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巡洋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偽裝巡洋艦,又稱襲擊巡洋艦破襲艦,是一種用於商路破襲英語Commerce raiding的艦艇。

概述

世界上各大國往往都有著重要的海上運輸利益,尤其是各主要殖民國家,海運是聯繫本土和殖民地、海外領土的重要方式。在戰爭時期,劫掠對方的海上運輸線路(商路破襲),可以破壞對方的正常經濟秩序,甚至可以阻礙、乃至完全封鎖對方重要物資的運輸,比如糧食、燃料、武器、彈藥以及增援部隊等等。

各海軍強國在面對比較弱小的對手時,往往直接採取以作戰軍艦進行封鎖的手段。這一點最突出的就是英國,其在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末,多次採用近程封鎖的辦法,即以作戰艦隊直接封鎖敵國港口,對於漏網之魚,則派出輕型快速軍艦進行追捕。隨著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科學技術的進步,火炮的威力及射程有大幅度提升,岸防炮對近程封鎖艦隊的威脅大增;另外由於主要作戰艦艇改為蒸汽動力,需要消耗大量燃料維持,而在海上補充燃料不易;更重要的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相對實力在下降;因此英國海軍逐漸改成遠程封鎖的方式,同時加大對商船攔截的力度。

而另一方面,海軍相對弱勢的國家也不會坐以待斃。為了打擊對手的航線,可以動用正規軍艦進行海上破襲,通常是選用小型、快速的巡洋艦,甚至潛艇;而另一方面,為了彌補正規作戰艦艇的不足,還會使用到偽裝巡洋艦。這種艦艇通常使用商船進行改裝,一般情況下速度比普通商船要快,為了更容易接近目標,通常都偽裝成無武裝商船;在實際運用中還會故意懸掛中立國乃至敵國國旗,掩飾自己的身份。

偽裝巡洋艦通常火力和防護水平都較弱,航速相較快速軍艦較慢,無法與正規作戰軍艦相抗衡,更不會用於組成戰列線進行會戰;平時活動時,也都會刻意避開敵國正規作戰軍艦的活動範圍。

使用

德國

巴爾馬哈通行證號,後來被德國海軍捕獲並命名為海鷹號
海鷹號的航線和遭遇的船隻(1–2北大西洋,3–11中大西洋,12–14太平洋)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早期曾經使用過偽裝巡洋艦對協約國進行襲擊。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海鷹號英語SMS Seeadler (1888),原本是一艘懸掛美國國旗的三桅帆船巴爾馬哈通行證號,在運送棉花前往俄國的時候被英國海軍攔截下來,認為本船可疑,於是派人登船,監督本船改往奧克尼進行檢查,並將美國國旗改換成英國國旗。途中本船又被德國潛艇U-36攔截,於是就因為船上的英國軍人和英國國旗而將本船沒收,後改裝為襲擊艦,加裝了蒸汽引擎和火炮並隱藏起來,然後改名為海鷹號[1]。1916年12月21日,在新任船長費利克斯·馮·盧克納爾海軍上尉(德語:Kapitänleutnant)帶領下,海鷹號偽裝成挪威木材運輸船,突破了英國的封鎖進入大西洋,後又繞道進入太平洋,最後因為觸礁才終結了作為襲擊艦的生涯;一路襲擊了16艘協約國商船,只有1名目標船員死亡,而自身船員無一死亡[2]

