 《臺英經貿交流合作備忘錄》 《臺英開放資料合作備忘錄》 |
[102] |
2015年5月22日 | 《臺灣劍橋大學獎學金備忘錄》 | [註 12] |
2015年10月30日 | 《臺英科技合作備忘錄》 | [註 13] |
2016年3月31日 | 《臺灣牛津大學研究生獎學金契約》 | [105] |
2016年4月15日 | 《臺灣司法主管機關與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主管機關間移交受刑人協議》 | |
2017年2月22日 | 《臺北市與格林威治皇家自治市智慧城市合作備忘錄》 《臺北市與彼得伯勒市智慧城市合作備忘錄》 |
[142] |
2017年9月27日 | 《臺灣阿里山森林鐵路與英國威爾普蘭菲爾鐵路合作意向書》 | [註 14] |
2017年12月2日 | 《臺英專利程式上生物材料寄存相互合作瞭解備忘錄》 | [144] |
2018年12月3日 | 《國防醫學院與倫敦帝國科學、工程暨醫學院合作備忘錄》 《三軍總醫院與倫敦帝國科學、工程暨醫學院合作備忘錄》 |
[145] |
2019年12月6日 | 《臺英有關飛航事故調查合作之瞭解備忘錄》 | [註 15] |
2020年11月2日 | 《臺英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群聚會議暨合作備忘錄》 | [註 16] |
2021年1月28日 | 《臺英農業合作備忘錄》 | [130] |
2021年3月30日 | 《臺英自動交換金融帳戶資訊以增進國際稅務遵循協議》 | [130] |
2022年11月9日 | 《臺英創新研究發展合作備忘錄》 | [130] |
2023年7月7日 | 《臺英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 | [註 17] |
2023年11月8日 | 《臺英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 | [148] |
簽證
英國給予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的中華民國護照之中華民國國民可以免簽證入境,每12個月內總計可停留6個月。經英國轉機,亦無需簽證。英國自2024年11月27日起實施「電子旅行憑證」(ETA)入境制度,自2025年1月8日起,皆須持有ETA方可入境英國。[149][150][151]
英國國民持有英國護照者也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90天,可申請再延期90天。[152][153][註 18]
此外,雙邊每年皆提供特定名額的18-30歲青年度假打工簽證(臺灣提供英國為期1年,英國則提供臺灣為期2年,皆必須未曾取得此種簽證)。[154][155]
交通
航空
客運
兩國有直航班機,雙邊航班往來的城市如下(截至2023年7月17日):
中華民國 | 英國 |
---|---|
臺北 | 倫敦(中華航空)(長榮航空中途停靠曼谷) |
事件
英國在2016年將臺灣納入登記旅客快速通關計畫(Registered Traveller Service, RTS)適用區後,成為會員者,入境英國可使用英國及歐盟成員國護照持有人查驗櫃檯;持有晶片護照則可使用ePassport通道,以及免填入境表格等便利待遇。[149]
駕車
自2022年1月1日起,中華民國與英國實施免試互換駕駛執照。依規定成為英國住民12個月以上者,於5年內可向英國交通部駕照暨行照監理局(DVLA)申請換發英國駕駛執照。居留12個月以內與在英國停留185天以內之短期訪客,持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即可在英國駕車1年,使用國際駕照時,必須同時出示中華民國汽車駕駛執照;持許可停留或居留證明文件的英國駕照持有者亦可向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局申請換發汽車駕駛執照,效期6年,屆滿可申請換發新駕照,如取得外僑永久居留證者可持駕照駕車至年滿75歲止。[156][157][158]
注釋
- ^ 2012年9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1][2]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副處長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者任副總領事銜副處長。[3]
註:部分駐外機構名稱雖使用「辦事處」,但層級等同「代表處」,館長為代表。 - ^ 中文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寄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 ^ We oppose any action which raises tensions in the region and hinders the chances of peaceful settlement of any issues
- ^ 2022年9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訪問時表示「中美兩國在很久以前,簽署一份協議,那就是『一中政策』,並且讓臺灣對獨立一事,進行自我判斷。但美方對臺灣獨立,不會有所行動,也不鼓勵。」主持人問「美方是否會協防臺灣?」拜登回答「會,如果事實上發生了前所未有攻擊的話。」主持人再追問「所以你的意思是,若中國武力犯臺,跟烏克蘭遭到俄羅斯入侵的狀況不同,美軍、美國男人與女人,都會保衛臺灣?」拜登再回答「會」。但節目中也提到白宮官員強調,美國對臺政策並沒有改變。[51]
- ^ 是繼柴契爾夫人於1992年與1996年訪問臺灣之後,相隔27年再有前英國首相訪問臺灣。[108]
- ^ 1948年10月18日修正
- ^ 1991年11月4日簽署備忘錄
- ^ 1999年4月7日、2008年2月15日續簽[93]
