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外山正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外山 正一
1898年的外山正一
中山(丶山;ちゅざん)
出生(1848-10-23)1848年10月23日(嘉永元年9月27日)
武蔵國江戸小石川柳町(現東京都文京區
逝世1900年3月8日(1900歲—03—08)(51歲)
國籍 日本
頭銜密西根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886年)[1]
東京帝國大學名譽教授(1900年)
學術背景
母校密西根大學文理學部
學術工作
年代明治時代
研究機構東京帝國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文學部
主要領域英文社會學
著名作品『中山存稿』(1909年)

外山正一(假名:とやま まさかず,1848年10月23日(嘉永元年9月27日)- 1900年3月8日(明治33年))號中山丶山(ちゅざん),是明治時期的日本社會學家教育家。外山正一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文學博士,歷任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文學部部長、院長、日本貴族院議員文部大臣

生平

外山正一的父親名叫外山忠兵衛正吉的旗本,在幕府講武所擔任職位,擁有220石的俸祿。1848年,外山正一出生於江戶小石川。外山正一的童年名字叫做「捨八」。由於出生於武士家庭,他的家人本想培養他在武術上揚名立萬,而正一卻在學術上逐漸嶄露頭角。 13歲時,正一開始在江戶幕府的洋學堂開成所日語開成所學習英語。1864年,16歲的正一已經基本完成了英語培訓。

慶応2年11月1日,外山正一赴英留學途中中轉上海時拍攝的照片。後排右起第一為即是時年19歲的外山正一、在他左邊分別是林桃三郎、福澤英之助、杉德三郎、億川一郎、安井真八郎、岩佐源二。前排從右往左分別是:市川盛三郎、箕作奎吾、成瀨腚五郎、中村正直、帶隊的外教Leverend William Lloyd、川路太郎、伊東昌之助。最前排的是菊池大麓

1866年,在勝海舟的推薦下外山正一作為幕府派遣的留學生,與中村正直等人一起前往英國學習英國的先進文化制度。 1868年(明治元年)由於幕府垮台,這批失去了經濟支持的留學生們被迫返回日本[2] 。回國後的外山選擇離開東京,前往靜岡縣的學術機構靜岡學問所日語静岡学問所工作。由於他出色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新政府的認可,外山於1870年被外務省大臣任命為「日本現代教育之父」森有禮的秘書,隨其一同赴美。1871年(明治4年),外山正一被提拔為外交官。然而,外山於1872年選擇辭職,並在1873年考得獎學金進入密西根大學讀書[3]。以留學生身份就讀於美國的外山在密西根大學主修了哲學和科學,在取得學位後,於1876年(明治9年)回到日本。

學成歸國後,外山一開始在官辦的東京開成學校(日語:官立東京開成學校)教授社會學。1877年,開成學校併入東京大學(即後來的東京帝國大學)他也成為該校的第一位教授之一。由於在密西根大學讀書時在聽愛德華·莫爾斯英語Edward S. Morse進化論講座時大受震撼,成為了東京大學教授的外山正一在1877年邀請莫爾斯赴日到東京大學擔任教授[4]。由於當時的留學生尚屬稀缺人才,從江戶末期到明治初期留學生從歐美學習到的新知識對當時的政府很重要。然而,外山正一的課堂和講座基本上完全致力於閱讀哲學家斯賓塞的作品,此類純學術的內容和當時世人所追求的經世致用之學差距奇大。因此,外山的學生們都嘲笑他是「斯賓塞的守護者」[5]

1882年(明治15年),外山正一與同僚矢田部良吉井上哲次郎共同出版了《新體詩鈔》日語新体詩抄。雖然這本新書只是一部帶有濃厚學術氣息的習作,但由於探索出了一種有別於傳統的和歌或者俳句的新詩體,這部詩抄因此對現代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887年(明治20年),任東京學士會院日語東京学士会院委員。

1889年(明治22年),外山正一與原東京大學教授元良勇次郎和原東京商科高等學校教授神田乃武在芝市一同創辦正則預備學校。這座高中後來改名為正則高等學校,並一直辦學至今。

