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他性政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政治學術用語,也被稱作「他者政治」或「它者政治」,是從「the politics of otherness」譯為中文的。「他性」不是排他性。「他」是他者(或它者)的意思,otherness。

他性始於黑格爾通過他人認識自我。用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的話來表述[1],他性政治就是某種藉助「他人」的敘述得以建立的本土的文化政治與文化批判。

我們可以通俗地理解為享有特權和話語權的「文明」階層或國家通過對沒有特權和話語權的「欠文明」階層或民族所進行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研究,所提出和建立的理論。

一個經常被提及的他性政治案例是盛行於西方社會的「東方主義」。愛德華·薩義德於1978年在他的著作《東方主義》中批判了西方國家的這種把「東方」視為「他們」、並與「我們」對立的觀點。清華大學教授汪暉總結薩義德的批判為:「東方成為了歐洲物質文明和文化的內在組成部分,是歐洲自我得以建立的它者」。[2]

另一個他性政治的案例是後殖民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如普林斯頓大學教授Gyan Prakash​(英語就曾指出:「當馬克思主義者唾棄殖民主義時,他們的批評構架是一種普世主義的生產方式敘事。與此相反,後殖民批評旨在瓦解將西方的特殊歷程予以制度化並且作為歷史而占有他者的歐洲中心主義。「[3]

參考文獻

註解

  1. ^ 戴錦華. 电影批评.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3月. ISBN 9787301069486. 
  2. ^ 汪暉. 东方主义、民族区域自治与尊严政治. 人文與社會. 《天涯》雜誌. [202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2. 
  3. ^ Gyan Prakash. Postcolonial Criticism and Indian Historiography. JStor.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0-10-04]. doi:10.2307/466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