- ^ 2005年11月4日[102]、2011年11月4日續簽[102]
- ^ 2002年12月12日修正換函。2021年8月19日簽署協定及其附錄議定書[123]
- ^ 2016年11月29日續簽(2015-2018)[139]、2018年10月4日續簽(2018-2021)[140][141]
- ^ 由中華民國教育部與英國劍橋大學共同簽署。[13]
- ^ 由中華民國科技部與蘇格蘭愛丁堡皇家學會共同簽署。[13]
- ^ 雙方締結為姊妹鐵路,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第7條姊妹鐵路。[143]
- ^ 全稱《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中華民國臺灣)以及航空事故調查局(英國)有關飛航事故調查合作之瞭解備忘錄》。
- ^ 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與英國化合物半導體應用創新中心(CSA Catapult)共同簽署。[146]
- ^ 臺灣人在英國可使用健保卡在當地就醫,而英國人在臺灣就醫也可使用英國健保卡。[147]
- ^ 免簽證政策僅適用於英國公民。英國國民(海外)可申請落地簽證,但英國海外領土公民則需要申請簽證。
參考文獻
- ^ 外交部針對本(8)月31日媒體報導我駐無邦交國家代表對內改稱「大使」事,特澄清說明. 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聞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9).
- ^ 陳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中央通訊社.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9).
- ^ 駐外機構組織通則. 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6-13 [2022-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 ^ 4.0 4.1 駐外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4-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4).
- ^ 5.0 5.1 駐臺外國機構.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31).
- ^ 徐慧怡、申佩璜、張銘忠、王樂生、王冠雄、河凡植、洪德欽、陳在方、王震宇、劉大年、黃兆揚、麥瑞禮、羅至美、李俊毅、陳彥豪. 外交與國際談判的藝術與智慧. 五南出版. 2020. ISBN 9789865221041.
- ^ 7.0 7.1 7.2 7.3 7.4 7.5 《中華民國10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4-02).
- ^ 8.0 8.1 〈蘇聯、英國、美國對華援助〉. 《明報》. 2015-08-09: 新聞專題A12–A13版.
- ^ 9.0 9.1 9.2 李新 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 編,韓信夫、姜克夫 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The Far East: China(194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igital Collections
- ^ 11.0 11.1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臺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 ^ 12.0 12.1 12.2 12.3 12.4 台英關係.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中華民國104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30).
- ^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附錄五、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一覽表〉.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1).
- ^ 酆邰. 《台灣法律地位問題的研究》.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5: 第60頁.
-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正式紀錄 第七十二號 第五三0次會議. 紐約發拉星草場: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1950-11-30 [2015-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4) (中文(繁體)).
- ^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辦公室委託蘭德公司研究著作、謝永湉譯,1985年,《一九五八年臺灣海峽危機》,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 薛化元:《戰後臺灣歷史閱覽》,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0年,ISBN 9789571159102
- ^ 白富美. 推動中英經貿交流貢獻多 英首位駐台代表獲女王表揚. 經濟日報. 1992-01-13: 9.
