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蔚如
孫蔚如 | |
---|---|
出生 | 1896年 清朝陝西長安縣 |
逝世 | 1979年7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安 | (82—83歲)
國籍 | 大清(1896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年) 中華民國(?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79年) |
效命 |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服役年份 | 1917年-1949年 |
軍階 | 上將 |
部隊 | 陝西靖國軍 |
統率 | 第三十八軍軍長,陝西省政府主席,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
參與戰爭 | 北伐戰爭 中條山戰役 |
獲得勳章 | 青天白日勳章 |
其他工作 | 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副省長 |
孫蔚如(1896年—1979年7月27日),名樹棠,字蔚如,男,陝西長安人,國民革命軍中將,暨授陸軍上將加中將銜。
生平
早年經歷
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孫蔚如生於陝西省咸甯縣(民國時併入長安縣)灞橋豁口村。1913年入陝西陸軍測量學校,1915年畢業。畢業後任陝西陸軍測量局地形課課員。自學生時代起,他就博覽新書,投身民主革命。
青年時期的孫蔚如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於1916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7年他投筆從戎,參加于右任創建的陝西靖國軍,任連長。1922年轉入楊虎城部第三路第一支隊工作,任陝北鎮守使井嶽秀步兵團團副。1924年出任楊虎城的第一個軍校——安邊軍事教導隊隊長。後任國民三軍三師遊擊二支隊司令。後參加北伐戰爭等,由營長遞升至師長。
中年經歷
1927年後,他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10軍參謀長,暫21師參謀長。楊虎城投蔣介石後,部隊擴編,孫蔚如升任第7軍第17師師長。雷馬事變爆發,楊虎城派孫蔚如進甘肅救援,趕走了吳佩孚、雷中田。1932年,他任甘肅宣慰使。1932年,第17師擴編為第38軍,他任軍長。1936年,他獲授陸軍中將,被視為當時「西北軍中僅次於楊虎城的有號召力的二號人物」。
西安事變中,他任西安戒嚴司令,抗日聯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抗日援綏軍第一軍團軍團長。他積極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37年1月8日,行政院電令孫蔚如迅就陝西省政府主席職[1]:332。2月26日,行政院議決改組陝西省政府,任命孫蔚如為省府委員兼主席[2]:5373。3月22日,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及各省政府委員宣誓就職[2]:5389。3月25日,國民政府任命孫蔚如兼陝西保安司令[2]:5390。十七路軍縮編為第三十八軍後,他任第三十八軍軍長。
中國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開始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38軍軍長的孫蔚如,派出第十七師(師長趙壽山)、第一七七師之五二九旅(旅長許權中)、教導團(團長李振西)參加保定戰鬥、娘子關戰鬥、忻口戰役等戰事,阻滯日軍進展。其中,第十七師與教導團在娘子關戰鬥中,與敵血戰九晝夜,予敵以重大殺傷;五二九旅忻口戰役正面防守十四天。
1938年7月,孫蔚如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一軍團,孫蔚如受任第31軍團軍團長,率部東渡黃河對日作戰。首開永濟戰役,大挫日軍。同年11月,他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在晉南中條山堅持抗戰。
1939年6月,日軍牛島的二十師團、川岸的三十七師團一個旅團,配屬野炮第二十六聯隊、山炮第一聯隊、空軍山口集成飛行隊(有戰鬥機、轟炸機38架),分九路侵犯平陸、茅津、大巨二十里嶺一帶國軍防地。孫蔚如總司令主動將部隊後撤至平陸,令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六軍軍長李興中率陳式玉之一七七師、孔從周之四十六旅由正面突入,殲敵步兵一大隊、山炮一中隊,激戰十晝夜,殲敵數千人,孫部傷亡五千多人。
1940年8月,孫部為策應八路軍百團大戰,派出部隊在同蒲鐵路南段沿線,深入敵後破壞鐵路公路。
孫部共防衛中條山長達3年之久,以傷亡兩萬多的代價,先後十一次粉碎日軍掃蕩,大量殺傷敵人,有效地阻止了日軍的鐵蹄踏入陝西境內。日軍牛島的二十師團在中條山戰場先後補充新兵十九次。
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孫蔚如騎著戰馬檢查部隊陣地情況時,曾隨口吟作《滿江紅》詞一首,抒發抗日豪情:
立馬中條,長風起,淵淵代鼓。怒皆裂,島夷小丑,潢池耀武。
錦繡江山被蹂踐,炎黃胄裔遭荼苦。莫逡巡,邁步赴沙場,保疆土。
金甌缺,只手補;新舊恨,從頭數、挽狂瀾作個中流砥柱。
剿絕天驕申正義,掃除僭逆清妖蠱。
躋昇平,大漢運方隆,時當午。
1940年10月,第四集團軍調防河南,守備鞏縣、汜水、滎陽、廣武百餘里防線。
1941年10月,在廣武地區戰役中,配合友軍收復鄭州。
1944年4月,參加豫中會戰,在登封、汜水、韓城鎮與日軍激戰兩次。1944年6月,孫蔚如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1945年7月,孫蔚如將軍調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暨武漢地區受降主官,授上將銜。在十九天中,他負責解除日軍武裝二十一萬人,接受工廠、倉庫等三百餘所,遣編偽軍葉蓬部的鄒平凡、李寶蓮、公秉藩等三個軍九萬餘人。
晚年生涯
1945年12月,他任武漢行營副主任。1946年,他任武漢行轅副主任。1948年8月,他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1949年初,他留在上海,未隨國民政府赴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投共,歷任陝西省副省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第一、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陝西省第一、四屆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民革陝西省委第一、二、三屆主任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1979年7月27日,孫蔚如逝世。
其它
他是今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學創始人。
參考文獻
- ^ 朱文原等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 ^ 2.0 2.1 2.2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 《孫蔚如將軍》序 孔從洲
- 《孫蔚如將軍》 靳英輝
- 《聯共抗日 救國為民》---紀念孫蔚如將軍誕辰110周年 范明
- 《孫蔚如將軍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