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列王紀 (伊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本《列王紀》古卷的精美封面

列王紀》(波斯語شاهنامه‎、Šāhnāmeh),亦被稱為《王書》、《列王書》、《諸王之書》,其是波斯民族的史詩。《列王紀》由10世紀末及11世紀初期的著名波斯詩人菲爾多西波斯文所著,長約6萬多聯押韻對句(共12萬多行),[1]記錄了從遠古神話時期到7世紀的波斯薩珊王朝滅亡這4000多年間的波斯帝國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和波斯國王對猶太人的態度以及猶太人在波斯帝國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50多位帝王的統治。這部史詩被稱為是波斯古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對波斯語言和文化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能夠得以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是伊朗民族的文化認同中重要的一部份。[2]《列王記》不僅在波斯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對中亞其他民族的文學也有明顯的影響。[3]

歷史

阿拉伯人滅亡薩珊王朝以前,波斯人主要信仰的是瑣羅亞茲德教,其主要經書為《阿維斯塔》。「阿維斯塔」的詞意便是知識總匯,或箴言總匯,可以說是波斯文化的匯總。但歷史上古波斯文化因外族入侵有過兩次毀滅性的毀壞。一是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征服了波斯,焚毀了被抄寫在12000張牛皮上的《阿維斯塔》經書。但人們仍將記憶在頭腦中的1/3內容重做復原。第二次是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滅亡波斯王朝後,力圖對《阿維斯塔》以及波斯文化再次給予毀滅。但波斯人一直試圖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語言。[1]菲爾多西的時代,波斯人在遠離阿拉伯人統治中心巴格達的一些波斯土地上建立了相對獨立的地方政權。這些地方政權的統治者表面臣服於阿拉伯人,但卻在自己的統治下宣揚波斯文化。許多波斯人抵制阿拉伯語,堅持用本民族的通用語言巴列維語(即中古波斯語)寫作。巴列維語和阿拉伯語鬥爭的結果產生了達理波斯語(即近代波斯語)。菲爾多西就是用這種新興的語言來記錄和匯總波斯的歷史傳說,寫成了《列王紀》。[4]

在波斯地方政權的統治者對波斯文化的倡導和推動下,在菲爾多西之前,已經有了5部《王書》問世,其中3部為散文體,2部為詩體。[5]其一為薩曼王朝呼羅珊總督下令收集民間傳說整理而成的散文體《王書》,在當時較有影響,是菲爾多西創作《列王紀》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其二為薩曼王朝的宮廷詩人塔吉基曾受命寫《王書》,但因被僕人殺害,只完成了1000行。菲爾多西將這1000行詩全部收錄在《王書》中,以資紀念。[4][6][7]菲爾多西參考的其他資料中還有用巴列維語編寫的伊朗正史《帝王紀》,以及一些傳留民間的英雄故事(比如魯斯塔姆家族故事),還有口頭傳唱的一些神話傳說和民間傳說。[8]

菲爾多西開始創作《列王紀》的時候大約在公元977年~980年間,[9][4][8]經過幾次修改,直到詩人快逝世時(1020年)才完成。[9][4]在薩曼王朝被加茲尼王國征服後,菲爾多西曾將《列王紀》結集7卷獻給號稱熱愛波斯文化的突厥裔國王馬赫穆德,但因宗教和政治上的分歧沒有受到賞識。[9][4]

內容

《列王紀》從寫作順序和體裁上,可被劃為三個部分:[10][4][3][8]

  • 神話傳說,約1萬餘行,主要講述俾什達迪王朝諸位帝王與惡魔阿赫里曼及其他妖怪鬥爭的故事,最後講述了暴君扎哈克的千年暴政和鐵匠卡維帶領的反抗。
  • 英雄傳奇,約6萬多行,是史詩的精華和核心,記述了從俾什達迪王朝末期到凱揚王朝結束這數百年期間伊朗和鄰國的戰爭,成功的塑造了眾多帝王和一大批英雄人物。尤其是有關蓋世英雄魯斯塔姆的故事是史詩最為精彩的部分,流傳極廣。[3]
  • 歷史故事,約3萬餘行,主要記述了亞歷山大大帝遠征波斯和薩珊王朝的諸位帝王及歷史故事。

