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北倉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倉之戰
八國聯軍之役的一部分

北倉之戰形勢圖
日期1900年8月5日
地點
清朝直隸省北倉
結果 聯軍獲勝
參戰方
 日本
 大英帝國
 美國
 法國
 俄羅斯帝國
 清朝
指揮官與領導者
大日本帝國 山口素臣
俄羅斯帝國 尼古拉·連納維奇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阿爾弗雷德·蓋斯利
美國 阿德納·查菲
清朝 董福祥
清朝 榮祿
兵力
20,000人 8,000 – 11,000人
傷亡與損失

61人陣亡, 271人負傷[1]

  • 大日本帝國 60人陣亡, 240人負傷
  •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1人陣亡, 25人負傷
  • 俄羅斯帝國 6人負傷
約50人陣亡

北倉之戰八國聯軍之役期間發生在天津郊外北運河東岸北倉的一場戰役,聯軍目的是從天津前往北京解使館之圍。這次戰役以清軍八國聯軍擊敗失守北倉而告終[1]。清軍被迫撤退至楊村,雙方在楊村又發生楊村之戰

戰役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天津郊外北運河東岸的北倉一帶開始有義和團活動。同時義和團在北京圍攻11國駐華使團。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愛德華·西摩爾率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駐津官兵2000餘人赴京救援,清軍與聯軍爆發廊坊阻擊戰,聯軍一度受挫,被迫退回天津[2]

之後聯軍捲土重來。6月17日,聯軍攻占大沽炮台,21日清朝對各國宣戰。7月11日,英軍向陳家溝和小樹林一帶發射列低炮彈(「列低」是苦味酸炮彈的英文名;清軍誤以為黃綠色的煙霧是毒氣彈),清軍和義和團傷亡數千人,損失600匹戰馬。幫辦北洋軍務大臣宋慶下令清軍退守北倉,並在桃花寺村東設營。13日宋慶下令練軍撤往韓家墅[2]

7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直隸總督裕祿逃至北倉並在北倉設立臨時行轅。隨後八國聯軍計畫以約兩萬人攜帶70門大炮進攻北倉[1]。清軍方面防守兵力少於12000人,大炮40門[3]

董福祥北倉得勝圖

7月30日,日軍出動4000人進攻穆家莊,駐守在南倉前哨的武衛左軍統領郭殿邦部與之交戰。31日,日軍千餘人進攻宜興埠,遭到清軍炮擊,死傷數十人。8月4日,聯軍調動15,607人攜帶大炮112門向北推進。日、英、美軍沿北運河西岸向北推進,俄、法軍沿北運河東岸向北推進,德、意、奧軍為後備隊[1][2]。5日凌晨3時,武衛前統領周鼎臣率300名清軍擊退日軍衝鋒隊,日軍傷亡300人。日軍被迫撤兵調轉西側,進攻3000練軍鎮守的陣地。郭殿邦率部在穆家莊、南倉一帶又擊退了俄、法部隊[3]

9時,英軍向桃花寺兵營發射苦味酸彈數枚。營內人員及周圍數十名百姓身亡。清軍雖將兩門列低炮炸毀,但被迫從韓家墅兵營和桃花寺兵營撤退。14時,聯軍進入桃花寺兵營[2][3]

前軍統領蔣遇春負責斷後。清軍、練軍及北倉300多名少練會會員在北倉南頭小擺口兒與八國聯軍交戰。英軍占領北倉東南的北倉廒後,從北倉廒制高點向北倉炮擊清軍、義勇、練軍。俄、法、美、德、奧、意軍也突破王莊,包圍北倉[4]。同時聯軍士兵放火焚燒北倉廒240間倉房以及北倉小擺口兒兩岸各村民房。17時,蔣遇春陣亡。聯軍進入北倉。清軍撤退至楊村。8月6日,八國聯軍與清軍又爆發楊村之戰[5][2][3]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United States. Adjutant-General's Office. Military Information Division. Reports on Military Operations in South Africa and China. July, 1901 XXXIII.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01: 567–571 [202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2. ^ 2.0 2.1 2.2 2.3 2.4 抗击八国联军北仓之战. 中共天津市北辰區信息化辦公室. [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3.3 北仓小摆口 庚子抗外敌. 新浪網. 城市快報. [2020-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9-13). 
  4. ^ 蒋遇春部下千里送遗金. 中共天津市北辰區委宣傳部. [失效連結]
  5. ^ 反帝抗暴中华人民泣鬼惊天. 北京市人民政府徵兵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