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Republic of China Sports Federation
R.O.C.S.F.
全國體總標誌
成立時間全國體協會:1924年8月24日
中華體協會:1973年7月17日
中華體總會:1989年12月23日
類型非營利組織
地址
重要人物
會長:葉政彥
秘書長:王景成
目標推動中華民國體育事業之發展
網站www.rocsf.org.tw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英語:Republic of China Sports Federation縮寫R.O.C.S.F.),簡稱全國體總中華體總會,是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的統籌機構,負責國內運動推廣與區域性運動會等賽事。

體總會前身是1924年8月24日成立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英語: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簡稱「全國體協會」),是中華民國全國性體育運動的領導組織。1931年被國際奧會承認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1973年改組,改稱為「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分立出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並由個人會員制改為團體會員制。1989年12月23日改為今名。

歷史

1908年5月23日,在倫敦奧運會舉辦前夕,天津中英雙語的《星期報》(英文名為Tiensin Young Men)刊登了一篇名為《競技體育》的文章。1910年10月18日由唐紹儀伍廷芳王正廷張伯苓等發起成立「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當時因應在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成立的體育機構,參加首屆全運會的有華南、華南華北武漢上海五單位參加,這也是「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的原始名稱,其籌備會的組織被視為是中國一個全國性的體育團體,也是當時中國全國性體育組織的的雛形。

1913年,在張伯苓王正廷等人和菲律賓青年會總幹事布朗等人的倡導下,第一屆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後改稱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

  • 第二屆遠東運動會:1915年5月15日下午2時30分,第二屆遠東運動會正式開幕,王正廷任會
  • 第四屆遠東運動會:1919年,第4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舉行,中國體育界人士提出成立全國性體育組織。
  • 遠東體協:1920年,遠東體協被國際奧會正式承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被國際奧會正式承認的區域性國際體育組織。1921年中國各地區體育聯合會代表在上海集會,選出臨時領導機構。

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時期

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於1922年4月3日在中華民國北京成立,機構的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同年6月7日至6月10日,「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奧會第20屆(一說第21屆)年會獲得承認即代表「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王正廷被推舉為中國第一位奧委會委員[1]。至此,「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體育組織性機構,「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和「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均由中國外交部長王正廷兼任。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時期

中華全國體協會的成立,源自在武昌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運動會。這一屆全國運動會的舉辦日期是1924年5月22日到24日,實際負責籌備的是漢口青年會體育部主任郝更生、武昌青年會總幹事宋如海,武昌中華大學校長陳時,及武昌某小學校長黃芷端等四人。由於該運動會匯集全國體育界領導人士,大家皆認為需成立全國性的體育團體,以統籌推進全民體育,舉辦全國性的運動會,進而參加國際競技活動。最後,決定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與中華體育協會合併,暫定名為中華體育聯合會,推選張伯苓盧煒昌等8人為籌備委員。7月4日,借中華教育改進社在南京舉行第三次年會的機會,中華業餘聯合會與中華體育協會籌備處共同在東南大學化學教室舉行「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立大會,推舉張伯苓王正廷為正、副名譽會長,沈嗣良為名譽主任幹事,董事會由15人組成,全部是中國人,王正廷被推為名譽主席董事。5日,臨時董事會開會決定兩個組織正式合組成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沿用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的英文名稱「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2]8月24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並取代原有之「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一切職能,對外代表「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機構的英語名稱則繼續沿用「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兩會主席均由王正廷擔任。

  • 中國人首次參加奧運比賽:1924年中華民國派出3名網球選手參加了法國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網球表演賽,預賽即遭淘汰。儘管中華民國參賽者是在澳大利亞參加「戴維斯杯網球賽」後自行去參加本屆奧運會,但這卻是中國人首次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此次參加奧運會之後,「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先後陸續加入了田徑、游泳、體操、網球、舉重、拳擊、足球、籃球等8個國際單項運動總會。
  • 中華民國政府首次派員參加奧運會:1928年,在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留學的宋如海受「中華體育協進會」的指派,由美國乘船前往荷蘭,出席了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9屆奧運會,這是中國首次正式派人參與奧運會。回國後,宋如海出版了一本《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錄》。
  • 中華民國政府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1932年,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美國洛杉磯舉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宣稱不派運動員參賽。此時滿洲國擬派兩名東北運動員以「滿洲國」名義參賽,並大造宣傳聲勢。全國輿論大嘩,強烈要求政府派運動員參賽。全國體協立即予以響應,積極進行參賽準備工作,但參賽經費無著,王正廷、張伯苓以全國體協名義出面籌款,最後張學良決定個人出資8000元。這次中華民國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托平,其中後3人是在洛杉磯臨時找的工作人員。這是中華民國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劉長春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