傳播和影響

《列王紀》最早的外文譯本是阿拉伯文,於1223年被部分翻譯。15世紀出現了土耳其文散文譯本。18世紀以後陸續出現了英、法、德、俄、意、拉丁文詩體或散文體譯本,在歐洲流傳。[4]1934年全世界紀念菲爾多西誕生千年紀念時,《列王紀》和菲爾多西在中國的《文學》雜誌上得到詳細介紹。[4]

插畫本

Baysonghori版《列王紀》中的插畫

《列王紀》的插畫本是波斯細密畫最華麗的範例。最精美的版本是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霍頓版,是在16世紀初由伊朗王塔赫馬斯普下令製成的。[11]雖然有幾個《列王紀》插圖本是完整的,但最著名的兩個插圖本(霍頓版和大蒙古版)卻在20世紀被分成多頁出售。霍頓版的有一頁在2006被賣出過£904,000的高價。[12]泥金裝飾手抄本的Baysonghori版《列王紀》(伊朗古列斯坦皇宮)還被包括在UNESCO世界記憶項目中的文化遺產部分。[13]大蒙古版《列王紀》是在伊兒汗國不賽因的統治時期製成的,是插圖最多的和最重要的版本之一。[14]

其他

日本小說家田中芳樹的作品《亞爾斯蘭戰記》就是以這本書的故事作藍本。

參考資料

注釋

  1. ^ 1.0 1.1 張暉. 评《列王记研究》. 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 2009-12-26 [201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Ashraf, Ahmad. Iranian Identity iii. Medieval Islamic Period. Encyclopædia Iranica. 30 March 2012 [April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3. ^ 3.0 3.1 3.2 張愛民. 鲁斯塔姆形象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棗莊學院學報》. 2009, (3): 47–52 [201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6).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伊朗)菲爾多西 著,張鴻年 譯 (1991)《列王紀選》,前言
  5. ^ 張鴻年(2004),《波斯文學史》,p54
  6. ^ 菲尔多希从昨天到今天(2).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對外廣播電台華語台. 2010-04-21 [2012-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7. ^ 菲尔多希从昨天到今天(3).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對外廣播電台華語台. 2010-04-21 [2012-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8. ^ 8.0 8.1 8.2 張鴻年(2004),《波斯文學史》,p55
  9. ^ 9.0 9.1 9.2 菲尔多希从昨天到今天(4).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對外廣播電台華語台. 2010-04-21 [2012-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10. ^ 菲尔多希从昨天到今天(5).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對外廣播電台華語台. 2010-04-21 [2012-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11. ^ 費迪曼(2005),26.菲爾多西,p50-51
  12. ^ Ten Most Expensive Books of 2006. Fine Books & Collections. [2013-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13. ^ "Bayasanghori Shâhnâmeh" (Prince Bayasanghor’s Book of the Kings). UNESCO. [28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30). 
  14. ^ Blair, Sheila S.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Mongol Shahnama". In Shahnama: The Visual Language of the Persian Book of Kings, ed. Robert Hillenbrand.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4. p. 35. ISBN 978-0-7546-3367-9.

參考書目

  • 〔美〕克里夫頓·費迪曼,約翰·S·梅傑 著;謝天海,苑愛玲 譯. 一生的读书计划(升级版). 中信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08601458. 
  • (伊朗)菲爾多西 著,張鴻年 譯. 《列王纪选》.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1. ISBN 9787020019519. 
  • 張鴻年. 《波斯文学史》. 崑崙出版社. 2004. ISBN 9787800406720.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English translations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