為推動日語羅馬化,外山正一還是「羅馬字會」的創辦者之一。外山正一主張廢除日語裡的漢字假名,改用羅馬字,以在教育上與西方列強接軌。除此之外,他在明治時期積極參與廣泛的教育和文化活動,呼籲加強女子教育以及倡導建立更多的公共圖書館。仕途上,外山正一出任了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現東京大學文學部)的部長、並被赦選為貴族院議員、出任了第三屆伊藤博文內閣文部大臣等職。 1899年,讀賣新聞舉辦東洋歷史繪畫大賽,外山正一以「須佐之男命」創作的一幅作品榮獲一等獎。 [6]

1900年3月8日(明治33年),外山正一因中耳炎引發的腦病逝世,享年51歲。

軼事

51歲的外山正一,拍攝於1898年
  • 外山正一出生於精英階層,在大學和政府中也擔任重要職位,但他的生活卻很簡單。外山正一推崇勝海舟著作《冰川清話》的一句「身處再高位的人,有一個丫鬟和一個老僕人打理就夠了」[註 1]。外山正一身後在谷中陵園墳墓也很小。
  • 外山喜好穿著打扮。他常常穿著當時最流行的時裝,頭戴禮帽,披著色彩鮮艷的斗篷。因此被有人稱為「赤門天狗」。外山認為髮型會影響大腦的發育,所以不斷地更換理髮店,以謀求心目中最好的髮型。
  • 1882年,外山正一在《新體詩書》上發表了自己的詩作《拔刀隊》。這是一首描寫西南戰爭中政府軍的兵團英勇作戰的詩。後來,這首歌由陸軍軍樂隊的法國教官查爾斯·勒胡譜曲,一炮走紅。
  • 1883年,任東京大學教授的外山正一他面試了一名新生。外山問道:「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註 2],這個新生回答「為了架起一座溝通太平洋兩端的橋梁」[註 3]。這個新生就是新渡戶稻造

榮譽

位階
勳章等

作品

著作
翻譯作品
  • 《學校管理法》原著為約瑟夫·蘭登,丸善書社,1885 年 9 月第一部巻
彙編作品
  • 文部所會話讀本(The Monbusho conversational readers)(文部省正規英文讀本)。文部省編輯局,1889年11月。
    • 由大村喜吉等人編輯,1980年4月 - 抄録

注釋

  1. ^ 日語原文:「あのくらいの位置にいるのに、內には下女一人に、老僕しか使わない」(勝海舟『氷川清話』)
  2. ^ 日語原文:「君は何の為に勉強するのかね」
  3. ^ 日語原文:「我、太平洋の架け橋とならん」

參考文獻

  1. ^ General catalogue of officers and students, 1837 - 1911.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12. p. 589.
  2. ^ 外山正ーとミシガン大學 秋山ヒサ、神戸女學院大學論集 29(1), p1-18, 1982-07
  3. ^ History of CJS Part 1: President Angell and the first Japanese stude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versity of Michigan
  4. ^ Morse – the Zoologist who Learned Noh Chanting. www.the-noh.com/. [2023-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1) (英語). Morse arrived in Japan in June 1877. It is said that, having landed in Yokohama, he spotted the Omori shell-mounds from the window of a train bound for Shimbashi. Brought to Japan by his specialized interest in brachiopods, which he aimed to collect, Morse went on to be inaugurated as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Science at the Imperial University in Tokyo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Japan. 
  5. ^ 山下重一 著 『スペンサーと近代日本』 御茶の水書房、1983年12月。
  6. ^ 『近代日本絵畫史』河北倫明、 高階秀爾、中央公論社、1978、p121
  7. ^ 「バンザイ」っていつから唱えるようになったの?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明治神宮)
  8. ^ 『東京日日新聞』第2940號、1881年9月27日、1面。
  9. ^ 『東京日日新聞』第3812號、1882年7月21日、1面。
  10. ^ 『官報』第2237號、1890年12月11日、145頁
  11. ^ 『官報』第3764號、1896年1月18日、321頁
  12. ^ 『官報』第4473號、1898年5月31日、394頁
  13. ^ 13.0 13.1 『官報』第5003號、1900年3月9日、138頁
  14. ^ 『官報』第2701號、1892年6月30日、325頁
  15. ^ 『官報』第3901號、1896年7月1日、4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