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森
劉炳森 | |
---|---|
字 | 樹庵 |
號 | 海村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37年8月17日 中華民國上海 |
逝世 | 2005年2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67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語言 | 漢語、日語 |
職業 | 書法家、畫家 |
政黨 | 無黨派人士 |
信仰 | 佛教 |
兒女 | 長子:劉學思 次子:劉學惟 女兒:劉秀彤 |
劉炳森(1937年8月17日—2005年2月15日),字樹庵,號海村,幼年自號劉五先生[1],齋名瑞德草堂、觀瀾精舍等[2],男,天津武清人,生於上海,中國書法家、畫家,曾任全國青聯常委,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3]
生平
1937年8月17日劉炳森出生於上海,祖籍天津武清。其母為他的啟蒙老師,自小嚴格臨帖學書;又受教於楊壽山、崔介甫,11歲時便已有名聲,19歲時被中國書法研究社吸收為該社最年輕的社員。其父為劉鳳庭,其幼年在北京哈德門外的穆德小學就學半年,後因父亡回到天津武清縣大良鎮海自窪村,1958年由天津市第三中學考入北京藝術學院[1][2]。
1962年夏畢業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山水科,同年秋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書法繪畫的臨摹複製和研究工作直至其逝世[1]。劉炳森初任文物修復廠助理技術員、技術員,繼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副研究館員,1993年任研究館員,期間主持接受了日本書法家原田觀峰和中國書法家董壽平的書畫作品捐贈,贈與董壽平的《故宮博物院收藏證書》由劉炳森書寫。1994年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文化大革命期間曾被下放到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幹校[4]。
劉炳森致力於中日的書畫藝術文化交流,曾30餘次出訪日本。為便於交流其49歲起開始學習日語。1990年5月獲日本「富士美術獎」[1]。1991年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2001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2002年赴台灣訪問。2003年9月被選為中國海外聯誼會副會長[1][4]。
2005年2月15日,劉炳森於北京逝世,享年68歲。後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其病時與逝世後受到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領導人的慰問[5]。
社會任職
劉炳森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七屆委員,第八、九、十屆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聘教授,新加坡中華書學協會評議員,日本自扇書道會顧問,中日友好協會理事,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委員[1][5][6]。曾以無黨派代表的身份被邀請列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
成就
藝術成就
劉炳森在故宮博物院工作43年,在中國書法、中國畫、古代書法和繪畫的臨摹複製與修復等方面造詣較深,成績顯著。其早年在修復廠從事古書畫臨摹複製的工作,曾複製長沙馬王堆西漢擘畫,宋朝《巴船下峽圖》、《山腰樓觀圖》等。同時還創作山水畫,如《雙潭煙靄圖》、《建明秋色圖》、《龍潭秋瀑圖》。後劉將精力轉到書法創作和研究上,尤擅隸書、楷書,其隸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新風格,被稱為「劉體隸書」、「炳森體」。他的楷書宗法顏真卿,尤得益於《顏勤禮碑》,凝重穩健,以寫碑著稱[1][4]。其也學行草,師從何二水[2]。
20世紀80年代初,劉炳森為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書寫照相排字機用的中國現行漢字隸書字樣6700餘字,後錄入電腦字庫,即「華文隸書」字體。這種字體應用廣泛,中國民生銀行、北京銀行等均有使用[4][7]。
社會活動
劉炳森注重書法與繪畫等藝術上的文化交流,曾出訪北美、西歐和南亞等地的國家;又三十餘次東渡日本,幾乎走遍了日本列島,增進了中日兩國的文化藝術交流。在海內外有一定影響[1][2]。
劉炳森多次為災區、希望工程、慈善機構捐資助學。安徽、河北遭受水災時,他分別捐資3.75萬元和1萬元;為北京慈善協會捐資2萬元;又先後在其家鄉武清為希望工程和修橋建設奉獻資金累計達130萬元[1]。
劉炳森與佛教人士亦多有往來,其曾為台灣中台禪寺的惟覺法師書寫《金剛般若波羅蜜心經》。又為北京廣濟寺、趙縣柏林禪寺、南京古棲霞寺題寫聯語。其主張在家鄉楊村恢復明朝時的報成寺道場[2]。
其它
劉炳森就學時曾學習樂器,能演奏洞簫、二胡、口琴、風琴等;又擅運動,其在讀大學時競走、長跑及籃球三項運動達到國家三級運動員的標準[1][2][8]。
著作
出版有《魯迅詩歌選》、《明北京城城牆遺蹟維修記》等隸書字帖,《劉炳森楷書千字文》、《劉炳森隸書千字》、《劉炳森隸書板橋道情》、《劉炳森選編勤禮碑字帖》、《劉炳森主編中國書法藝術》、《劉炳森主編中國隸書名帖精華》等[1],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編有《選字放大北魏刁遵墓誌》等,其作品曾在日本、新加坡等地展覽,發行總量近300萬冊[2][4]。
參考資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李天恩. 刘炳森其人其事. 中國書法. 2002, (11).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恆章. 书道自如艺神通——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刘炳森. 佛教文化. 2003, (6).
- ^ 張品興, 殷登祥, 陳有進等主編.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
- ^ 4.0 4.1 4.2 4.3 4.4 呂濟民. 刘炳森与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 2005, (04).
- ^ 5.0 5.1 劉炳森同志遺體在京火化. 人民網. 2005-02-22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1).
- ^ 尹堂月. 朴茂淳厚 卓然一体——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及其书法艺术. 青少年書法. 2005, (15).
- ^ 华文隶书的开创者:纪念刘炳森诞辰八十周年作品暨文献展. 搜狐新聞. 2017-12-31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 ^ 李克山. 多才多艺的刘炳森先生. 家長. 2000, (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