- ^ 20.0 20.1 公眾外交協調會. 英國外交部本(八十三)年七月一日就該國國會四月間所公布.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4-07-01 [2019-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內政部消防署統計]中時新聞資料庫,1999/10/5
- ^ [國際搜索隊陸續離臺]工商時報,1999/09/24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歐盟各國國會暨歐洲議會友台小組成員倡議籌組「馬可波羅俱樂部」致力強化我與歐盟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4-11-13 [2019-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 ^ 打工度假新選擇! 英國開放2年簽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1.11.01 TVBS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中國大陸阻撓我國際空間事例(101年事例)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28).
- ^ 國際中心. 【西方媒體反動中國】《半島電視台》深入台灣統派 憂言論自由成中國滲入漏洞. 上報. 2018-09-09 [2018-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9).
- ^ 諶悠文. 青天白日旗覆棺 英老兵遺願得償. 中時電子報. 2018-09-22 [2018-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英國外交部副部長Lord Ahmad of Wimbledon公開表示反對中國對臺灣採取任何軍事威脅.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1-25 [2019-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簡恆宇. 美國外交官員、英國王室成員都見他!我國大使與查爾斯王儲會面 聖露西亞總理秀合照. 風傳媒. 2019-03-21 [2019-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8).
- ^ 簡恆宇. 哪一個國家最早承認加勒比海島國「聖克里斯多福」獨立?台灣大使為英國查爾斯王儲解惑. 風傳媒. 2019-03-23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中央社. 歐德法英4大議會議員挺台 成立福爾摩沙俱樂部. 聯合新聞網. 2019-10-17 [2019-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 ^ 呂伊萱. 英國政府祝賀「蔡英文博士」連任 籲兩岸重啟對話. 自由時報. 2020-01-12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張庭瑋. 1000萬片台製口罩捐贈配額曝光 外交部:歐盟700萬、美國200萬、友邦100萬. 上報. 2020-04-01 [202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4).
- ^ 禮賓處. 「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各國政要致賀影片名單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05-20 [2020-05-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06).
- ^ 王巧文. 英媒:若中國路線不變 英國可能5年內承認台灣. 聯合新聞網. 2020-06-01 [2020-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1).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再次感謝國際社會及友人續向我國李前總統辭世事表達哀悼及慰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08-08 [202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 ^ 中央社. 台鐵出軌》太魯閣號事故 英國捷克外相致哀. 自由時報. 2021-04-02 [2021-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3).
- ^ 蔡佳敏、盧映孜. 英巡防艦通過台灣海峽 航母打擊群深耕印太. 中央社. 2021-09-27 [2021-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9).
- ^ 中央社. 外交部感謝英國關切台海 盼更多理念相近國發聲. 聯合新聞網. 2021-10-07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0).
- ^ 綜合報導. 英國新外相支持台灣、立陶宛友好 中國跳腳:不要製造新障礙. 自由時報. 2021-10-16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 ^ 英国国防大臣警告北京,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恐引爆冲突. [2021-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0).
- ^ 綜合報導. 請問英國首相怎麼看?強森:共機擾台無助台海和平. 自由時報. 2022-01-26 [2022-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4).
- ^ 古莉. 英國:若西方不支持烏克蘭 台灣將受威脅.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2022-02-19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1).
- ^ 歐洲司. 外交部誠摯感謝英國外相呼籲確保台灣等民主政體有自我防衛能力.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04-28 [2022-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3).
- ^ 王少筠. 共軍演習前夕 G7外長聯合聲明: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中時電子報. 2022-08-04 [2022-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0).
- ^ 英國召見中國駐英大使,要求解釋北京對台“咄咄逼人的”升級行動. 美國之音. 2022-08-11 [2023-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 蔡總統表達深切哀悼及誠摯慰問.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2-09-09 [2022-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 ^ 歐洲司.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外交部表達最深切及誠摯慰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09-09 [2022-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1).