交戰中的特拉法加角號和卡爾馬尼亞號

一戰時還曾經發生過一場比較罕見的、改裝商船之間的戰鬥。德國方面是1萬8710噸的特拉法加角號英語SMS Cap Trafalgar,由客輪改裝而成,裝備兩門4.1英寸炮和6門1磅砰砰炮,用作襲擊艦[3];英國方面則是1萬9524噸的卡爾馬尼亞號英語RMS Carmania (1905),原本同樣是客輪,改裝後分類為武裝商船巡洋艦,裝備有8門4.7英寸炮,用於船隊護航,同時也用作獵殺同盟國煤船和小型襲擊艦。1914年9月14日,卡爾馬尼亞號在巴西的特林達迪附近偶然發現正在加煤的特拉法加角號。巧合的是,特拉法加角號正是靠偽裝成卡爾馬尼亞號來為自己的商船破襲活動提供掩護的[4]。兩艦隨即行駛到開闊海面捉對廝殺,卡爾馬尼亞號一開始多處中彈,水線下受到命中,多處起火;但隨著距離的接近,卡爾馬尼亞號開始還擊;兩艦最近時只有數百碼,雙方水手甚至靠在欄杆上用機槍互相射擊,以一種頗有拿破崙時代遺風的方式進行戰鬥[5]。眼見卡爾馬尼亞號上的火勢愈演愈烈,特拉法加角號調轉方向靠近過去準備跳幫,結果卡爾馬尼亞號上依舊在奮力開火的火炮擊中了特拉法加角號水線下方,特拉法加角號隨即進水,不久沉沒。卡爾馬尼亞號自身也已經傷痕累累,嚴重進水,船身大幅度傾斜,火勢猛烈。不久德國改裝商船威廉皇太子號到達,但由於害怕有正規軍艦往戰鬥地點趕來,也覺得卡爾馬尼亞號已經無可挽回,於是只是接應德國煤船、救援了船員後就匆匆離去。然而受損嚴重的卡爾馬尼亞號並沒有沉沒,而是一直堅持到了次日英國海軍的救援隊伍到達,後拖帶到伯南布哥州,而船上的乘員則送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多數倖存者都遭到阿根廷扣留,直到戰爭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德國再度使用偽裝巡洋艦進行活動。德國共派出2次,每次6艘偽裝巡洋艦。這批襲擊艦大多在8000至1萬噸;有不少是從冷藏船改裝而來,比一般的商船航速要快;武器包括150毫米火炮、一些小型火炮、魚雷、偵察用的水上飛機等。

二戰中最著名的偽裝巡洋艦的戰例要算鸕鶿號英語German auxiliary cruiser Kormoran擊沉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巡洋艦雪梨號英語HMAS Sydney (D48)了。鸕鶿號滿載8736噸,主火力6門150毫米炮,分類為輔助巡洋艦(德語:Hilfskreuzer);而對手雪梨號標準排水量7200噸、滿載8940噸,主火力4座雙聯150毫米火炮[6]。1941年11月19日,雪梨號離開西澳大利亞,15:55發現一艘商船14節航速快速向北航行[7]。雪梨號以25節航速追上進行攔截。逐漸靠近後雪梨號以信號燈和旗語要求對方停船[8]。這艘「商船」正是鸕鶿號,德國人並不知道通信暗號,於是突然開火。雪梨號予以還擊,但第一輪炮擊好幾發沒有命中,而僅有的命中又直接穿過了對方上層建築,沒有造成什麼傷害;而鸕鶿號的第一輪炮擊則擊毀了雪梨號艦橋和火炮指揮塔,同時損壞了前部炮塔[9]。雪梨號第二輪炮擊摧毀了鸕鶿號一門火炮,對輪機艙造成一定損壞,並且造成一個油艙起火。而另一邊鸕鶿號繼續進行猛烈的炮擊,破壞了雪梨號的又一座炮塔,同時發射了一枚魚雷,命中雪梨號艦艏,使雪梨號艦艏下沉,失控左轉[10]。17:35雪梨號已經航速降低,後部炮塔由於方向問題無法射擊,而副炮又射程不夠。鸕鶿其後脫離接觸,而雪梨號雖然航速大為降低,但一直試圖順著鸕鶿號的煙霧追蹤。夜間雪梨號沉沒,艦艏撕裂;艦上乘員無人生還。而鸕鶿號也好不了太多,由於火勢失控,乘員被迫棄艦,不久鸕鶿號爆炸沉沒。