1936年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柏林舉行,中華民國參加籃球、足球、游泳、田徑、舉重、拳擊、自由車等7個項目的比賽。全國體協會發起組織了一個「中國體育考察團」隨奧運代表團前往觀摩,同行的還有一個「國術表演團」。代表團及國術表演團共有七十八人,由王正廷任總領隊。

  • 1937年,「抗戰」爆發後,全國體協會隨政府西遷重慶,協會進入實質停頓狀態。1938年國際奧會第38屆全會於埃及開羅召開,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抗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破壞世界和平,要求取消日本東京、札幌1940年夏季、冬季奧運會主辦權。
  • 1939年,國際奧會第39屆全會於倫敦召開,孔祥熙當選為國際奧會中華民國委員。

而後抗戰爆發,政府西遷重慶,全國體協會亦隨政府西遷,幾年來體育協會沒有實際負責人,會務停頓。直至1941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在重慶夫子池新運模範區135號辦公,並於5月向社會部備案,批准為社會團體

1945年抗戰勝利後,全國體協會遷回南京。王正延和袁敦禮董守義等人提出申請,在中華民國舉行第15屆奧運會(1952年)。

1947年,國際奧會第41屆全會於斯德哥爾摩召開,董守義當選為國際奧會中華民國委員。同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建立了十多個分會,並在南京建國路七號覓得會所辦公。

1948年,第十四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英國倫敦舉行。中國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和自由車等5個項目的比賽,仍由王正廷任總領隊。

1949年以後因「國共內戰」中國進入分裂狀態。

播遷台灣

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戰敗,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隨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後,關於代表中國的國際奧會的席位問題,兩岸問題、「兩個中國問題」在體育方面成為敏感話題。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文藝和體育事業分工由團中央負責。1949年10月26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體育工作者代表大會,團中央書記馮文彬當選為主任,榮高棠是副主任兼秘書長。此後在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組織架構下成立民間運動團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All-China Sports Federation,簡稱"ACSF",即「全國體總」),並成立政府運動機構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此後,各地陸續建立了體總的地方分會。全國體總對外代表國家奧委會。

而台灣方面,遷台後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於1951年初致函國際奧會表示「中國奧委會26位委員中,已有19位隨政府遷移到台灣」,要求將代表中國奧委會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址自南京遷至台北,國際奧會當時同意了台灣的意見,會籍名稱為「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

全國體協會遷台後,會務停頓近兩年,之後其會址遷移不定。1954年全國體協會籌備參加第二屆亞洲運動會,並在亞運會後首先成立中華全國籃球委員會,聘請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擔任主任委員,組隊參加第二屆世界盃籃球錦標賽。1956年年9月14日由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鄧傳楷先生任第16屆墨爾本世界運動會中國代表團團長,率團於10月18日飛抵澳洲墨爾本,29日抵達雪梨世運會新村,參加11月22日至12月8日墨爾本世運會,世運會首次在歐美以外的其他洲舉行,也是首次在南半球舉行。1957年12月鄧傳楷先生繼周至柔擔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之後全國體協會籌備參加1960年第八屆冬季奧運會第十七屆羅馬奧運會。該屆奧運會因國際奧運會硬性規定必須以「台灣」或「褔爾摩莎」名稱參加,所以代表團於開幕式持「抗議下」英文字樣白布出場。該次奧運田徑選手楊傳廣在十項鐵人獲得銀牌,成為首位獲得奧運奬牌的中華民國運動員。而冬季奧運會雖獲美國支持,但是因需先申請加入國際滑雪總會國際滑冰總會為會員,又受政治影響未能及時獲准,致未能正式參加比賽,而由鄧傳楷先生任中國代表團團長率團觀摩,為中華民國在冬奧會上出現開了先河。

楊森接任理事長後,由於當時是中華全國射擊委員會主任委員,因此全國體協會得以搬到在台北市水源路新店溪畔的全國射擊委員會辦公。1962年集訓以參加第四屆亞洲運動會,曾洽借台灣大學體育館辦公。但後來印尼阻止中華民國以色列參加,致未能赴會。之後全國體協會又遷回水源路。後來台北市政府推行防洪計畫工程,要建設堤防,全國射擊委員會樓房在堤防外,只好拆除。

第十八屆東京奧運會即將舉行,楊森為了尋找固定的辦公處所以便利照顧選手,最後台北美國學校將舊校舍借給使用,全國體協會於1964年8月16日遷入,至此終於有固定會址。楊森整頓會所後將沒有會所的運動委員會遷入。由於原址土地屬於國有財產局,同年租約到期後變成了違章建築,至此面臨搬遷問題。楊森希望能有適合場地搬遷,或是直接將該地買下,但皆未果。而後辦公室發生不少災難,先是因為火災,將體協會辦公室、陳列室及許多寶貴的資料燒毀。隔年艾爾西颱風芙勞西颱風分別來襲,把辦公室的屋項吹垮,到處漏水。而後在經過工商界人士捐款之下,依照政府規定,違章建築不可以加大的原則下,改建成平頂房屋,繼續辦公。