- ^ 崔慈悌. 駐英代表謝武樵獲邀 代表我政府簽名弔唁英國女王. 中時新聞網. 2022-09-18 [2022-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1).
- ^ 林翠儀. 日英首相會談 特拉斯譴責「中國對台灣的挑釁」. 自由時報. 2022-09-21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30).
- ^ 施旖婕. 【有片】拜登明確Yes「防衛台灣」! 若中國武力犯台「美軍會出兵保衛」. 鏡周刊. 2022-09-19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7).
- ^ 中央社. 英首相特拉斯:英國決心與盟國合作 確保台灣能自我防衛. ETtoday新聞雲. 2022-09-25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5).
- ^ 施旖婕. 英國版「抗中保台」! 首相蘇納克:準備好支援台灣、對抗中國侵略. 鏡周刊. 2022-11-15 [2022-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7).
- ^ 陳韻聿. 英國下議院議長首接見台灣駐英代表 盼強化雙邊關係 - 政治. 中央社 CNA. 2023-03-30 [2023-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1) (中文).
- ^ 楊明娟. 英國警告中國 與台灣任何衝突將衝擊全球. 中央廣播電臺. 2023-04-26 [2023-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5).
- ^ 中央通訊社. 外相將訪中國 英國會報告首度稱台灣是獨立國家. 自由時報. 2023-08-30 [2023-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 (中文).
- ^ 中央社. 英防相:英國軍艦有權通過台灣海峽. 自由時報. 2023-12-15 [2024-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6).
- ^ 歐洲司. 外交部誠摯感謝歐盟及歐洲國家祝賀我國順利完成總統及立法委員.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4-01-14.
- ^ 陳韻聿. 中駐英使館稱台選舉是中國內部事務 台灣駐處反擊. 中央通訊社. 2024-01-15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7).
- ^ 古莉. 台灣強震已9人遇難 歐洲理事會主席 英國外相發文支持台灣民眾.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2024-04-03 [2024-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7).
- ^ 吳寧康. 英巡邏艦今年曾低調穿越台海 英防相再提航行自由. 中央廣播電臺. 2024-05-16 [2024-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0).
- ^ 簡恆宇. G7領袖峰會公報首度提台海和平 要求再度調查中國新冠疫情起源. 風傳媒. 2021-06-13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 ^ 林育立. G7公報再度關切台海 鼓勵和平解決爭端. 中央通訊社. 2022-06-28 [2022-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2).
- ^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七大工業國集團」領袖峰會聯合公報重申重視台海和平穩定,外交部表達高度歡迎與誠摯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05-20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4).
- ^ 65.0 65.1 孫宇青、蘇永耀. G7:台海穩定很重要. 自由時報. 2024年6月16日.
- ^ 駐英國臺北代表處:臺英關係. [2019-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我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案在第62屆聯合國大會獲各方高度重視.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7-09-22 [2019-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巴拉圭等友邦在WHO第122屆執委會議為我執言.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8-01-24 [2019-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歡迎英國對本(97)年我聯合國案表達友好立場.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8-09-30 [2019-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各國公開支持我獲邀成為本(2009)年「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9-05-11 [2019-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8).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我推動參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案訴求普獲國際支持,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1-16 [2019-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 ^ 新唐人亞太臺. 美英加歐公開挺台參與WHO 台籲世衛速邀請. 新唐人電視臺. 2019-04-13 [2020-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中央社. 跨國串連 歐洲5友台小組主席挺台出席WHA. 中央社. 2019-04-16 [201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6).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歐洲議會首度串連英、法、德三國國會友臺小組主席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呼籲促成臺灣出席第72屆世衛大會,外交部對此表達歡迎及誠摯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16 [201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1).
- ^ 中央社. WHA開幕首日 美德英發言挺台. 聯合新聞網. 2019-05-21 [2019-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 ^ 黃啟霖. 台英國會小組致函譚德塞 支持台灣參與WHO. 中央廣播電臺. 2020-02-07 [202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中央社. 美日加英法德澳紐八國 力挺台灣成為WHA觀察員. 聯合新聞網. 2020-05-10 [2020-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1).
