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想防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陸法系刑法
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為作為 · 不作為
結果
主觀要件(故意 · 過失 · 意圖
構成要件錯誤德語Tatbestandsirrtum · 不能犯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預備
繼續犯 · 狀態犯德語Zustandsdelikt

違法性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 自救行為

罪責(有責性)-

心神喪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為 · 責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誤想防衛
法律認識錯誤 · 許可認識錯誤德語Erlaubnisirrtum

參與論
正犯間接正犯 · 共同正犯 ·
共謀共同正犯
共犯教唆犯 · 幫助犯
罪數論
想像競合

吸收原則德語Absorptionsprinzip

實質競合德語Tatmehrheit

數罪併罰 · 連續犯
加重原則德語Asperationsprinzip · 累加原則德語Kumulationsprinzip

-法條競合-

特別法原則 · 輔助性原則 · 吸收犯
牽連犯

刑罰論
法定刑日語法定刑

死刑

無期徒刑 · 死刑緩期執行
有期徒刑 · 拘役
沒收 · 從刑
罰金 · 科料(小額刑罰)

褫奪公權 · 剝奪政治權利

處斷刑

自首 · 累犯

宣告刑

自由裁量權

-執行刑-

數罪併罰
易科罰金 · 緩刑
假釋 · 減刑

保安處分
保護管束 · 驅逐出境 · 終身禁業
法律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 · 罪責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 · 比例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 · 平等原則
刑事訴訟 · 刑事政策
其他學說
四要件論
犯罪主體

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年齡 · 精神障礙

犯罪客體

法益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犯罪的主觀方面

故意 · 過失
意圖

犯罪的客觀方面

危害行為作為 · 不作為
危害結果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預備

二階層論

誤想防衛是指行為人由於因誤認為自身受到不法侵害而實施防衛,結果造成傷害的行為。

依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不同,可分為按過失或按意外事件論處兩種處理方式。

構成特徵

  1. 前提條件:所認為的侵害事件客觀上並不存在,這是誤想防衛與防衛過當正當防衛等的根本性區別。
  2. 主觀上的必備條件:行為人有防衛意圖。這就說明了,如果行為人假想侵害存在,然而主觀上並非想防衛自己而是想加害於對方,則構成故意傷害而不是誤想防衛。
  3. 結果上的必要條件:行為人的行為需要對假想的侵害者構成傷害。如果傷害沒有發生,則這種行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因而也不必追究法律責任,不屬於法律上所認定的誤想防衛範疇。

與事前防衛的聯繫與區別

兩者均為在對方沒有真正實施侵害行為的情況下採取的主觀上以防衛為意圖的活動。不同之處是在事前防衛的情況下,對方的確有侵害意圖,只是未實施侵害行為。而在誤想防衛的情況下,對方實際上沒有侵害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