鸕鶿號在海上與一艘德國U潛艇相遇

義大利

1937-1938年,熱那亞船廠為義大利皇家香蕉專賣公司(義大利語Regia Azienda Monopolio Banane)建造了4艘帶冷庫的快速運輸船。這4艘船排水量3667噸,原本是為了快速運送香蕉這種易壞商品而設計。二戰爆發後,義大利皇家海軍徵用了這4艘船,並且準備改裝成偽裝巡洋艦。其中前3艘完成了改裝,只有拉姆布1號英語Italian auxiliary cruiser Ramb I拉姆布2號英語Italian auxiliary cruiser Ramb II實際投入到破襲行動中去。不過兩艦都沒有取得戰果:拉姆布1號在印度以南略偏西的位置遭遇皇家紐西蘭海軍輕巡洋艦利安得號英語HMNZS Leander攔截,並在交戰中被擊沉[11];拉姆布2號則在義大利的非洲基地失守後前往日本,當時還是中立國的日本卸除了拉姆布2號的武裝,義大利投降後日本海軍隨即扣留了拉姆布2號並改用作運輸船。拉姆布3號一直在地中海一帶活動,充當船隊護衛艦,義大利投降後德國奪取了拉姆布3號並改作布雷艦,最後被盟軍飛機擊沉。拉姆布4號的偽裝巡洋艦改裝計劃則並沒有實際開始,而是改裝成了醫療船。義大利的東非基地失守後英國海軍奪取了拉姆布4號,最後被德國空軍擊沉。

特魯克空襲中發生大爆炸的愛國丸

日本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也投入過偽裝巡洋艦,裝設火炮、魚雷等,日本海軍稱之為「特設巡洋艦」。比較有名的包括1萬0437噸的愛國丸日語愛国丸 (特設巡洋艦)報國丸日語報国丸 (特設巡洋艦)。兩艦在南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展開破交作戰[12]。報國丸在1942年行動中遭遇荷蘭油船以及英國掃雷艇,交戰中報國丸中彈起火,導致魚雷殉爆沉沒;愛國丸則在1944年的特魯克空襲中被美軍擊沉。

英國

兩次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英國皇家海軍及其盟國都大體控制了水面的制海權,因此英國並不需要部署偽裝巡洋艦來進行海上破襲;但相對的,英國嚴重依賴海上運輸,因此英國改裝了不少武裝商船作為船團護衛。英國的武裝商船通常都是由客輪改裝而來,因此總體上比起其對手的偽裝巡洋艦噸位要大一些。

此外,在兩次大戰期間英國都部署了偽裝獵潛艇英語Q-ship,來應對德國海軍的無限潛艇戰。這種偽裝獵潛艇偽裝成商船,以引誘敵國潛艇,一旦潛艇露面,即以艇載武器發動攻擊[13]

注釋

  1. ^ Pardoe, Blaine
  2. ^ ゼーアドラー號の冒険
  3. ^ Bonsor, pp. 194–195, 213, 494
  4. ^ 'Carmania' sinking the 'Cap Trafalgar' off Trinidade Island in the South Atlantic, 14 September 1914. Royal Museums Greenwich (Collections).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18 Febr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5. ^ Various. The Illustrated War News, Nov. 18, 1914. Number 15, p. 21. Project Gutenberg. [24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 
  6. ^ Frame, HMAS Sydney, pp. 275-277
  7. ^ Gill, Royal Australian Navy, 1939–1942, p. 453
  8. ^ Frame, HMAS Sydney, p. 104
  9. ^ Gill, Royal Australian Navy, 1939–1942, p. 454
  10. ^ Olson, Bitter Victory, p. 234
  11. ^ Miller, War at Sea: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p. 140
  12. ^ 『通商破壊隊戦闘詳報第一號』C08030766700
  13. ^ Lenton, H.T. and Colledge, J.J., p. 279

參考文獻

  • 第二十四戦隊司令部『自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至昭和十七年二月十四日 通商破壊隊戦闘詳報第一號 (第二十四戦隊戦闘詳報第一號)』(昭和16年12月 第24戦隊司令部戦時日誌(3)(4)(5))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レファレンスコード:C08030766700、C08030766800、C08030766900
  • トーマス・ローウェル 村上啓夫訳. 海の鷲 ゼーアドラー号の冒険. フ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