- ^ 中央社. 陳建仁視訊出席英國會聽證會 分享台灣防疫經驗. 聯合新聞網. 2020-06-04 [2020-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
- ^ 簡恆宇. G7外長公報首次直接提到台灣 表態挺台加入WHO、籲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風傳媒. 2021-05-06 [2021-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 ^ 游凱翔. 外交部:世衛大會將舉行 G7外長公報挺台具意義. 中央社. 2022-05-15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 ^ 歐洲司. 外交部誠摯歡迎盧森堡國會、捷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及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通過友我決議、動議及透過致函,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5月20日.
- ^ 林翠儀. G7外長會議閉幕 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 自由時報. 2023-04-19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4).
- ^ 世衛大會拒台! 日英法捷加等國代表發言挺台. 鏡電視新聞臺. 2023-05-23 [2023-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 ^ 仇佩芬. 【不顧中國反對】8國駐台代表處發聯合新聞稿 挺台參與世衛大會. 上報. 2023-05-18 [2023-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5).
- ^ 石秀娟. G7外長聲明:台海和平對國際安全繁榮不可或缺. 中央通訊社. 2024-04-20 [2024-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2).
- ^ 國際組織司. 外交部誠摯感謝理念相近國家駐台機構聯合聲援力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衛生大會」.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4年5月24日 [2024年5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年5月27日).
- ^ 87.00 87.01 87.02 87.03 87.04 87.05 87.06 87.07 87.08 87.09 87.10 《中華民國100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8-10).
- ^ 88.0 88.1 88.2 88.3 88.4 《中華民國102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2-02).
- ^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30).
- ^ 張柏源. 馬英九赴英國演說:改變台灣現狀必須是和平民主 否則台人不會接受. Newtalk新聞. 2023-07-28 [202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1).
- ^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中華民國95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 ^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 ^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中華民國97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 ^ 94.0 94.1 94.2 94.3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 ^ 95.00 95.01 95.02 95.03 95.04 95.05 95.06 95.07 95.08 95.09 《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3).
- ^ 96.0 96.1 96.2 96.3 96.4 《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0).
- ^ 97.0 97.1 97.2 97.3 《中華民國93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4).
- ^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中華民國94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3).
- ^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3).
- ^ 100.0 100.1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 ^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中華民國101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2-13).
- ^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0-21).
- ^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中華民國98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7).
- ^ 104.0 104.1 104.2 《中華民國99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8-13).
- ^ 105.00 105.01 105.02 105.03 105.04 105.05 105.06 105.07 105.08 105.09 105.10 《中華民國105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1-29).
- ^ 曾詩婷. 國會外交!蘇嘉全率團訪歐洲 英國上議院議長親自會晤. 風傳媒. 2018-07-29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4).
- ^ 歐洲司. 外交部誠摯歡迎英國前首相特拉斯下議員訪問台灣.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05-09 [2023-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姚介修. 睽違27年! 英國前首相特拉斯抵台訪問5天. 自由時報. 2023-05-16 [202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1).
- ^ 彭媁琳. 英國貿易政策部長訪台 將拜會總統蔡英文. 工商時報. 2022-11-07 [202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5).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誠摯歡迎英國國會上議院副議長羅根勳爵率團訪臺.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9-15 [2019-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 ^ 111.0 111.1 陳昀. 接見台英國會小組及對台貿易特使 賴總統盼挺台入CPTPP. 自由時報. 2024-05-21 [2024-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6).
