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治川電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宇治川電氣株式會社
宇治川電気株式会社
公司類型株式會社
公司結局政策性收購
後繼機構日本發送電 ...等
成立1906年(明治39年)11月8日
結束1942年
總部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北區梅ヶ枝町164
產業電力業
實收資本額2億日圓[1]

宇治川電力 ( 日語:宇治川電気うじがわでんき Ujigawa denki )是日本曾經存在的一家電力公司,也是太平洋戰爭前日本五大電力會社(東邦電力東京電燈大同電力、宇治川電力、日本電力)之一,總部位於近畿地區,略稱為宇治電。宇治川電氣是組建現在的大手電力會社關西電力的前身公司之一。

歷史

明治時代中期,由於明治維新後發動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本工業化取得進展,對電力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當時的發電站主要是火力發電廠,並設置在電力需求大的城市地區周圍,但這些城市周圍的發電廠建設跟不上電力需求增加的速度,因此電力公司從1900年代開始在山區修建大型水力發電廠。水力發電廠生產的電力從山區通過長距離高壓輸電線輸送到城市地區。

在這種趨勢下近畿地區的大阪電燈日語大阪電燈京都電燈日語京都電燈等公司計劃在淀川上游的宇治川水系建設一座水力發電廠,為近畿地區的城市供電。最終,在大阪商船中橋德五郎的協調下,宇治川電氣於1906年11月8日在京都成立,隨後宇治水力發電廠(宇治市宇治山田)於1913年竣工,開始向京阪地區供電。

與此同時,日本的電力事業公有化在大城市展開,大阪電燈的運營區域便被大阪市收購,發電設施也落入大同電力手中。因此,宇治電轉為向較大需求的客戶供應電力,並通過與大阪市簽訂電力供應協議來確保大阪的電力需求。另一方面在京都市,宇治電與京都電燈就電力供應展開競爭,最終京都市以宇治電與京都電燈分區供電的方式解決。

九一八事變中日戰爭一觸即發,隨著五一五事件二二六事件的發生,軍方開始控制政府,軍方控制的政府渴望掌控電力事業。1938年與《國家總動員法》一併頒布了《電力管理法》、《日本發送電株式會社法》、《與電力管理相關的公司債券處理法》,宣示政府完全控制電力事業的決心。1939年半官營的日本發送電成立,隨後又成立9家(北海道、東北、關東日語関東配電中部日語中部配電北陸日語北陸配電關西日語関西配電、中國 、四國、九州日語九州配電)半官營配電公司。在此背景下宇治電於1942年解散,發送電設備被迫售予日本發送電,配電業務則併入關西、北陸配電。

其他

  • 在五大電力會社中,宇治電是最關注電氣化鐵路業務的。 1926年宇治電收購滋賀縣近江鐵道, 1927年又收購兵庫電氣鐵道(兵庫~明石區間)和神戶姬路電氣鐵道(明石~姬路區間)。兩家公司的鐵路在明石連接,並合併為一個電氣化鐵路部門,[2]由宇治電直接管理運營。 1933年宇治電的電氣化鐵路部門作為山陽電鐵分離,但獨立後山陽電鐵本線仍稱為「宇治電本線」。此外,宇治電解散後,近江鐵道成為西武鐵道的子公司。
  • 1920年大阪商船和宇治電預計電力需求進一步增加,成立了日本電力(日電),開發了北陸地區的水力資源並開始供電。然而,在隨後的電力戰中,作為子公司的日電被迫獨立建設新的輸電設施並培育客戶,對抗已與大同電力簽訂供電合同的母公司宇治電,導致兩家公司儘管是母公司與子公司關係,卻發生激烈競爭。
  • 宇治水力發電廠於1913年竣工,至今作為關西電力的宇治發電仍在使用廠。

參考資料

  1. ^ 『株式年鑑 昭和17年度』(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2. ^ 山陽電気鉄道(株)総務本部総務・広報グループ 「総説:山陽電気鉄道」 『鉄道ピクトリアル』711號(2001年12月臨時増刊號)、 電気車研究會、2001年、p10
  3. ^ 沿革. 宇治電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西山グループ. [2023-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日語).