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克特多巧克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克特多巧克力(法語:Côte d'Or法語發音:[kot dɔʁ] )是一個比利時巧克力品牌。現屬於億滋國際名下。 克特多由夏爾·諾伊豪斯(Charles Neuhaus)創建於1883年。[1] 夏爾·諾伊豪斯用了Côte d'Or(法語的黃金海岸)這個名稱來代表可可豆的主要產地加納

克特多巧克力於1987年被雅各布斯公司英語Jacobs (coffee)收購,雅各布斯公司又於1990年被卡夫食品收購。

比利時每年會消費約6億克特多巧克力[2]。位於比利時哈勒的克特多巧克力工廠原先每天會生產130萬條巧克力棒(現在主要工廠搬至了波蘭)和200萬巧克力夾心糖。[2]

商標

克特多巧克力的商標是一隻大象。大象曾被黃金海岸用於幫助生產可可豆。據說,大象曾協助運輸成袋的可可豆。更早些時候,克特多曾用三座金字塔和一棵棕櫚樹來作為商標,以此暗示消費者克特多所用的可可豆是來自外國的。

1875年的一則THIRIAR廣告[3]

關注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高質量的原料變得貧乏。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克特多公司停止了生產巧克力,以製造更多更便宜的另一種零食。[4]

1963年: 比利時的艾爾伯特王子參觀了克特多巧克力工廠。

1965年: 克特多巧克力收到「比利時皇家特供」頭銜。

可可採購

克特多巧克力持續受到了來自全球的道德倫理質疑。數以千計的童工在象牙海岸的可可農場收到的剝削,引起了全球的關注。[5][6][7] 2001年,在卡夫公司上市之後,它與同行業的另幾家公司共同簽署了哈金·恩格爾協議英語Harkin-Engel Protocol[8] 旨在減少可可豆供應鏈中的童工數量。

2009年10月,卡夫食品在歐洲上市了第一批帶有雨林聯盟英語Rainforest Alliance標誌的巧克力產品。最早從比利時和法國開始,這些克特多高端黑巧克力至少含有30%以上雨林聯盟認證農場生產的可可豆。卡夫食品對外界宣布,他們會逐步將這些認證巧克力推廣到英國、德國、西班牙、匈牙利、波蘭、葡萄牙、荷蘭、加拿大和美國市場。卡夫食品同時計劃將雨林聯盟認證農場生產的可可豆全線用到其下屬的克特多巧克力和馬瑞寶巧克力中。[9]

克特多巧克力主要銷售國家和地區

克特多巧克力現主要在5大洲,超過40個國家銷售。

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大洋洲 歐洲 非洲 亞洲 南美洲

參考資料

  1. ^ Côte d`Or - Home. Cotedorus.com. [200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1). 
  2. ^ 2.0 2.1 Côte d`Or - wist_u_dat. Cotedor.be. [2009-07-25]. [永久失效連結]
  3. ^ Z. THIRIAR是一家藥店。除了商標中大象的相似性,該廣告與克特多巧克力並無聯繫。
  4. ^ 存档副本. [2013-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6). 
  5. ^ Humphrey Hawksley. Mali's children in chocolate slavery. BBC News. 12 April 2001 [2 Jan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6). 
  6. ^ Humphrey Hawksley. Ivory Coast accuses chocolate companies. BBC News. 4 May 2001 [4 August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4). 
  7. ^ Sudarsan Raghavan and Sumana Chatterjee. Slaves feed world's taste for chocolate: Captives common in cocoa farms of Africa. 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24 June 2001 [25 April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9月17日). 
  8. ^ Protocol for the growing and processing of cocoa beans and their derivative products in a manner that complies with ILO Convention 182 concerning the prohibition and immediate action for the elimination of the worst forms of child labor (PDF). International Cocoa Initiative. 2001 [25 April 2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年7月24日). 
  9. ^ 存档副本. [2013-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