- ^ 歐陽夢萍. 柯恩詩:停止不公平阻礙 台灣應正式參與國際組織. 中央廣播電臺. 2022-12-02 [2022-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9).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英國貿工會主席歐尼爾及下議院議員萊克斯頓來訪.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3-02-17.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總裁柯勒(Horst Kohler)應我政府邀請,偕該行共同融資處處長吉爾邁(Ullrich Kiermayr)等人於本(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來華訪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0-02-22 [2020-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李登輝活動輯要—民國八十一年九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典藏臺灣
- ^ 李登輝活動輯要—民國八十五年一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典藏臺灣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英國國會上議院議長杜淑珊女爵訪華.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10-05 [2019-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謝佳珍. 柯文哲失言 英交通部長:是幽默不介意. 《中央通訊社》. 2015-01-27 [2017-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 ^ 林楠森. 台北市長就稱英國禮物破銅爛鐵致歉. 《BBC》. 2015-01-27 [2017-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 ^ 國際組織司. 駐英國劉大使拜會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查克拉巴提總裁.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08-01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 ^ 楊之瑜. 黑鷹失事後:AIT發文和降半旗、美國參謀首長也公開發函的背後意義.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0-01-03 [2020-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3).
- ^ 王奕璇. 【李登輝辭世】永別阿輝伯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法國辦事處哀悼. 上報. 2020-07-31 [2020-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 ^ 123.0 123.1 雙二組第二科. 英國國家檔 (PDF).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署. 2021年10月.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年1月15日).
- ^ 全球網絡.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11月13日).
- ^ 本部駐外單位.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11月13日).
- ^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1-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 ^ 近二年我國對當地出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 近二年我國自當地進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 主要產業概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雙二組歐洲一科. 英國(United Kingdom)經貿檔 (PDF).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4年2月.
- ^ 英國投資環境簡介 (PDF).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 2023年9月.
- ^ 英國臺灣商會-UKTCC. Facebook. [2022-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 ^ 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 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 [2021-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 ^ 與我國經貿關係.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 Foreign Office. Today, Taiwan becomes the first place to legally recognise same-sex marriage in Asia. Thanks to people like Jay, the next generation in Taiwan will know that it's okay to be gay #IDAHOBIT. Twitter. 2019-05-17.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11月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3-24).
- ^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138.0 138.1 研發處.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 ^ 中央社. 英駐處與倫敦大學簽台灣研究計畫備忘. 中時電子報. 2016-12-01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 ^ 李佩玲. 中華民國駐英代表林永樂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簽署「台灣研究計畫」合作瞭解備忘錄,深化台灣研究在歐洲之基礎.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8-10-05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141.0 141.1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簽署臺灣研究合作備忘錄.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 ^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媒體採訪通知~【智慧城市‧臺北宣言】記者會. 臺北市政府. 2017-02-21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 ^ 綜合報導. 阿里山鐵路與英國威爾普蘭菲爾締結為姊妹鐵路. 自由時報. 2017-09-27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張佩芬. 簡化專利作業 台英簽生物材料寄存MOU. 中時電子報. 2017-12-04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李佩玲. 三總與帝國學院簽學術合作備忘錄. 青年日報. 2018-12-03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工研院攜手英國化合物半導體應用創新中心共同推動下世代化合物半導體之創新發展.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20年11月2日 [2022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3月19日).
- ^ 葉立斌. 台灣健保卡在英國也能用? 台英開啟雙邊醫衛互惠合作. 健康傳媒. 2023-07-11 [2023-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 (中文).
- ^ 謝佳興. 台加、台英經貿進展頻傳 學者:為CPTPP入會鋪路. 中央廣播電臺. 2023-11-09 [202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3).
- ^ 149.0 149.1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免簽證資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赴英免簽證常見問答集.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外籍人士來臺免簽證適用國家名單.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英國籍、加拿大籍人士免簽證入國後申請延期停留送件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23-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30).
- ^ 青年度假打工.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英國籍人士參與來臺度假打工計畫簽證申請相關說明.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生活資訊.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Driving in Great Britain on a non-GB licence. United Kingdom HM Government Driver and Vehicle Licensing Agency. [2023-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3).
- ^ 台英免試互換駕照的常見問題. 駐英國臺北代表處.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