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Khon, masked dance drama in Thailand *
國家 泰國
參考自1385
地區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入冊歷史
入冊歷史2018年(第13屆屆會議)
名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命名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分類地區

孔劇泰語โขน)是泰國傳統舞蹈文化的代表。在古代,只有男性才能演出孔劇,並且只在王宮內才有演出。舞蹈演員會戴上華麗的假面面具,在解說員的解說後起舞,矯若游龍。現在也有由女性擔任主角的孔劇,這種孔劇被稱為「女孔劇」(โขนผู้หญิง)。

歷史

孔劇融合了多種藝術於一身。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孔劇是在哪一個時期產生的,但是在大城王國那萊王統治時期,愛情長詩帕羅賦(泰語ลิลิตพระลอ[1] 中對孔劇的描寫,至少表明了在那個時期孔劇已經存在了。[2][3]孔劇的名稱來自泰語詞彙「孔」(โขน),「孔」的來源尚未明確,但學界給出了四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說「孔」是一種用來自印度的皮革而製成的樂器,外表和形狀跟現代的類似。 這種樂器曾經很流行,並且常用於當地傳統表演。因此,它被認為是在孔劇中演奏的其中一種樂器,孔劇因而得名。第二種解釋是說「孔」源於泰米爾語 「goll」 或者 「golumn」。在泰米爾語中,它表示的是性別,或者是與孔劇演員服裝類似的一種衣服及裝飾。第三種解釋是指「孔」來自一種在表演中會出現的玩偶。第四種解釋是指「孔」來自柬埔寨語,意為角色扮演。

表演與角色

孔劇主角最初只能由男性表演。女性只能扮演女神或者神明。然而,在現代,女性也可以出演猴子或者魔鬼角色。古時候,孔劇只在王室中表演。國王的兒子常常會扮演猴子或者是魔鬼。許多東南亞國家都有與孔劇類似的舞蹈,如緬甸、柬埔寨、寮國和馬來西亞等。與這些國家的舞蹈不同,泰國孔劇更強調舞蹈動作,舞蹈手勢能傳達出很多意思,而且特定的角色有著特定的手勢。孔劇需要演員從小開始接受舞蹈訓練,這是為了讓手腳靈活,從而使演員能夠做出各種複雜的動作,如猴子後空翻。

孔劇以史詩故事(主要是羅摩衍那)為基礎,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和角色。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國王拉瑪與十面魔王托薩之間的戰爭。十面魔王托薩搶走了國王漂亮的妻子悉達,在國王弟弟和神猴哈努曼的幫助下,國王打敗了魔王,救回了悉達。

在這個故事中,孔劇演員常分為以下四類:人類主角、女神、魔鬼或夜叉以及猴子。

  1. 人類主角。人類往往是男性角色。扮演者需要有健美的身材,胳膊、腿、脖子比例勻稱,並且面容清秀。人類的主要特點是要有優美的姿勢、動作和性格。
  2. 女神。神明主要是由女性角色扮演。扮演者需要有優美勻稱的身材,還要有姣好的面貌。女神的主要特點是要有美貌,舞姿和手勢要優雅。
  3. 魔鬼或夜叉。這類角色是孔劇中的反派角色。他們有著強壯、兇殘的特點。因此與之相對應,扮演者的身材常常要比人類主角更為強壯,更為高大。舞姿和手勢也要強而有力。
  4. 猴子。在孔劇中,猴子的角色有位重要。孔劇表演的最主要特色就是來自於猴子「哈努曼」。儘管猴子角色的舞姿和手勢要像猴子一樣敏捷靈活,但是這個角色依然要展現出孔劇優雅緩慢的一面。因此,猴子的表演在泰國藝術中可以說是最為複雜的。

圖片

參見

參考文獻

文獻

  • Brandon, James R. (1967). Theatre in Southeast Asi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มูลนิธิส่งเสริมศิลปาชีพใน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างเจ้าสิริกิติ์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นีนาถ. (2552). วิวัฒนาการเครื่องแต่งกายโขน-ละครสมัย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Thailand: บริษัท แปลน โมทิฟ จำกัด. (泰文)

附註

  1. ^ 存档副本.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1). 
  2. ^ ประวัติความเป็นมาโขน (Khone Drama). [2017-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6) (泰語). 
  3. ^ Sriworapoj Boonteun. โขน อัจฉริยลักษณ์แห่งนาฎศิลป์ไทย. 泰國曼谷: Rungsri printing company. : 2552 (泰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