1968年參加第十九屆墨西哥奧運會時,國際奧會將台灣的名稱,改為中華民國。在這次奧運會上,田徑女傑紀政,參加八十公尺跨欄,以十秒四打破了奧運會紀錄,並贏得銅牌,成為第二位獲得奧運奬牌的中華民國運動員。

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時期

1973年7月17日,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進行全面改組,更名為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由黎玉璽將軍出任理事長,楊森為名譽理事長。體育協會原有個人會員與團體會員,則一律改為團體會員,原來總幹事的名稱改為秘書長,聘周中勛擔任。其次,將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獨立成單一組織,由徐亨出任主席。

1979年,中華民國的對外體育交流,特別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均由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代表。中華體協會則以推展全民運動、發揚奧林匹克精神、加強與國際奧會及國內外各運動團體聯繫為宗旨,發展全民運動事項及參加或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區域性運動會事項。與此同時,國際奧會執委會於1979年10月在名古屋會議決議,將中國的國際奧會席位歸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時期

1989年12月23日,中華體協會更名為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Republic of China Sports Federation(ROCSF)),並於同月29日改選首任會長,原任中華體協會理事長張豐緒蟬聯會長、陳金樹繼任秘書長。

1993年12月28日,體總會第二屆會長改選,原任會長張豐緒由於人團法之限不得連任,經全體會員代表重新投票,結果郭宗清將軍以高票榮膺會長職務,改聘蔡特龍為秘書長。

1997年12月27日,第三屆會長改選,由於原任會長郭宗清將軍表明不再連任,經全體會員代表重新投票結果,一致推舉教育、企業界出身且常年出錢致力於體育界之原任副會長張萬利先生出任會長,並聘體育科班畢業且精通企業管理之廖裕輝先生任秘書長。

1999年5月起,張萬利會長因故長期請假,會務由副會長李武男代理,直至2001年7月,總會面臨左訓中心北訓中心裁撤,在人員資遣及安頓處理妥當後,交由副會長張朝國代理至2001年11月27日的第四屆改選;期間秘書長廖裕輝於2000年9月自雪梨奧運返國後請辭,10月由文化大學副教授魏香明接任,襄贊代理會長處理體總轉型會務。

體總自第四屆改選後,由企業家出身的橄欖球協會理事長蔡辰威接任會長,隨後新任理監事改選就任;秘書長則由陳光復出任。

2013年,由前行政院顧問張朝國接任會長[3]

2013年至2017年,連續5年於總統府前舉辦孝親洗腳活動,2016年使用礦泉水洗腳及發魚翅餐券引發爭議[4],2017年因活動當日天候不佳導致萬人淋雨2小時[5]

2014年,舉辦桃園國門之都馬拉松因補給站沒提供飲水、沒有頒發完賽獎牌引發參賽者不滿,遭諷"駱駝盃"。[6]

2014年,因太陽花學運,張朝國會長率領單項協會至立法院發起體育界萬人掛牌行動。[7]

2017年,爆發申請加入特定體育團體網頁連結架設爭議。[8][9]

2018年,因體育改革改選,健美協會遭爆黑箱作業引發爭議[10]

會員單位

地區體育會

  • 台灣省體育會
  • 臺北市體育總會
  • 新北市體育總會
  • 桃園市體育會
  • 臺中市體育總會
  • 社團法人臺南市體育總會
  • 高雄市體育會
  • 金門體育會

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

射箭
中華民國射箭協會
巧固球
中華民國巧固球協會
田徑
中華民國田徑協會
網球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
羽球
中華民國羽球協會
鐵人三項
中華民國鐵人三項協會
棒球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排球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籃球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
滑水
中華民國滑水總會
健美
中華民國健美協會
舉重
中華民國舉重協會
保齡球
中華民國保齡球協會
角力
中華民國角力協會
拳擊
中華民國拳擊協會
帆船
中華民國帆船協會
自由車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
合氣道
中華民國合氣道協會
馬術
中華民國馬術協會
山嶽
中華民國山嶽協會
擊劍
中華民國擊劍協會
太極拳
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
足球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
槌球
中華民國槌球協會
高爾夫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
十字弓
中華民國十字弓協會
體操
中華民國體操協會
輕艇
中華民國輕艇協會
手球
中華民國手球協會
游泳
中華民國游泳協會
曲棍球
中華民國曲棍球協會
桌球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
柔道
中華民國柔道總會
跆拳道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空手道
中華民國空手道協會
體育運動舞蹈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
劍道
中華民國劍道協會
撞球
中華民國撞球總會
合球
中華民國合球協會
拔河運動
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
武術
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木球
中華民國木球協會
雪橇
中華民國雪橇協會
慢速壘球
中華民國慢速壘球協會
雪車
中華民國雪車協會
角力
中華民國角力協會
飛行運動
中華民國飛行運動總會
民俗體育運動
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
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
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協會
運動傷害
中華民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
健力
中華民國健力協會
漆彈
中華民國漆彈運動協會
滑輪溜冰
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
西洋棋
中華民國西洋棋協會
划船
中華民國划船協會
冰球
中華民國冰球協會
橄欖球
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
殘障體育
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
射擊
中華民國射擊協會
卡巴迪
中華民國卡巴迪運動協會
滑冰
中華民國滑冰協會
藤球
中華民國藤球協會
滑雪滑草
中華民國滑雪滑草協會
大專院校體育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壘球
中華民國壘球協會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
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
軟式網球
中華民國軟式網球協會
壁球
中華民國壁球協會
備註
並非所有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均受到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的監督,本表所列以外的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則未受到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的領導與監督。

主要官員

歷任會長

任次 姓名 就任日期 離任日期 備註
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會長
1 張伯苓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長
1 王正廷 兼任中國奧會主席
2 郝更生 兼任中國奧會主席
3 周至柔 1956年6月 兼任中國奧會主席
4 鄧傳楷 1957年 兼任中國奧會主席
5 楊森 1961年2月 1973年6月 兼任中國奧會主席
6 黎玉璽 1973年6月 1981年12月 兼任中國奧會主席,1973年7月17日中華奧會分出成為獨立組織
7 鄭為元 1981年12月 1987年9月
8 張豐緒 1987年9月 1989年12月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
1 張豐緒 1989年12月 1993年12月
2 郭宗清 1993年12月 1997年12月
3 張萬利 1997年12月 2001年11月 1999年5月起「因故」長期請假
代理 李武男 1999年5月 2001年7月 副會長代理會長
代理 張朝國 2001年7月 2001年11月 副會長代理會長
4 蔡辰威 2001年11月
5 陳建平
6 張朝國 2013年12月 2021年12月
7 葉政彥 2021年12月

歷任秘書長

任次 姓名 就任日期 離任日期 備註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秘書長
1 周中勛 1974年7月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秘書長
1 陳金樹 1989年12月 1993年12月
2 蔡特龍 1993年12月 1997年12月
3 廖裕輝 1997年12月 2000年10月
4 魏香明 2000年10月 2001年11月
5 陳光復 2001年11月 2010年8月
6 林森鴻 2010年8月 2013年12月
7 張至滿 2013年12月 2017年12月
8 呂瑞瓊 2019年1月 2021年12月
9 王景成 2021年12月

現任理監事

會長
葉政彥   
副會長
黃志雄、許文宗、張國祚、楊永昌、劉福財、鄭錦洲
常務理事
張文馨、吳志祥、韓亞男、林錦富
理事
賴文郎、蔡宜助、李一中、李開志、許安成、李振興、楊美蓉、洪秀主、畢鈞輝、林茂榮、王琇娟、謝俊煌、吳志祥、鄭資盛、吳相羅、劉玉峯、葉榮裕、洪瑞昌、徐茂政、許煥生、黃忠仁、吳倫閑、陳雙全、廖盈熀、蔡鴻鵬
常務監事
朱文慶、林榮祿、王錦鐘
監事
吳福龍、吳火塗、林廷祥、張聰榮、陳清宮、李振邦、張添福、陳肇基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PDF). [2009-11-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08-08). 
  2. ^ 「第三章 正式接軌,加入國際奧運大家庭」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2, 百年中國奧運之路.
  3. ^ 游揆聘前科犯 連任政院顧問|蘋果新聞網|蘋果日報. 蘋果新聞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4) (中文(臺灣)). 
  4. ^ 中時電子報. 孝親活動發魚翅餐券 挨轟 - 地方新聞. 中時電子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中文(臺灣)). 
  5. ^ 〈台北都會〉孝親洗腳致詞落落長 萬人淋雨2小時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電子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 (中文(臺灣)). 
  6. ^ 馬拉松路跑沒給水 網友諷「把人當駱駝」|蘋果新聞網|蘋果日報. 蘋果新聞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7) (中文(臺灣)). 
  7. ^ 中時電子報. 萬人立院掛牌 體總盼速復運作 - 政治. 中時電子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中文(臺灣)). 
  8. ^ 卓佳萍. 民眾加入特定協會網頁一直都在 體總早就無管理權. 自由時報. [201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9. ^ 爭議》體育署強勢協會改選 體總會長發起連署抗議. 麗台運動報. 2017-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6) (中文). 
  10. ^ 健美協會改選黑箱?他抗議完重選就上. 蘋果新聞網. 2018-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6)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